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南通磷肥厂磷肥车间排入大气的尾气氟达6.000米3/小时,浓度为0.54克/米3,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污染环境。为消除尾气氛的危害,他们装置了一套回收生产氟硅酸钠的设备,回收率可达99.95%。 工艺是由化盐池、盐水泵、盐水计量槽、氟硅酸高位槽、氟硅酸钠结晶槽、电炉,气流干燥机、旋风分离器等组成。其化学反应原理是: 采用回收装置后,排入大气的尾气氟浓度下降到33.5毫米/米3,车间空气中的浓度大大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毫克/米3,消除了氟气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消除尾气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矿现有高炉、电热蒸馏炉、沸腾焙烧炉三种火法炼汞工艺。但是,含汞蒸气40~60毫克/米~3的尾气,长期以来未经净化而排入大气,所排汞量占总金属量的4~5%。这不仅造成金属资源的大量损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研究解决火法炼汞尾气净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烧结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散发出的烟尘及有害废气,灰尘湿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高速运转设备发出的噪音,复合流程中分出的废渣等,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的污染。其中粉尘是量大、影响面广、治理困难、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以1台75米~2烧结机为例,每小时产生的废气达39万米~3,散发的粉尘约1.5吨。以当前国内烧结工艺  相似文献   

4.
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有效的监测治理方法,对利用汽车OBD尾气监控系统判别车辆尾气超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移动污染源(机动车)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出见解,认为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和降低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5.
一、高炉发展与烟尘治理概况七十年代以来,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的炼铁高炉都向大型化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新建高炉的炉容突破了3000米~3,末期又突破了4000米~3大关。目前世界上已有20座4000~5000米~3炉容的超级大型高炉建成投产(最大为5070米~3),其中日本14座,法国、英  相似文献   

6.
四氯化钛生产工艺中的新型尾气处理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氯化钛生产工艺中传统尾气处理装置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和优化,优化后的新型尾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高效吸收尾气中的氯化氢和氯气,实现尾气达标排放,而且延长了尾气处理系统的运行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第3大大气污染源近日,有专家直言,航运污染已成为继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排放之后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我国港口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人口稠密地区,致癌废气笼罩港口城市带来巨大危害,加大航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记者在珠三角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港口航运燃油标准较低,船舶主要使用重油或劣质柴油,一艘燃油含硫量  相似文献   

8.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的具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氯化氢浓度在1.5-7.5毫克时,人们即可嗅觉到它的气味,浓度达到7.5-15毫克时,人即感到不快。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氯化氢气体,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牙齿损害等疾病。 目前测定氯化氢浓度,人们大都使用氯化银比浊法。但这种测定方法灵敏度低,准确度也不够高。我们试验采用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硫氰酸汞比色法,准确度令人满意。 原理 车间空气中的氯化氢,用0.1克分子浓度氢氧化钠吸收液吸收之后,与硫氰酸汞反应。被…  相似文献   

9.
在金属制品的喷烘漆工艺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二甲苯的含量高达900毫克/米3以上,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治理喷漆烘房的废气,杭州金属家具厂在杭州大学化学系催化研究室的帮助下,应用该校试制的以浙江缙云的天然沸石为担体,经过离子交换改型处理后,用特殊方法担上微量的铂及一定量的锰、镍等而成的NZP-1型催化剂,进行喷漆烘房的尾气处理,使含有苯、二甲苯的有毒物质经催化燃烧后再排放入大气中。催化燃烧工艺是利用可燃气体(工业尾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活化而进行的完全氧化反应。可燃气体在低于它本身…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诊断电气设备内部的SF_6气体状态对于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主要诊断方法为SF_6绝缘设备分解产物测量,但是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响应速度慢、气体交叉、使用寿命短、检测尾气污染等弊端。基于此,提出环保型SF_6现场检测技术,研制了环保型SF_6现场检测装置,采用光学方法对SF_6纯度、微水、SO_2、H_2S和CO等气体进行检测,并在系统后端设计尾气回收装置。研制的设备在都匀变电站应用并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微水测试精度小于2.5×10~(-6),SF_6纯度测试精度小于1%,SO_2检测精度小于1.5×10~(-6),H_2S测试精度小于2.5×10~(-6),CO测试精度小于0.3×10~(-6),符合该领域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也日益加深,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是通过数据来说明城市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并分析其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鹤磷肥厂是个生产硫酸、磷肥的小厂。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揭狠批“四人帮”,促进生产不断发展,硫酸和磷肥的年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一番。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大搞防尘防毒和“三废”治理,先后改革防尘防毒设备二十多项,实现了硫酸车间水力排渣自动化,硫酸、化肥原料破碎粉尘回收利用和化肥车间用水吸收氟气等。经有关部门测定:生产中粉尘浓度从110.5毫克/米3下降到8.55毫克/米3;氟化氢从8.44毫克/米3下降到1.8毫克/米3,排空尾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防止了有毒物质、气体严重…  相似文献   

