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在完全混合式产酸脱硫生物系统中,利用负压抽提法强化H2S的气液分离,以NaOH溶液吸收H2S气体。抽提装置实现对H2S自动、连续抽提与吸收,在60mm H2O柱负压力范围分离出H2S的量与抽提压力呈线性正相关。抽提作用可促进SRB对碳源底物的转化,显著提高硫化物的气/液比例,增加系统中硫化物的转化率。抽提后硫化物的气/液比例(摩尔比)由0.044上升到061、分离出的H2S在硫化物总生成量中的比例由4.2%增加到35.6%,硫化物转化率由平均49.4%提高至61.0%。抽提作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硫酸盐去除率和酸碱缓冲能力,同时可以纯化和浓缩H2S。  相似文献   

2.
分别单独以醇胺(MDEA)和氯化铁水溶液为基液,引入4种不同的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碳纳米管及纳米铜颗粒),构建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体系,并测定不同体系对硫化氢气体的动态脱除性能,以考察纳米流体体系的构建对碱性(MDEA)及氧化性(氯化铁)水溶液脱硫性能的影响。分别对4种纳米颗粒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其尺寸均在纳米级别。气液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基液的纳米流体体系中,添加Al2O3和SiO2纳米颗粒形成的纳米流体体系对原水溶液的脱硫性能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而碳纳米管和纳米铜颗粒的添加对H2S气体的去除则有不同程度增强。对于碳纳米管型纳米流体而言,对MDEA和氯化铁水溶液的脱硫强化性能在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05%时最高。而对纳米铜颗粒而言,在2种水溶液中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2%。本研究表明纳米铜颗粒的引入对碱性及氧化性水溶液脱硫性能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可为新型纳米流体型脱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磷矿浆湿法脱硫技术进行强化,研究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的比例、SO2进口浓度对磷矿浆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固液比为5%、反应温度为25 ℃、气体流量为0.3 L·min-1、添加剂比例为2%、O2含量为5%的实验条件下,处理SO2浓度为3 000 mg·m-3,反应120 min时,可得出最佳硝酸盐添加剂为硝酸铁、最佳金属氧化物添加剂为二氧化锰,最佳有机添加剂为己二酸,硝酸铁、二氧化锰、己二酸的最佳添加比例分别为4%、6%、2%。在以上3种添加剂的最佳添加比例条件下,选取不同浓度的SO2进行实验,反应120 min时,二氧化锰对磷矿浆的强化脱硫效果最好,硝酸铁对磷矿浆的强化脱硫效果次之,而己二酸对磷矿浆的强化脱硫效果最差,它的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静态脱硫和杀菌性能评价为依据,通过脱硫主剂与杀菌主剂的筛选、优化及复配,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脱硫杀菌剂。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剂的表观硫容与杀菌效率分别达800 mg·L−1和99%,且不具有金属腐蚀性,与原油及油田各类助剂的配伍性良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油井硫化氢质量浓度可由8 000 mg·m−3降至0,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由100 000 个·mL−1降至10 个·mL−1以下,并能维持1~7 d,治理效果显著。上述结果可为油气田硫化氢的高效、低成本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H值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可作为污水脱氮除磷的有机碳源,而pH值是发酵产酸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中各参数变化规律,探索pH值对其过程的影响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污泥发酵产酸过程,实验最佳条件是控制反应初始pH值为10.0,仅8d发酵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就达到8.90 mmol/L.此外,污泥在发酵过程中,酸性条件下NH4+-N和PO43--P的释放量均大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紧实度和温度对秸秆水解产酸过程的影响,以麦秸为原料,在不密封条件下,设置秸秆容重分别为0.03、0.05和0.08 t·m-3,水解温度为10、20和30℃,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水解酸化液COD、SCOD、pH值、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紧实度对秸秆有机物水解溶出速率影响明显,秸秆紧实度与秸秆有机物水解溶出速率成反比,与水解酸化液COD、SCOD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成正比,但在同等体积反应器内紧实度越大秸秆TS负荷越高,有利于提高水解酸化液COD、SCOD和VFAs浓度;秸秆紧实度对秸秆水解产酸产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明显,秸秆容重为0.03和0.05 t·m-3的处理水解产酸产物中乙酸占比达75%以上,丙酸、丁酸等含量较低,而秸秆容重为0.08 t·m-3的处理水解产酸产物中以丁酸和乙酸为主,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11 d后转变为丙酸型发酵;实验12 d后,不同紧实度处理水解酸化液中丙酸含量均逐渐增加;温度对秸秆有机物水解溶出的影响明显,水解酸化液COD、SCOD和pH值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对秸秆有机物水解溶出有利,但同时也提高了可分解利用秸秆水解产酸产物的微生物活性,造成实验后期水解产酸产物大量损失。当温度为30℃时,水解产酸时间控制在5 d左右较合适,当温度为20℃时,水解产酸时间控制在2周左右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低浓度硫化氢气体生物法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种进行光照和避光的对比试验表明,光照能提高微生物对硫化氢废气的净化效率,最终产物为硫酸,净化效率和液相硫酸极的浓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避光时微生物对硫化氢废气的净化效率较低,但最终产物为单质硫。根据上述结果适宜的工艺流程应是首先将硫化氢废气通入避光的生物膜填料塔,把硫化氢转化为能回收的单质硫,然后再将废气通入光照的生物膜填料塔净化,进一步降低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
以瘤胃液为接种物对秸秆进行批式实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接种比对秸秆发酵产酸的影响。发酵3 d后,发酵液的pH、VFA浓度、SCOD浓度与产气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分别为6.66±0.02、(6 321±45)mg·L-1、(10 523±273)mg·L-1与(1 351±41)mL,反应基本结束;相比其他温度,在39℃时,VS转化率与VFA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7±2.3)%与(291±4)mg·g-1(以VS计),发酵液的最终pH也达到最小值7.19±0.03;随着接种比从0.47减小到0.09,VFA产量从(5 704±46)mg·L-1升高到(9 633±143)mg·L-1,但是VS转化率、最终pH与VFA产率分别从(58.5±0.8)%、6.54±0.00与(603±5)mg·L-1下降到(26.6±3.4)%、5.44±0.04与(204±3)mg·L-1,其中0.16为极限接种比,当接种比低于该值时,总产气量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猪粪和秸秆为混合发酵原料,在沼液回流条件下考察空气搅拌对固体产酸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空气搅拌与对照实验酸化产物中,乙酸分别占VFAs总产量的86.4%和84.3%,丙酸分别占7%和4%,而琥珀酸则分别占11.6%和6.6%;空气搅拌产酸发酵实验总VFAs产量低于对照实验,但挥发性固体含量(VS)去除...  相似文献   

10.
