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服务于城市土地资源精准管护为目标,选择中国城镇化探路者的雄安新区起步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化分类布设样点,开展不同采样密度条件下地块尺度土壤元素空间插值精度、地块(图斑)插值精度和地球化学预测评价等级准确度的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差异化分类布设样点方法使平面上随机分布的区域地球化学量变值在每一个地块(图斑)都有明确的量值反映,能满足城市土地资源精准管护对单一地块(图斑)具有质量属性的基本需求;②研究区土壤元素指标空间变异性以轻中度为主;其中Hg、Pb、Cd、Cu、Zn、N、P和Se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③相同采样密度条件下,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性越大,其空间插值精度和图斑插值精度越低;同一种元素插值精度受采样密度的影响,但采样密度的增大并不一定能够识别土壤元素含量的结构性连续组分;区内土壤环境本底清洁,重金属含量低于GB15618-2018标准,其插值评价等级和实测评价等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和K含量区间变化大,受人为扰动和空间变异性等因素影响,其预测等级和实测等级差异较大;④采用16点·km-2的采样密度开展地块尺度城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可以满足研究区及类似地区城市土地资源精准管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有效提高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实用性,采用土地使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选择网格化土壤样品采集,对土壤样品中的N、P、K2O、Cr、Se、Ph等16种元素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使用隶属度函数创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的方法,根据相应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实现了某地区土地质量的化学评价。结果表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土地科学管理及绿色农业发展推广的基础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1,(1):116-123
以安徽凤阳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为例,通过开展系统的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浅覆盖区浅钻地球化学测量最佳采样密度。实际采样平均密度为16孔/km~2,均匀抽稀成8孔/km~2、4孔/km~2、2孔/km~2分别绘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经过对比研究,发现1∶5万浅钻地球化学测量适宜的采样密度为4孔/km~2,均匀布孔,能够反映类似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中型矿床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雷州半岛城月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城月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富硒耕地利用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月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46 μg/g,大宗农作物安全性高,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52%。土壤Se与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Fe、Al等密切相关。根据重金属环境质量等级、硒元素含量等级、营养元素丰缺等级,将研究区内农用地分为:优质富硒农用地、一般农用地、差等农用地。并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结合城月地区目前的农产品种植类型,以及田块是否富硒为主要划分依据,提出了富硒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将周宅-后泼村一带划分为富硒重点种植规划区(一类区),建议开展绿色富硒农业种植。城月镇北部、五里堂村两侧以及潭泮洋-庆丰村一带(二类区),建议种植果蔗或者当地特色薯类。司马塘-农中-调丰村一带(三类区),建议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广丰水库西侧以及合水村南部(四类区)及牛库水库-后泼村一带(五类区)建议微调现有种植结构,在规避重金属元素高背景的同时,对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3):234-240
在江西梓山地区采集土壤样712件、水稻样46件,分析该区土壤、水稻中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安全性。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清洁和较清洁土壤图斑面积为11 883.06hm2,占全区面积的96.82%;轻微污染的土壤图斑面积为368.66hm2,占全区面积的3.00%;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图斑主要分布于富硒土壤区。水稻中As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水稻对As等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受其土壤总量及其有效性制约,而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受重金属总量与TFe2O3的控制。研究区土壤脱硅富铁铝的特征表明,该区土壤As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可开发富硒水稻。  相似文献   

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61-269
本文阐述了江西富硒土壤资源应用性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列举了评价标准及依据,介绍了富硒土壤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富硒农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和富硒农作物适宜性评估模型,展示了江西高安市灰埠—相城地区的富硒土壤资源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江西富硒土壤资源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工作方法具有可实际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成果具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贵阳市及邻区表、深层土壤中54项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等参数。研究区总体土壤环境呈中偏酸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土壤化学物质组成丰富,地球化学背景分布不均匀。除活动性强的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有分异外,多数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继承性显著。表层土壤有机碳、全碳、硫、氮、硒、氟和汞、镉、砷等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和我国其它城市地球化学基准值。前者适宜发展生态富硒特色农业,后者表明土壤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为生态环境评价和其它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富硒土壤评价标准及富硒土壤成因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富硒土壤作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资源日益引起重视,如何界定富硒土壤没有相关标准。本文依据调查分析数据,以地球化学统计为基础,以生态效应为检验标准,提出了安徽省硒元素景观分级及富硒土壤界定标准。根据富硒土壤区表、深层土壤比值统计结果,提出了辨别自然成因或人为污染形成的富硒土壤定量标准,为建立安徽省地方性富硒土壤评价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洪湖市中北部地区汊河、黄家口和小港3个区域为研究区,采集1540件表层土壤样,100件深层土壤样,通过系统研究土壤样的硒含量,总结该区土壤硒元素分布特征。在无外界作用影响下,硒在偏酸性土壤中的富集程度优于在碱性土壤中的富集程度,表层土壤硒含量高于深层土壤硒含量。该区富硒土壤主要赋存在中性、中酸性土壤区中,当土壤酸碱度由酸性向碱性转化时,土壤中的硒含量表现为弱酸性≈酸性>中性>碱性>强碱性。土壤三级划分图表明农业、水产养殖用地中一级富硒土地占41.43%,二级富硒土地占32.21%,三级土地占2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