13.
湿式旋流除尘扇风机在溜矿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冲铁矿的主溜井及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场的采区溜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据测定,主溜井倒矿时,一般粉尘浓度为4~5毫克/米~3,最高可达30~40毫克/米~3;采区溜矿井粉尘浓度一般为3~4毫克/米~3,最高达十几毫克。这些粉尘不仅污染溜矿井周围空气,而且严重  相似文献   

14.
筒磨机是耐火材料生产行业中常见的物料粉碎设备,但在物料粉碎过程同时向外排放大量含尘气体,严重污染厂区及周围环境.由于筒磨机尾气含湿量大,露点温度高,易结露,因此许多厂家始终未能根本解决尾气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各种炉窑烟气排放量达三十多亿标米~3。烟气中除含有二氧化硫及其它有害气体外,还夹带一定量的金属元素。这些烟气及其所含金属元素逸散于环境中,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危害附近农作物生长,每年赔偿农业损失数十万元。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为治理污染提供依据,实为当务之急。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是逐步加强的.最初,对污染最大的铅鼓风炉放空烟气进行自  相似文献   

16.
红透山矿系采用多中段卸矿,主溜井集中聍矿的系统。中段高60米,最大卸矿高度260米。5个中段可同时向主溜井卸矿。当上部中段卸矿时,在下部各中段产生30米~3/秒以上的贯穿风流,粉尘浓度高达40毫克/米~3,严重地污染了风源质量。过去虽然采取过一些措施,始终没有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油毡厂采用间歇式氧化釜生产10~#建筑沥青,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虽然对沥青尾气采取了了水喷淋洗措施,但净化效果不好,不仅因洗涤而产生大量含油污水,污染附近农田和水源,同时因外排的尾气中仍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3,4苯并芘,成为污染北京南郊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为保护环境,消除污染,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结合本厂实际,确定了比较先进的  相似文献   

18.
南京第二灯泡厂的主产品是萤光灯,平均年产量一百万支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接泡、注汞、排气(包括真空泵尾气〕等,易产生汞蒸气和汞泼洒.污染车间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厂的三结合攻关小组共同进行了现场研究、模拟试验,研制成壁橱式巷道吸风排毒净化系统.控制了汞对厂内外环境的污染,效果良好。 结构与计算 1、车间面积330米2,高4.5米。中间是长14.4米、宽1.75米、高5米的砖砌密闭巷道,两侧为工人操作带。十二台排气车,二台注汞台和真空泵等所有固定设施全部安置在巷道内,在吸风量稳定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汞蒸气外溢。 2…  相似文献   

19.
桃浦化工厂氯碱车间,在生产氢氧化钾过程中产生的氯气,过去采用密闭臌泡吸收制取次氯酸钠。由于来自电解钠的氯气温度较高,加上氯气和氢氧化纳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些热量完全依靠加入大量机冰来冷却。这种方法成本高,吸收效率低,大量含氯尾气从真空泵中带出排入下水道后,不仅腐蚀厂房和设备,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地下水质,污染环境。 该厂1974年进行工艺革新,采用钛管降膜吸收塔(见图)吸收,使尾气中的含氯量小于1毫克/米3,车间空气中的含氯量小于0.8毫克/米3,吸收效率由95%提高到99.8%。按年产次氯酸钠14,400吨计算,每年可节约机冰5,40…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市内河生态治理,塑造城市滨水景观,已成为提升城市宜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湖北省应城市护城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着重从截污清淤、污染水体治理和滨水景观设计等方面探析了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