以木糖为碳源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木糖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研究。考察木糖浓度和初始pH值对木糖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浓度的增加,总产酸量得到提高,但木糖利用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木糖浓度为5 g/L时,其利用率为100%,15 g/L时利用率为73.9%,此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为9.22 g/L。木糖的分批投加可有效促进产酸,尤其是促进乙酸浓度的提高。pH为5.0和6.0左右时,VFAs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而pH为7.0~9.0时,乙酸含量明显增高,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乙酸含量占总VFAs的80.1%。在pH=8.0时经过8 d左右的发酵,VFAs浓度可达9.34 g/L。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废气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废气的各类净化方法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硫化氢废气的净化有吸收法、吸附法、氧化法、分解法和生物法。本文对超级克劳斯法和分解法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吸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净化方法及特点。净化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大部分干法脱硫剂均不能再生 ,硫容量相对较低 ,主要适于气体精细脱硫。吸收净化工艺能适应较高负荷的脱硫要求 ,应用面广 ,其中尤以吸收氧化法较突出。指出吸收氧化法中的铁基工艺尽管在工艺控制方面还有一定难度 ,但仍可作为一种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生物填料用于城市污水提升泵站除臭的性能,建立4组不同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中试装置,并考察其对污水提升泵站中以H2S为主的市政臭气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气风量为180 m3·h-1,H2S进气浓度控制在7 500~8 500 μg·m-3条件下,竹炭在吸附阶段和挂膜阶段对H2S去除效果均最佳;竹炭生物滴滤塔挂膜速度最快,只需1~2周就可以完成挂膜,H2S主要集中在塔底填料层500 mm位置以下被降解,塔顶出气浓度稳定在(30±2)μg·m-3,压降稳定在(78.7±0.5)Pa,滤出液中SO42-浓度最高达到117.04 mg·L-1,塔内pH为2.0~3.0,降解H2S的微生物为嗜酸性菌。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硫化氢废气的液相催化氧化法净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H2S浓度为750~1500 mg/m^3的气体的液相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配制了以铁基离子作为主催化剂的复合吸收净化溶液,同时加入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提高催化剂在碱性吸收溶液的活性.分别考察了原料气中H2S、O2含量以及吸收液中催化剂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收速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吸收操作条件并获得了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饱和吸收液易于再生,净化性能恢复良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H2S浓度为750~1500mg/m3的气体的液相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配制了以铁基离子作为主催化剂的复合吸收净化溶液,同时加入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提高催化剂在碱性吸收溶液的活性。分别考察了原料气中H2S、O2含量以及吸收液中催化剂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收速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吸收操作条件并获得了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饱和吸收液易于再生,净化性能恢复良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脱硫法作为一种高效、高实用性的除硫新技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活性炭纤维为微生物载体,通过活性污泥上清液挂膜驯化,考察硫化氢进气量、喷淋量、pH值和硫酸根离子浓度等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硫化氢负荷为90 g/(m3.h),进气浓度控制在3 g/m3,进气量为60 L/h,喷淋量为250~650 L/(m3.d),pH为2~5的条件下,生物活性炭纤维对硫化氢的去除率可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木屑为填料,采用多层生物滤塔净化H2S气体,研究其适宜的工艺条件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填料分层可提高H2S去除率,当进气容积负荷<153.2 g H2S/(m3·d)时,H2S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进气浓度低于70 mg/m3,下层200mm填料对H2S总去除率的贡献在50%以上;填料含水率为50%~6...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浓度H2S的生物治理研究较少的现状,利用生物膜法进行了以活性炭为填料净化中浓度H2S适宜条件的研究.考察了温度、营养液喷淋量、空塔气速、H2S初始浓度及pH与H2S净化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为温度30 ℃、营养液喷淋量10 L/h、空塔气速0.16 m3/h、H2S初始质量浓度低于60 mg/m3和pH为2.0.在适宜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对H2S的净化效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天然白云石制备了半焙烧白云石和全焙烧白云石,并在固定床上对这些白云石进行硫化氢的高温脱除性能研究,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粒子粒径对白云石脱硫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气体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白云石是一种很好的吸硫剂。在同样条件下,3种白云石中半焙烧白云石具有最好的脱硫效果;而对于同一种白云石,反应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其脱硫效果的变化。白云石的脱硫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天然白云石制备了半焙烧白云石和全焙烧白云石,并在固定床上对这些白云石进行硫化氢的高温脱除性栽能研究,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粒子粒径对白云石脱硫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气体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白云石是一种很好的吸硫剂.在同样条件下,3种白云石中半焙烧白云石具有最好的脱硫效果;而对于同一种白云石,反应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其脱硫效果的变化.白云石的脱硫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