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银芳  袁树杰  李井西 《安全》2014,35(12):26-29
应用过程方法对化工厂各生产装置以及各过程进行分析。以过程的输入输出为基础,将过程的输入用于固有危险性评价,将过程的输出用于现实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一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评价,还是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过程进行评价,用过程方法都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伟 《安全》2011,(8):38-41
运用安全评价手段,对温米采油厂物料产生过程、采油工艺过程、油气集输工艺过程、天然气处理工艺过程和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并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施工过程安全信息的虚实交互难题,降低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提出施工过程安全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施工过程安全语义本体,分析施工过程安全关键知识要素;定义施工过程安全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明确模型的构成和功能,基于物联网和有限状态机构建施工过程安全监控方法,并以塔吊顶升活动安全监控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塔吊顶升施工过程安全的数字化表达、参数化监测和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长元 《安全》2002,23(3):23-23
1.安全产品及其表现形态 提出这一命题,可能使人感到奇怪:安全怎么是一种产品?但是,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安全确实是一种产品.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从生产过程看,企业不仅是生产产品(物质产品)的经济组织,同时也在生产安全.作为一种产品,安全有两种表现形态:(1)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人们在生产过程(该过程表现为人、机、料、环境的结合过程)中不发生导致死伤、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要该过程不终止,这种"状态"就必须再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5.
王震 《安防科技》2011,(5):62-64
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紧抓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形成事故隐患的动态过程管理,包括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装置、设备、检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装置、设备设计过程的安全管理。只有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环境激素吸附行为及机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和模型构建。结果显示,5种环境激素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平衡3个阶段,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吸附过程均为物理过程,并且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7.
正与连续流程相比,间歇过程的物料状态和操作参数是动态的,对工艺控制的要求高,操作中开关量应用较多,有些参数的控制需要人工干预,更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采用HAZOP方法对间歇过程进行危险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将介绍间歇过程与连续过程的不同点及其HAZOP分析的不同,并以设计阶段钛白粉酸解工序为例对间歇过程HAZOP分析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期对精细化工、制药等间歇过程的HAZOP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间歇过程间歇生产是精细化工、生物制  相似文献   

8.
对冷激波灭火系统的明火扑灭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过程中各种火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机对冷激波灭火系统扑灭湍流扩散火焰的过程进行了拍摄,通过对图片进行分析,发现冷激波灭火系统扑灭明火的过程是一个多重机理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整个火火过程中,各种机理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层次性、主次性和叠加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借鉴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经验和优秀实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评估思路和方法。根据石油化工行业特点,构建了由16个要素组成的过程安全管理评估体系框架。同时,介绍了该评估体系的评估准则设计、评估方法设计,以及评估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此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评估系统,既能评估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绩效,又能指导企业设计和运行一套过程安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许平  陈全 《安全》2018,39(4):6-8,11
运用HAZOP方法对阿维菌素提取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开展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目的是系统识别提取车间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评审企业现有对提取车间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触变动力学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变试验研究了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中污泥标准化黏度和触变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屈服应力和触变性二者间的联系,从触变性角度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滞后环相比,用触变动力学系数K更适合表征污泥的触变性;调配污泥、热水解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的标准化黏度均随时间增大逐渐减小;3种污泥的触变性随TSS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经热水解-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触变性增大,流动性增强;污泥屈服应力越大,触变性越小,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提速后的小唐河大桥,运用动力检测方法,对其梁跨中的动挠度、横向振幅、横向及竖向加速度、振动频率,梁端横向振幅,墩顶横向振幅、加速度、振动频率,桥墩基础顶(承台顶)横向振幅等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提速条件下各跨梁体的最大横向振幅均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墩顶、桥墩横向振幅值较大,承台顶的横向振幅也偏大,梁墩体系横向自振频率低,而各墩墩顶和梁体跨中的横向加速度值、梁体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值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梁跨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小唐河大桥的加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道路车辆尾气排放对雾霾时驾驶员道路能见度的影响问题,建立了雾霾时车辆尾气排放与驾驶员道路能见度关系模型。