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适合西南地区的清洁燃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燃烧技术 ,具有独特的燃烧特性和良好的污染控制特性 ,是一种适合西南地区的清洁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2.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绿色修复技术。它易为人们接受、成本低廉、技术要求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修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类型及其修复空气、水、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Fenton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是处理难降解的废水是常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对Fenton氧化技术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Fenton氧化技术在电镀废水、染料废水、造纸废水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液相脱气技术是利用高强度超声波产生的"超声空化"现象脱除液相中多余气体的一种方法,是超声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主要对超声波空化引起的液相脱气原理和脱气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液相脱气技术在冶金领域以及环境、化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主要成果,同时指出超声波液相脱气技术是常温条件下一种稳定、快速、有效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脱除液相中剩余气体的方法,也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种常温脱气技术。  相似文献   

5.
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疏浚泥是一种大量发生 ,抛泥处理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废弃物。根据日本对建设废弃物的处理经验 ,研究提出了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将废弃物疏浚泥转化为用于填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良好材料 ,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现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6.
半固态连续触变挤压成形技术是一种新的加工技术 ,将半固态技术、铸造和挤压技术融为一体的连续触变挤压技术 ,是半固态技术在材料制备领域的一个发展 ,文中主要针对复合材料、易偏析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X53 X5232(X)如1567r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PRB技术及展望/周启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l,2(5)一48一53 环图X一4 PRB(化学可渗活性栅)技术是一类就地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新型技术,主要由注人井、浸提井和监测井3部分所组成。污染地区的水文地质学研究,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化学活性物质的筛选、注人的部位、浓度、速率以及是否均匀分布,是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胶态零价铁PRB技术,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氛农药以…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绿色修复技术。它易为人们接受、成本低廉、技术要求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修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类型及其修复空气、水、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是机械行业“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该项目的主要任务 :一是以国民经济急需为主导 ,以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制造技术水平 ,其重点是提高汽车制造技术水平 ;二是结合国情 ,跟踪前沿 ,开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 ,并初步实现产业化 ,如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及应用服务中心建设、超精密加工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等 ;三是对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开展研究 ,为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提出建议。项目分为五个课题 ,分别为 :精密与快速加工技术研究、近净形精密铸件制造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精密冷热塑性成形成套…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的治理技术是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广泛研究的课题。印染废水处理的难点是CODcr的降低和色度的去除,而CODcr的降低和色度的去除对技术的要求往往并非一回事。针对印染废水水质的改变,国外大多采用物化、生化联合处理工艺以达到理想的CODcr去除效率,新近采用的PATC新方法也获得很好效果。化学氧化脱色法仍然是印染废水脱色的主要技术,活性炭的生物再生技术如有突破,则潘性炭吸附脱色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此外,廉价高效、因地制宜的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也是一项彼有前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的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对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探讨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结合信息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设计一套技术先进又切实可行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综合利用煤矸石的先进企业-永荣矿务局和萍乡矿务局考察调研说明:推广沸腾锅炉燃烧劣质煤和煤矸石发电,是充分利用煤炭工业废弃物的最佳途径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社会三大效益。一、沸腾燃烧技术沸腾燃烧是七十年代在蒸气锅炉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燃烧方式。近年来,沸腾燃烧技术在实践中到得了发展,使这种燃烧方式不断完善和成熟。沸腾锅炉则是利用沸腾燃烧技术燃用低热值劣质煤和煤矸石的一种合理炉型。由于燃料在炉膛被鼓风和引风吹离炉篦  相似文献   

13.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一般由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弱电集成电路组成,它可以存储需要识别和传输的信息。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红外等相比,RFID最大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14.
碳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在中国应用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近年来国际上大力推广的一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沿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可用来减排温室气体的技术途径.本文介绍了CCS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分类、目前的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未来CC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一门五彩缤纷、幻化无穷的高级艺术,也是一项错综复杂、高度综合的神奇技术。管理要经常改进和创新。甘肃省会宁一中"确立自主管理新型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自然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体系:精细教育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精细教学管理,提升教学实效;打造校园文化,注重全面育人。从技术角度观察,前两项处处体现着创新观念,后一项始终离不开技术设计方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离不开技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离不开技术。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的高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电厂粉煤灰作为一种危害环境的工业废弃物和一种潜在的资源,在全世界得到研究和应用。我国把治理电厂粉煤灰作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来抓,可见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将成为电厂环保的主攻方向。国外目前把粉煤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即低、中、高技术。低技术应用是指粉煤灰用于筑路、矿井回填、填注、土壤改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和组成,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该技术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新型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8.
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等特点,并以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是一项物化法污水处理技术,高效的改性硅藻土污水处理剂是该技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施,该技术可实现高效、稳定而又廉价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目的。但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在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一条重要的措施是大力发展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无废、低废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和黑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于1985年7月9日~13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全国首届“无废技术”学术讨论会,会上交流学术论文53篇,并对推广这项技术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无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实现无废、低废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改革传统工艺技术,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料,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工艺并对最终排放物尽可能地回收利用,还可发展闭合工艺圈、封闭循环等,加上妥善的管理,达到无废、低废的目的。会议还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若干政策规定(初稿)”、“成立中国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协会的倡议书”和协会章程(讨论稿)。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并一致通过了这一倡议。通过这一学术讨论,将有助于无废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技术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茵群进行改良土壤,发展绿色农业、畜牧养殖,环境治理,资源再生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环保技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EM技术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地发展农业,净化环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