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程  肖况  贾凤菊  李琳 《四川环境》2023,(1):114-120
成都市2020年4月15~16日和4月28~5月6日分别发生了细颗粒物(PM2.5)污染过程和臭氧(O3)污染过程,利用2020年4月13~5月10日成都市区5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小时数据,研究两次污染过程中VOCs对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影响。通过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以及使用比值分析法,探讨成都市VOCs优先控制物种及来源。结果表明,污染时段VOCs浓度较清洁时段均有所升高,但烷烃占比有所下降。污染时段的OFP和SOAFP较清洁时段均有所升高,间/对二甲苯和甲苯对SOA生成和O3生成贡献均排名前列,控制这两种组分的排放是成都市控制O3和SOA前体物的有效途径。比值分析结果得出,VOCs气团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大,PM2.5污染时段和清洁时段的VOCs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较多,O3污染时段的VOCs除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以外,还受溶剂使用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纳入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破坏的主要来源,也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纳入综合治理重点的41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控制VOCs排放的企业占51.2%,2018~2020年使用低(无)VOCs清洁原辅材料替代在37.99%~47.4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为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开发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源强产生角度,重点研究了油气田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项目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即开发建设期污染源主要为钻井过程中、柴油机燃烧产生及井喷事故排放的VOCs,油气生产期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挥发的VOCs。探讨了其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霞  黄静  邹孝 《四川环境》2023,(4):127-13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臭氧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为研究成都市污染源VOCs排放情况,根据成都市最新污染源普查数据,我们针对成都市工业源、农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采用监测数据法和系数法核算了成都市VOCs排放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并结合各地区大气臭氧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工业源和移动源为成都市主要VOCs排放源,工业源VOCs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及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VOCs原辅材料使用量及VOCs排放量最多的是胶黏剂,移动源VOCs排放主要为机动车排放。成都市各地区VOCs排放量及臭氧年均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22个区(市)县VOCs排放量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正相关,15个区(市)县呈现出明显相关性,指数曲线较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存在非线性关系。7个区(市)县VOCs排放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拟合程度较差,呈现出较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田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过程、形式及工况;调研美国油气田VOCs排放估算方法,介绍了烟道取样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和物料衡算法4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油气田VOCs排放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VOCs的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煤制气项目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点源及其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综合控制措施,对VOCs排放测算及减排方案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煤制气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VOCs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和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运行监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分析和梳理了石油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和控制技术。针对油田VOCs排放点众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提出源头和过程控制是油田VOCs治理的关键,项目初建时应将控制措施考虑在内,从根源上减少泄漏。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VOCs组成、浓度、处理效率、与工艺的协同性、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末端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VOCs排放政策要求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政策、治理意义及清洁生产的角度,阐述了石化企业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家及行业关于石化企业VOCs排放控制的政策法规及其要求。针对目前石化企业VOCs治理中存在的排放源多、监管难度大、排放量估算难度大、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提出优选工艺、设备、原料和药剂,完善操作程序和改进排放方式;生产全过程环保合规管理;多种治理技术组合应用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VOCs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无组织逸散等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和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设定了2016-2018年《行动计划》实施期内的VOCs削减目标,并针对农药、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汽车等11个重点行业分别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总体思路。聚焦工业领域VOCs削减重点行业,以技术进步为主线,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为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理念,发挥企  相似文献   

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气生产单位加强VOCs治理管 控尤为重要。文章对照新颁布的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标 准生效时间、重点地区等存疑点进行厘清,明确油气生产单位VOCs治理管控重点环节,通过对某油田现有 原油储罐进行梳理,进一步论证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重点治理范畴,提出治理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典型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政策文件为基础,概括总结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和地区的VOCs治理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梳理了他们的VOCs防治经验,形成了可供我国其他城市进行VOCs防治工作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还基于我国大部分城市VOCs排放治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VOCs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近期、中期、远期要做的VOCs防治工作以及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VOCs防治难题入手,提出了八条VOCs管控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指标,也是“十四五”大气治理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根据油气田开发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生产特点,分析VOCs排放途径,提出 VOCs污染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前端配套、实现密闭集输,实施专项工程、突出示范引领,优化后端运行、提升装置效率,理顺机制、建立监测管控体系,协同治理、多措并举实现节能减排等,指出目前油气田VOCs排放 管控面临VOCs核算、技术选择、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某油田VOCs排放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治理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以期为油气田VOCs排放治理及降污降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加强VOCs的污染防治工作,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的目标。对园区进行综合治理是目前我国实现VOCs减排的重点。文章梳理了工业园区VOCs综合治理的思路,对工业园区VOCs末端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化学实验室废气排放缺乏有效源强核算手段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联合监测的现场实测方法,并于2019年6月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化学实验楼进行了12天的现场实测。研究结果显示,该高校化学实验楼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094.18±180.15kg/a,其中卤代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占比较高,分别为57.5%、24.8%和21.0%。通过研究实验室试剂与废气的物质流关系,发现溶剂的使用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占全部来源的64.1%。对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应该从源头和末端同时管理,通过严格管理实验室试剂的使用和增加末端尾气处理装置,从而降低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成为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素,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指标。油田联合站储罐VOCs排放点多分散且排放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油气能源浪费和安全环保隐患,亟需进行 治理。文章根据油田联合站储罐运行现状以及挥发损耗情况,开展储罐VOCs治理对策研究,优选新型撬装化油气回收装置,实现地面集输系统全流程密闭生产,避免储罐VOCs排放,满足油田安全环保、绿色低碳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油水沉降罐是油田集输系统油水分离的主要生产设施。油水沉降罐生产过程中的呼吸会向大气中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烷,是油田挥发性有机物和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目前,针对国内油田油 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鲜有基于实测数据的规律分析。文章选择国内油田联合站内典型油水分离处理工艺中的沉降罐,通过对各类油水沉降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内分析,总结得到了油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规律,不同功能储罐、温度、液面高度、生产工艺等对排放规律的影响以及排放气体特征,为油田集输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油气损耗核算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了2017年资阳市典型污染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参照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建立了基于排放因子法和物料衡算法的资阳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行业排放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资阳市SO2、NOX、CO、PM10、PM2.5、VOCs、NH3总排放量分别为3.58kt、13.91kt、94.91kt、25.51kt、8.67kt、23.84kt和46.44kt。SO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NOX排放主要来自移动源;CO排放主要来自工业过程及移动源;PM10和PM2.5、排放来自扬尘源和露天秸秆焚烧;VOCs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NH3主要来自农业活动。资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布在工业点源较为集中的雁江区和安岳县,乐至县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大连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点分散、排放物种复杂的特点,各工艺环节仍存在设备泄漏点多、无组织排放量大、工艺废气和废水处理系统VOCs收集和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在政府给予完善立法、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等政策保障的同时,石化企业则应采取LDAR技术、严控储运装卸环节操作及收集处理工艺废气等措施降低VOCs废气的泄漏和排放。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某印刷包装公司为例,针对常见的凹版印刷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污染情况,对主要产气源的印刷线和复合线进行废气收集,选用转轮吸附浓缩(RC)-蓄热式燃烧(RTO)联合处理工艺对收集的VOCs废气进行处理,介绍了废气处理工艺的原理、工程设计、投资运行费用及废气处理成效。工程实践表明,处理后排放的尾气的乙酸酯类、异丙醇、丁酮、总VOCs浓度指标均达到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表1要求,非甲烷总烃指标达到上海市《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872—2015)表2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