该模型以车辆为单元建立车辆尾气排放元胞,考虑了车辆尾气排放后的污染物物理和化学变化,并以车道中的尾气排放位置截面及截面单元、交叉口处的尾气排放位置区间为模型单元。为验证该模型,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和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北京地区部分路网检测了驾驶员道路能见度等数据,并统计了各时段驾驶员道路能见度的分布情况。对建立的关系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关系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检测数据的误差占比平均值小于4. 98%,验证了该关系模型用于描述北京市道路车辆尾气排放对雾霾时驾驶员道路能见度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公路改扩建中导致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公路拓宽部分的沉降明显高于老路的沉降,且在新老路结合部位沉降发展最显著。路面的竖向沉降随公路拓宽宽度增加而增加,随新路基弹性模量增加而减小,随新地基土压缩模量增加而减小。其中拓宽宽度和新地基土压缩模量对路基表面沉降影响较大,新路基土弹性模量对路基表面沉降影响较小。这表明新地基土受到的压应力和新地基土压缩模量是影响路面差异沉降的主要因素。工程上可以着重从降低对新地基土的压应力和提高新地基的压缩模量两个角度来降低路面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山区河道型水库中,滑坡涌浪产生的冲击波对重力坝漫坝的影响,运用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探究近坝库区滑坡涌浪冲击波到达坝前时,坝前首浪最大振幅与涌浪漫坝体积的关系。结果显示,坝前首浪振幅沿坝体两岸向中间减小,坝段中心容易出现最小值;漫坝体积随首浪振幅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坝前首浪最大振幅与涌浪漫坝体积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漫坝体积受滑坡体角度与滑坡体积影响显著,进而构建漫坝体积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能够为大坝安全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煤矿井下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井下固定和移动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实验和数值模拟固定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总体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井下热源移动速度不同时,顺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大,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升高;逆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小,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定量比较方法,改变小半径人行桥的曲线半径或者支座间距大小的同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分析出曲线半径和支座间距对抗倾覆系数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半径人行桥中,曲线半径或者支座间距的增大使得桥梁的倾覆系数有所改善;在使用小半径曲线桥梁时,若抗倾覆不通过,采用墩梁固结的方法改善桥梁的倾覆问题,且发现边跨的内力有...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有效利用煤矿安全隐患数据,揭示安全隐患数据中隐藏的重要信息和潜在规律,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实践,在对安全隐患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词云和词频统计方法展现安全隐患概况,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煤矿安全隐患信息的关联关系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将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文本型安全隐患数据分析具有可行性,有助于煤矿企业提高对安全隐患数据的认知并制定合理的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认识国际热爆炸研究的主题聚类、趋势与影响,使用科技文本挖掘工具VOSviewer对科睿唯安SCI数据库中的1 415篇热爆炸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热爆炸研究的热点主要分布在燃烧合成、分解、点火、晶体结构、含能材料等方面;以高频关键词为中心形成了5个主要聚类,分别为热爆炸理论基础、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及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主题趋势显示热爆炸研究在整体上首先经历了热爆炸理论基础研究,并渗透到了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和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等方面,高影响主题集中在热合成和热分解两个领域。热合成研究的高影响主题相比其他领域要更加显著,高影响主题涉及传播、镍铝化物、钛镍、铝、碳化及致密化等方面。相比而言,作为热爆炸研究的基础领域,热爆炸理论研究的热度及对应聚类主题的整体引用次数要显著低于目前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温度和地应力对深部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的影响,建立了瓦斯渗流热流固耦合模型,以贵州省松和煤矿15#煤层12150采煤工作面为例,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深部煤层工作面前方瓦斯渗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在工作面前方“三带”中,卸压区存在大量新裂隙和通道,瓦斯压力梯度最大;在应力集中区至卸压区过渡段瓦斯压力下降速度最快,解释了在该区容易导致瓦斯突出的原因;在应力集中区,瓦斯压力和有效应力较高,压缩煤体,导致煤颗粒排列紧密,渗透率降低;在卸压区,煤体体积形变逐渐变大,产生了很多新裂隙,发生扩容,渗流通道贯通,导致渗透率急剧增加,因此在应力最大处形成了煤层渗透率最低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最低点逐步远离工作面;在采煤工作面前方,虽然温度升高后瓦斯热运动加剧,有促进瓦斯渗透率的趋势,但由于工作面前方有效应力较大,煤体受热膨胀应力小于有效应力,导致煤体内膨胀,渗流空间减小,造成渗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