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建立国家环境质量改善财政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五"是我国环境质量改善的攻坚期,需要建立环境质量改善的长效机制。财政资金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激励功能,传统上以环境保护项目为基础进行分配。本文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财政资金分配应面向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旨在促进改善环境质量的财政激励机制思路、方案框架和实施建议,为改革环境保护财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魏春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1):64-66,72
通过对主要交通路口汽车排气污染现状调查,证明交通路口是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地段,特别是对人体危害较火的总烃、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污染尤为严重;提出改善城区道路建设、改善燃料质量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需要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愈发关注身边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更为关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清新空气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温榆河氨氮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城市退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北京市温榆河呈现以氨氮(18.68 mg·L-1)污染为主的特征.针对温榆河的水质改善需求,本研究以氨氮为目标污染物,采用QUAL2K河流水质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温榆河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污水厂的处理量和排放标准是改善温榆河水质的关键,可降低温榆河北关闸断面氨氮浓度29.66%;建设旁路离线河流净化器可削减5.57%的氨氮污染,是温榆河水质改善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包括改善上游来水水质、干流截污、支流污染控制、污水厂提标改造、建设旁路离线河流净化器和生态河道等措施在内的综合实施方案,可使得温榆河的水质全程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相似文献   

5.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农村环保欠账多、底子薄、投资少、重视不够等多种原因,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6,(3)
正为做好"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确保2018年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我们要树立五种意识,做到五个坚持。一是要牢固树立务实意识,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环保工作核心。改善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环保工作的政治,是大局。我们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把脉、透彻分析、周密谋划,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标准倒逼等多种手段,不折不扣抓  相似文献   

7.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陆域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水体的枢纽,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排污许可制改革有关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制度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衔接排污许可制、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摸清底数关系、实施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乡村环境、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六合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经验,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  相似文献   

9.
许付仁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42-143,146
2004年台安县洪家农牧场引进加拿大优质苜蓿草进行种植实验.通过清种、林地间作和不种苜蓿草对比实验,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含水量进行分析,得出种植苜蓿草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此项实验结论说明,紫色苜蓿是牧草之王,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结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环境形势及绿色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环境污染严重是影响京津冀区域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阐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才是改善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并从守底线、优布局、调结构、强基础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凡 《环境》2014,(4):22-23
正朱小丹强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区域形象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转型之需、发展之要。今年5月底前,广东省政府将与全省各市签订军令状,把燃煤锅炉改造、淘汰黄标车、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等任务指标分解到位,对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实行一票否决制。4月2日,广东省大气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I0010-I0011
环境污染、雾霾、绿色能源等词汇是当下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如今.面对着黑色的河水、灰蒙蒙的天空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改善生存环境,应当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南引水库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左岸,是我省西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养鱼育苇、改善草原、恢复生态平衡具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库建设初期基础设施不配套,因而导致排水不畅、水质恶化等多方面病状,水质恶化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根据区基础监测资料及类比调研资料分析库区水质变化趋势,在水库恢复建设中根据换水库,提出库区质改善途径,恢复其使用功能并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城市环境质量状况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任务仍十分艰巨,保护当地的环境资源改善人们的环境生存状况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环境认知、环境意向、环境行为等方面,调查了解山西省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居民环境意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墙报     
《环境》1996,(11)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环境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道德。它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大众化武器,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则。认识掌握并遵守实施环境道德规范,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德胜 《环境保护》2013,41(13):24-26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的客观形势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暂时好转,短期维持",而且局部改善和暂时好转涉及的地域范围也往往十分有限。广州每天耗1亿元巨资治水但仅有1条河流水质合格的情况就是最佳例证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以水为核心的流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基、文明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提高幼师生国学素养成为了非常紧急的任务。我们必须意识到,如今幼师学院的国学教育现状是有待改善的,如何打造适合幼师生的国学课堂,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学习国学,是改善幼师学院国学教育现状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1.前言近年来,日本的水质污染状况,总的来看是逐步趋向于改善,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污染,有了明显的改善。当前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基本达到了环境标准。BOD、COD 等与保护生活环境有关的项目,虽然也有改善的趋势,但个别水域尚未达到环境标准。沿岸腹地有大量污染源的内海、内湾等封闭型水域,如东京湾、伊势湾、濑户内海等三个海域,1983年达到环境标准的分别为61%、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应遵循的“成功经济学”是提高税收。增加城镇化、医疗、教育的开支。同时刺激增长、改善环境和降低贫富差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中国经济把脉,他称中国的问题在于市场太多,政府太少。中国可以有更好的策略。首要的一点,如果中国将更多的资源用来缓解医疗和教育的巨大不足。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可以,也必将得到改善。在这里。政府应该扮演主导角色,而且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都应该这么做。中国应遵循的“成功经济学”是提高税收,增加城镇化、医疗、教育的开支,同时刺激增长、改善环境和降低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