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源地水质监控预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控预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征、监控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介绍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控预警体系的技术路线,为我国饮用水源应急监控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江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频发,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价是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蓄水后水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加大。笔者基于对库区蓄水后水质状况的分析,将虚拟技术应用到三峡库区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中,提出了基于虚拟技术的应急响应流程,建立系统数据库和实时监控及预警体系,并以嘉陵江重庆段事故后污染物质的迁移扩散为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实现电子模拟演习,加强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应急反应系统实战能力的提高。该系统通过建立应急救援数据库和实时监测及预警机制,提高库区应急响应效率,强化库区事故防范能力,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为系统提供形象直观的电子模拟演习工具,为库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应急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是建立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综合评价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害影响程度进行应急评估的"时间特征指数"方法.选取了泄漏物质危害性、泄漏量、泄漏位置、流速和风速5项评估指标,计算得出能够反映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取水口危害威胁性的综合指数.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一起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了案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应急系统选址的各种因素,建立衡量应急系统地址优劣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基本思路,建立应急系统优化选址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将改进TOPSIS法引入选址模型是解决应急系统优化选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选址方法体系的一种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应急管理阶段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灾害应对水平的重要手段。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构建不能偏颇,应该反映应急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应急管理阶段为基础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以及灾后重建3个一级指标系统和11个二级指标系统,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应急能力评价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是城市预防突发灾害的重要部分,建立适应园区特征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及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综述了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估研究进展,以江苏省常州市某化工园区为评估对象,建立了适应该园区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估模型。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隶属度及分级。评估结果表明:该园区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等级为“一般”,当务之急是加强应急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对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园区在突发事件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及灾后重建能力,对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本文构建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首先,建立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地铁运营实际,针对各评估指标,提出具体的评估内容及评分办法;最后,将此评估体系应用于某地铁车站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车站应急救援能力得分为94.16分,属于“良好”等级,基本符合车站消防现状。该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1法城市燃气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燃气事故应急能力水平的高低是控制燃气事故发展、减少社会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城市应对燃气事故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十分重要。笔者首先对城市燃气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将影响燃气事故应急能力因素分为两级,建立燃气事故应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首次将G1法应用于燃气管事故应急能力的评价上,对所建立的应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燃气事故应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涵盖范围广,能够充分反映当前天津市燃气事故应急能力相关评价指标,运用Gl法所评价的结果经验证,客观的反映了当前的燃气事故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水平,探索园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引进可拓理论 对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进行评估。首先,建立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 预防与应急准备能力、监测与预警能力、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能力 为一级评估指标;管理建设能力、人员培训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等9项为二级评估指标 ;规章制度、机构体系、应急预案等31项为三级评估指标。然后,构建化工园区应急管 理能力可拓评估模型,对榆林市某化工园区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 应急管理能力级别变量特征值为2.03,评估级别为良好。  相似文献   

11.
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工农业点面源、生活污染源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饮用水质超标,季节性缺水、供水设施简单、制水工艺不足、供水水质二次污染,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不力、行业管理服务滞后等,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内涵及卫生指标体系。采取加大工程建设方案优化力度、增强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兴办乡村供水工程、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建设等工程措施,以及严防农村点与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督措施、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积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饮用水源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洛阳市2005年饮用水源水质2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洛阳市地下水水质属于3类。污染较重的因子排序依次为总硬度、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铜、镉、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铅。笔者认为,洛阳市只有通过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才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危及饮用水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饮用水安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指出饮用水安全的属性有3个,即水量有保证、水质要达标和足够的供水能力;从强化管理和加强污染治理方面探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措施;指出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实施清洁化生产,减少废水排放量和实施新的给水处理工艺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上述管理和治理措施为改善我国饮用水安全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危害大,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要求应急监测工作快速、及时、准确。针对非正常大量排水造成的水污染事故,介绍进行监测布点的原则和定位污染发生源的方法。并且说明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迁移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排放总量的计算。最后讨论了应急监测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水质的恶化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及其活动形式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安全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为此,笔者系统分析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内涵;从源头抓起,提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对策和措施;同时建立了城镇供水水质监督体系和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案,为城镇安全供水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应急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的分类、过程、方法,以及如何针对煤矿危险源制定 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对煤矿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对 煤矿企业准确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特点,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系统指导原则,并对应急响应系统、应急监测系统进行了探讨。可供各地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些年频繁发生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构建了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系统。该系统由基础信息数据库、气象环境模式与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三部分组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三者有机结合,将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发展预测及救援状况直观、动态地展现在系统界面,使应急行动得以及时、高效地展开。实地外场综合应急演习证明,该系统技术路线稳定畅通,运行高效,功能强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灌区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受退水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应该优先考虑并引起足够重视。按照存在生活供水的灌区工程应遵循的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增水不增污、增水减污等原则,受退水区的水环境质量应作为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本文对已有的灌区工程涉及的地表水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灌区主要纳污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为进一步分析灌区各类退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针对灌区工程范围内不同的灌溉控制单元,分析其主要退水的类型、水量和水质,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来源和占比。寻找重点污染源和主要水污染问题,提出各类退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方向、任务和主要建议,对灌区及配套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