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取浙西南地区28个茶叶样品及相应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茶园土壤Pb、Cd、Cu及春茶、秋茶Pb、cd、cu、稀土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茶园土壤和茶叶总体未受到Pb、cd、cu污染,个别茶叶样品受到Pb和稀土的轻度污染;土壤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P均小于0.6,综合污染指数P镕小于0.7,基本符合土壤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大气、水体及生态系统。有机农药以直接施用、拌种、喷撒、随降水落入等方式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会以吸附、扩散稀释和降解等几种方式发生转化,并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及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动植物、微生物及根际环境对农药污染的降解来治理土壤中的农药,是治理农药污染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福鼎大白茶树品种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茶园清园后15天、翌年萌芽前和第一次采收后茶叶三个生长阶段采用植物源调节剂碧护组合技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施用不同碧护组合的效果不同,其中以在茶园清园后15天用碧护15000倍液+叶面肥健效1000倍液+助剂安融乐5000倍灌根,翌年萌芽前(采收前40天左右)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组合进行萌芽前喷雾,春茶第一次采摘后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健效58g进行喷雾的三次组合使用效果最好。处理后明前茶提早5天采摘上市,单位面积茶芽数明显增加,外观品质显著提高,明茶平均增产46.83%。研究结论为提升茶叶产量、促进茶叶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方稻田连作模式单一,盲目使用农药,稻田周边湿地淤积、废弃和填埋,致使面源污染消纳系统衰退,破坏了稻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空间。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成为诱发稻田生物灾害的因素之一。目前,保护稻田周边湿地,构建稻田污染消纳系统;利用田埂荒地,构建生物群落;丰富连作模式,避免生物物种单一,对重建南方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山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残留和秸秆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种植业污染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贵州在综合性工程、生物与农艺措施以及减量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围绕贵州种植业污染防控技术的发展要求,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调节剂碧护组合技术对提升茶叶产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树品种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茶园清园后15天、翌年萌芽前和第一次采收后茶叶三个生长阶段采用植物源调节剂碧护组合技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施用不同碧护组合的效果不同,其中以在茶园清园后15天用碧护15000倍液+叶面肥健效1000倍液+助剂安融乐5000倍灌根,翌年萌芽前(采收前40天左右)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组合进行萌芽前喷雾,春茶第一次采摘后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健效58g进行喷雾的三次组合使用效果最好。处理后明前茶提早5天采摘上市,单位面积茶芽数明显增加,外观品质显著提高,明茶平均增产46.83%。研究结论为提升茶叶产量、促进茶叶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农药施用于农田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逐渐分解消失,消失的快慢直接影响农药的药效,又关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大多数农药经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作用后,较快地分解成简单化合物而消失,但是长效性农药如DDT、六六六能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所谓农药的“残毒”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福鼎市、武夷山市3个核心茶产区389户茶农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将福建省现有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界定为间作套种、生态化施肥和不施用化学农药3种具体行为,建立二元Logit模型,从个人与家庭、茶园条件、茶园经营和外部情境4个维度分析影响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施肥、不施用化学农药、间作套种的比例依次为83%、63%、35%,且采用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农户比例在地区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安溪>福鼎>武夷山;(2)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以外部因素驱动为主;(3)影响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经营因素为短期经济因素。因此,制定更加有力的引导和激励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规范本地民间茶企及茶叶合作社等组织,支持茶叶区域品牌创建,构建茶叶区域质量社会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止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主要表现在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对鸟类、昆虫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针对农药对现实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应从完善法规管理,加强执法力度,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化学农药,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测报水平,合理选用农药,综合防治,修复和预防并用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农药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粮食等经济作物害虫,以保护幼苗和作物生长。滥用农药造成的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逐步上升,农药污染治理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资源丰富、可原位修复污染场地、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的优点,以生物修复作为理论基础的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是目前降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中农药残留的重要方法,在土壤和水体污染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首先对我国当前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现今对于微生物抑制植物病害以及可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研究成果,并对海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抗菌效能进行了论述。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内容,为筛选出高效的拮抗菌、降解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南茶北引”的成功,特别是近年来茶园的规模发展,使山东省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茶叶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山东省广大低山丘陵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山东省的自然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的诸多限制因素,阻碍了山东省茶树生产的发展。如何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更好地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山东省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山东省茶叶生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土壤环境中六六六残留量的调查监测,分析了秦皇岛地区土壤六六六污染现状和危害。建议应加强农药规范化管理,制定土壤生物修复计划,大力开发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以降低土壤环境中的六六六残留量,减少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对土壤的危害最为严重。介绍有机农药污染的危害,论述近年来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研究成果,农药污染土壤的化学、生物及联合修复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近年来研究热点,认为采用联合修复是今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氯农药径流污染模拟试验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径流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农药和有代表性地块进行污染摸拟试验。对研究非点源污染的有机氯农药的控制使用、施药方法、施药季节和施药条件选择等具有一定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调查得知,随着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以及禽畜养殖规模化的扩大,造成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源分散,没有明确位置,其治理一直是个难题。本文结合成都市政府解决府南河水污染问题时采用的针对面源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对此技术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国内城市近郊农村面源污染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对所需植物进行逐级实验后,可推广至农村以解决成都地区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地内源性污染管控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内源性污染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文件,但治理效果甚微。通过对我国农地内源性污染管控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者的农业知识与职业需求不匹配;化肥农药入田环节管控缺失;化肥农药使用管控的激励手段不足;对化肥农药使用监管的执行组织不明确等主要问题。为保护农地,实现农地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者培训上岗制度;建立农地档案管理制度;实施农地质量科学管理补贴制度;建立政策执行组织体系等完善我国农地内源性污染管控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的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主要对临沂市河东区2006—2008年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琳 《环境教育》2012,(5):94-94
人类以食五谷六畜为生,还要佐以青菜、水果、茶叶、咖啡等食物。而这些农副产品无一不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土壤、空气、水流是否受到污染,直接关系到它们的品质优劣。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6,(6)
农药污染是农村土地污染的重要来源,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难题。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农药,农药毒性高、残留多等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也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清洁生产工艺应用不足是导致农药污染突出的重要原因,农药行业市场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新工艺推广应用支持政策不到位等是主要障碍。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综合治理农药污染,通过严格环境执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立农药技术创新基金,加快推进农药行业整合重组和市场结构优化,构建理性、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方式,有效推动农药清洁生产、治理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20.
佳木斯市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结合国家第二次土壤污染源普查,对辖区内基本农田、草地、松花江沿岸农田、三江平原典型土壤白浆土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污染仍以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为主,有98.9%的农田监测点位土壤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佳木斯市基本农田土壤环境整体质量良好,草地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松花江沿岸农田未受污染。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佳木斯市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和酞酸酯等持久性有机物在一定区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