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领  游温娇 《灾害学》2014,(1):109-114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评估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于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18个区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了45个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16个独立性强的重要指标作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上海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区域特征,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说明城市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灾害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根据城市自然灾害的特点.对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比分析了四川省21市州的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结果表明,川西北经济区城市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为严重,成都经济区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低,大部分经济区下辖市州的灾害脆弱性状况参差不齐。四川省各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城市灾害脆弱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测算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珠三角城市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协调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综合评价城市灾害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城市是由各个系统工程组成的网络化、中枢化城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类自然灾害已经对城市构成了很大威胁,尤其是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广泛性、强破坏性位于自然灾害之首。地震对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网络系统产生的毁灭性破坏,使城市机能消失,城市生活濒于瘫痪。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常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瘟疫、冻灾、毒气、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1)
自然灾害会对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生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但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案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为此构建一个考虑自然灾害约束的城市规划模型。设定城市规划流程,依照流程明确明确城市规划条件,分析城市灾害风险和防灾能力,通过分析结果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实现考虑自然灾害约束的城市规划模型构建。为保证设计有效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考虑自然灾害约束的城市规划模型比传统城市规划模型自然灾害损害程度降低35%左右,虽然随着灾害程度的严重程度增加,城市规划模型所能起到的效果有所减弱,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始终占据优势,说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连锁效应的结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新的结构方法来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及连锁效应,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任务有效性变化的结果分析(第一步)和脆弱性分析(第二步)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从定性到定量的精确评价,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研究提供一种方法指导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其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深圳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等3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深圳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深圳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深圳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混沌理论:人类认识自然灾害的工具之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自然系统”呈现为一种无序的状态.在人类面临的众多的自然灾害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自然灾害具有“混沌性态”的无序性.当(1)人-自然系统内出现混沌无序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或(2)人-自然系统的某一纯粹的自然子系统出现混沌无序性且继而引发了整个人-自然系统的无序性时,危及人类生存,便产生了自然灾害。在人-自然系统中,导致混沌性自然灾害的条件至少有四种:(1)三个或三个以上作用源加上非线性关系;(2)某些变量的周期性解变得不稳定;(3)控制参量超过临界值导致周期倍增;(4)周期性扰动作用于非线性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灾或减灾的如下四条原则措施:在人—自然系统中,(1)减弱某些非线性机制;(2)隔离某些相互作用的要素及其子环路;(3)控制某些关键性参量的变化,(4)提高(或降低)某些重要变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富裕便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会因社会生产力、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造成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的日益庞大和复杂.从而使城市更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为了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十一五”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提供安全保障,2006年9月8日,沈阳市地震局、沈阳市科协在沈阳农业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了“沈阳市自然灾害预测及减灾对策高层论坛”。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预防和减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危险性是防灾减灾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风险研究.通过对低温暴雪冰冻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暴雪冰冻灾害问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的致灾原因、形成过程和主要灾害链类型,最后论述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模糊集方法建立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二级模型。二级模型适用于单一致灾因子的分析。结合文[1]提出的一级模型,即可构成完整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天津城市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分析和研究了天津市近百年来的10余种城市自然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相应地必须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对策研究,并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提出初步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承灾环境、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唐山市未来防灾减灾总体策略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选取方向和限制性条件,为支撑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唐山市未来应急救援通道和重大防灾工程设施作出规划,为唐山市未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也为其它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数字城市减灾战略的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各种研讨,总是要讨论安全城市概念中重要的灾害安全的涵义。同样,讨论安全战略的场合中,或者在讨论国家安全战略的著作中,也要讨论自然灾害或地震安全,或防灾减灾战略方面的内容。就是在国家长期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是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同时,城市是现今各种自然灾害的承载体。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地增多,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减少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初具雏形,在城市的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近些年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以及世界上一些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先行国家的经验,阐述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基本构成;同时针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灾害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兴信  李博 《灾害学》1994,9(3):46-52
本文在详细分析关中地区六个大中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和城市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分别评价了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各个城市的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并结合防灾对策对城市进行了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19.
减轻自然灾害计划是1977年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制定的国家计划,包括地震、洪水、火山、滑坡等单个灾害的研究计划,也成为永久性计划,因为每年美国因自然灾害蒙受的经济损失多达250亿美元。国会在评估整个计划过程中特别强调减灾的国际合作和灾害研究的创新两方面。评估指出:由于减灾技术计划的实施,已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0.637%,该计划对加强美国减灾技术实力、改进城市建筑物、生命线设施的地震安全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减灾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社会、经济意义作标准,抑减自然灾害的重点应在城市、因而研究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是当务之急.本文列出并分析了十大社会因素,它们是:1)城市地生态;2)城市的灾害文化背景;3)政策导向的正负效应;4)城市规划与建设;5)城市公共设施状况;6)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7)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8)科技对城市减灾的贡献率;9)防灾减灾的误区;10)灾害应急.本文还认为以上十大因素对城市自然灾害的作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1)诱发作用;2)放大作用;3)连接灾害链;4)承受灾害;5)抑减灾害.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城市社会因素抗灾减灾的八条对策,即1)建立统一管理城市自然灾害工作的综合性政府机构势在必行;2)强化防灾减灾的背景工作;3)防灾减灾工作的立法;4)认清和摆正发展与灾害的关系;5)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建立一套灾害顾问系统;6)建立一支快速救灾的专业队伍;7)加强保险事业与灾害研究和抑减工作的联系;8)城市间的协凋必须要有全局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