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半干法脱硫灰因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副产物(脱硫灰)中Ca SO3含量高,成为了其处置与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本文通过对Ca SO3催化氧化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低温下能够有效催化亚硫酸钙氧化的催化剂——硫酸锰。并从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硫酸锰催化氧化亚硫酸钙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锰在室温下能够实现对亚硫酸钙的催化氧化,解决半干法脱硫灰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亚硫酸钙含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的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芬兰赫尔辛基Flakt公司Salmissari电站的烟气脱硫厂从1987年开始商业运行。这个厂就是根据Flakt公司Drypac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建造的。脱硫后的最终产物是一种固态干状物,便于进一步处置和利用,并且没有废水排放,投资较低。  相似文献   

3.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本文综述了脱除烟气中SO2 的一些主要技术 ,包括干法、半干法、湿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其中湿法烟气脱硫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对我国湿法、半干法、干法中的几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 ,得出湿法烟气脱硫的脱硫效率最高 ,可高达 90~ 95 % ,半干法次之。湿法烟气脱硫的烟气处理量也最高 ,并且有些技术已经进行了工业化应用。但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运行费用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赵春丽  吴铁  伯鑫  苏艺 《环境工程》2014,32(10):76-78
根据目前我国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分析烧结脱硫存在不足。结合2012年钢铁行业新标准的颁布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分析我国烧结机头烟气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我国烧结烟气协同治理应以LJS新型干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和活性炭/焦吸附法为代表的干法工艺为主,同时推广应用烧结机烟气循环新技术;提出钢铁企业环保设施应采用BOT、BOO等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建议国家应制订相应政策提高钢铁企业积极性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5.
钢渣资源化利用是钢铁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钢渣脱除烧结烟气中SO2的机理分析,钢渣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对钢渣烧结烟气脱硫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钢铁企业脱硫现状、氨法脱硫工艺流程、反应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利用氨法脱除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优缺点,提出采用焦化氨源可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出烧结脱硫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我国钢铁企业近几年SO2的排放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着重分析了烧结工序SO2减排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内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选择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海英  郑雅欣  王锦 《环境工程》2018,36(3):102-107
研究分析了烧结烟气中SO_2的形成机理、各段SO_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了国内几种典型脱硫技术的脱硫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钢铁企业在线监测得到实际的脱硫数据,总结了各种工艺的减排效果、工况适应性、技术稳定性、经济性、副产物利用、设备维护及废水处理情况等。研究分析得出:氧化镁法脱硫效率最高,平均在93%~93.5%;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效率平均值达92.8%,技术最稳定成熟,应用最广泛,约占比60%;钢渣脱硫技术不成熟,脱硫效率不稳定,最小值为79.9%,平均值为92.6%,相差较大。半干法工艺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其中密相干塔法脱硫效率平均为78.3%,适用于SO_2浓度较低的烟气。  相似文献   

9.
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但相对略低的脱硫效率限制了其在新排放标准下的应用。本文通过综述表明,通过优化增湿水的存在形式极分配方式、增加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半干法烟气脱硫效率,而且通过与氧化剂配合,还能实现半干法烟气污染物的联合脱除。本文可为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在新环保标准下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的产生将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减少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在传统的烟气脱硫技术中,包含湿法、干法、半干法等,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一些新的脱硫脱硝技术已经出现,由此有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脱硫灰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展开,由此产生的大量脱硫灰的应用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分析了脱硫灰的性质,并将其与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进行了性能比较,同时对脱硫灰的排放方式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表明作为脱硫副产物的脱硫灰是可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加速开发脱硫灰的利用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有关部委对半干法烟气脱硫的法规政策,分析了半干法工艺的主要技术市场为现役机组的脱硫改造;评价了5种半干法脱硫工艺的工业化应用,认为新型综合烟气脱硫技术、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半干半湿法脱硫工艺性价比较好,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烧结烟气半干法选择性脱硫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烧结工艺排放的SO2量约占钢铁生产的60%,传统上采用低硫原料配入、高烟囱扩散稀释等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脱硫减排新形势。福建三钢在CFB-FGD半干法脱硫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在设计上采用了双大烟道、双主抽风机工艺配置的烟气选择性脱硫技术方案,为解决钢铁行业烧结脱硫难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烧结烟气脱硫装置在全国的分布,分析了几种典型脱硫工艺在不同规模烧结机上的应用现状,发现随着烧结机面积的增加,半干法脱硫应用的比例提高。统计了数十套脱硫装置的运行数据,发现湿法脱硫在控制高SO2浓度烟气、实现高脱硫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比较了几种脱硫工艺的运行成本,活性炭法最高,石膏法和氨法次之,CFB法和SDA法较低。氨法和活性炭法的优势在于脱硫副产物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了选择脱硫工艺应考虑的几个因素:脱硫效率、运行成本、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多污染物协同脱除。  相似文献   

15.
张君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20-121,155
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很多,常规燃煤脱硫方法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锅炉容量、燃烧设备类型、燃料种类、脱硫效率等,同时还须考虑电厂地理位置、副产品的利用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生石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氨肥法脱硫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NOXSO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NOXOM脱硫脱硝技术等,分析各种脱硫技术的应用范围、脱硫效率和优缺点等,为火电厂选择燃煤烟气脱硫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大气污染有主要贡献的烧结工序亟须改造现有的或新建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在介绍烧结烟气特点和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主流应用的单独脱硫技术、单独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研发阶段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进展,并系统展望了各类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在单独脱硫和脱硝技术中,半干法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更具应用潜力,且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SCR的工艺组合环境效益最高;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氧化法和活性焦法尚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了符合<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要求的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对火力发电厂选择脱硫工艺提出了建议,以供各发电厂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上海市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要求,上海将在未来3年中完成全市11家电厂的35台约6508MW燃煤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这同时将产生大量的烟气脱硫副产品——脱硫石膏,处置和利用好脱硫石膏,对上海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阐述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石膏的特性和国内外脱硫石膏的利用现状。结合上海实际,对烟气脱硫石膏在建筑建材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烟气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并能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烟气脱硫石膏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钢铁行业新上烧结、球团设施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下一阶段国家将会对现有钢铁企业烧结机、球团烟气的NOx做出明确要求,烧结机、球团烟气脱硝势在必行。环保行业面临着新的增长点。在脱硫装置后设置烟气SCR脱硝设施必然成为烧结烟气脱硝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20.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机理概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按机理的不同,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分为两大类。较全面的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机理和特点。认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相比于单独脱硫脱硝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灵活的技术选择性。其中以钙基吸附剂为主体的常温干法/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有低成本、脱除产物易处置、不用水或少用水等特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燃煤污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