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RS后     
SARS经过4个月的肆虐,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我们已经进入SARS后,一个正在引起更多人深刻反思的时期。SARS后,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我们汲取SARS给我们的教训,首先就是要树立“预防为主”、“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经过SARS后,相信大家对预防这个概念会有更深的体会。SARS的蔓延说明,SARS固然可怕,但比SARS更可怕的是人的麻痹大意;SARS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渊薮。建立更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不是在危机发生之后才想到危机管理,而是应该时时刻刻提防危机。我们提倡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正在推广的安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成功三角”确保安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产煤近10亿吨,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总共只死亡27人。实际上连续3年来,美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都低于30人,每百万吨煤死亡人数在0.03以下。美国矿业协会主席杰克·杰拉德今年1月发表公报称,这创造了“历史最好记录”。而负责矿业安全的政府部门——美国劳工部下属矿业安全与卫生监察局,还计划到2008年将煤矿死亡人数再减少15%。为何美国煤矿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美国矿业协会认为这得益于3大因素: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矿主和政府部门都增强了安全责任感;增强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努力使“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由于经济、技术和历史等原因,中国的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公认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因此加入WTO后,我们面临劳工标准问题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民营经济活跃,企业总数近13万家,但是绝大多数为规模以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4000多家。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条件差、资金投人不足等问题,无法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为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扭转安全生产工作中“政府急,企业不急”的状况,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泉州市政府从2008年6月起,在全市开展为期3年的“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把每年6月份作为国家安全月,成为帮助美国人防止在道路、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发生伤害事故的一个月。美国国家安全月的主题是:知识、行动,贡献和社区安全。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安全方面90年的历史经验。在4个星期的“国家安全月”中,每个星期有不同的内容,分别为交通安全周、家庭和社区安全周、紧急事故准备周和工作场所安全周。同时在安全月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醒人们,安全问题不应该只是安全月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京已经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为此,我们向世界作出了承诺:将以一流的社会安全环境和严密细致的安保措施,保障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及整个奥运会期间的社会安全。如何实现这个承诺,特别是如何应对美国”9.11”事件之后全球愈演愈烈的恐怖暴力活动,努力为2008年奥运会创造一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11月发生,并在2003年4月呈恶性蔓延趋势的全球性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具体讲,SARS考验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政治文明;SARS考验了一个城市政府的“应激反应”能力;SARS更考验了一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作为一名城市安全防灾科技工作者,我以为国家应抓住此时机,建立对所有公共突发事件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机制及法律体系,这是SARS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在重型机器设备作业的场所,由于工作人员要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存在着很多安全和健康危险。很多人以为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美国私企和行政办公人员中共有8万0 410人在办公室工作时受伤。如果能事先认识到办公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简单的整改措施,就有可能降低这些风险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目的在干减少或遏制各类事故的出现,很多企业也将实现“零事故”“零死亡”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那么,是否可以用事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准?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一起事故的诱因,往往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多种风险要素。  相似文献   

10.
孙洪 《劳动保护》2012,(3):107-109
有着210年历史的美国杜邦公司,以众多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性发明而闻名于世.作为一家将“安全”列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企业,杜邦公司的安全表现一直为业界所称道.现在,让我们透过杜邦中国女职工劳动保护实践来解开这个世界级安全公司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古代,人类因弱小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今天,强大的人类应该对脆弱的自然予以关怀.2003年春夏之际的SARS事件已在更多的方面令中国人反思,对于国人痛恨却又不断重复的社会陋习,它真的需要一场惊世的危机来振聋发聩、警示大众,未免代价太高了,可问题在于就怕人类又忘记了可怕的今天.北京的春天除沙尘外几乎是"莺歌燕舞"的,但SARS的袭来,让更多的人猛然回头,深思SARS及其它更怪的病症灾害,由于我们尚不懂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灾变并不是偶发的,许多方面是酝酿已久的!  相似文献   

12.
《安全》2013,(11):1-2
<正>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11年,已经有101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著名的职业安全学会之一。学会致力于人员、财产和环境方面的保护工作。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并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家分支机构,为各行业的企业、政府、劳动和教育部门提供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研究、咨询和监督服务。2013年11月,学会将在中国北京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3.
他是安全管理岗位上的一位老兵,摸爬滚打16年,他的很多心得和认识聊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他又是安全教育岗位上的一位新兵,同事们给他的最直接评价,是他讲安全教育课时底下没有人打瞌睡。他就是首钢集团公司安全教育科科长王小雷,在首钢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期间,记者都被他的“忽悠”吸引了。  相似文献   

14.
按民间的说法,鸡年出生的人一生忙碌。鸡年到任的李毅中撞上了这句话,个中辛苦自有体会。矿难频发,激起全社会对煤矿生产的异常关注:中国缺乏保障劳工权益的有效机制也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矿难政治”:吉林石化的爆炸声又拉近了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之间的距离。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明白,在社会化和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一小部分的动荡就会激起整个社会的涟漪乃至波涛汹涌。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开始了一场“安全生产保卫战”;肃清“官煤勾结”、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每一个焦点事件背后总有值得关注和深思的背景,要解决积日已久的问题,国家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的清醒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种认识会在实际行动和扩展的思维中更加清晰明了,而我们也希望2005年的经历成为中国安全生产历史中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中,一线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是违章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而且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也会犯一些安全方面的低级错误。那么,高“文化素质”为何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安全素质”?我们应如何解决企业人员“文化素质”高但“安全素质”低的问题?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将高“文化素质”转化为高“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在第四次事故高峰中吃尽了苦头,吃尽苦头的中国人在反思中想到了营造可靠的安全保障.于是建设中国的安全文化,在客观上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在主观上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被提到了部长们的议事日程,劳动部李伯勇部长说,“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实际上是为各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给出了一把解决当前全国事故高发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08,(11):114-115
美国公布《矿山救援队最终规则》;18家公司获得2008年“美国最安全公司”奖;美国FirstGroup获得2009年度“安全绿十字奖章”;澳大利亚发布《各行业工伤意外分析报告》;美国2007年火灾事故统计……  相似文献   

18.
国庆节期间,出境旅游将成为众多人的选择。然而,当人们享受着旅游带给人们的闲适时,安全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一系列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09年1月30日,正月初五,国人安详地享受着“破五”的饺子和春节黄金周假期。可就在大洋彼岸,一场7死10伤的重大车祸事故,却让一群中国游客的美国之旅蒙上极大阴影,并引发中国旅游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1991,(2):13-18
鞍钢是具有73年历史的老企业,现有全民职工22万人,集体职工18万人。由于生产战线长,工程结构复杂,高难作业较多,设备状态落后,生产条件和环境比较差,实现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为了搞好安全生产,近年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鞍钢的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0123”的安全管理模式。“O”,即以事故为“零”为目标;“1”,即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2”,即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3”,即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对策的安全管理模式。其中,“O”是…  相似文献   

20.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09,(1):116-119
“美国最安全公司”奖由美国Penton Media集团出版的《职业伤害》杂志于2002年设立,以奖励美国境内的年度最安全公司。截至2008年,已有100家公司获得该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