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环境监测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实验分析常出现的问题,从仪器、废水中的乳化现象、分析试剂的精制、地表水采样、准确度分析、测油的危害及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实验材料的处理方式、主要仪器设备、样品的前处理、水样体积确定、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术语定义等七个方面对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测定的新旧标准作了一定的比较,并通过不同浓度加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标准更规范,萃取和吸附均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体系完成的,可减轻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在测定低浓度的石油类时,其精密度略高;测定大批量样品,特别是溢油应急监测时,可节约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3.
三波长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2):63-64,11
根据油的种类,性质及水中的分布情况,采用优级纯四氯化碳多次萃取,将油从水中提取出来,包含石油类和动物物油,动物物油属极性物质,可被硅酸吸附,石油类不被吸附,在红外三波长,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cm^-1,3030cm^-1处被吸收,准确测定这三个波数特征谱带的总和,从而准确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标准GB/T16488-1966,红外光度法测定水中动植物油存在很大测定误差,通过对常见食用动植物油进行测定实验,得出了修正系数,能有效减少测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是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项目之一,红外分光光度法较重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油准确、可比,且标准油易制备。利用红外分光测油仪,严格控制空白值,做空白试验,能准确、快速的测定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以四氯化碳作为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采用超声波提取、硅酸镁吸附后红外光度法对土壤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度可满足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进行了探讨,通过减少四氯化碳使用量,用玻璃纤维滤膜代替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脱水,对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水中矿物油和动植物油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测定水中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含量对环境分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证明 ,内径 17mm ,干法装柱的玻璃层析柱 ,具有节约洗脱剂、省时、回收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 ,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 ,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 ,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乐安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石油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某市水源地下水进行了臭氧净化技术的静态试验研究,通过臭氧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氧化作用,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的吸收峰曲线和色-质联机结果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过程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动植物油的分子结构特征,在近红外区寻找其特征吸收峰,建立动植物油直接测定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动植物油标准品,建立动植物油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测定。通过对几类实际样品的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本方法无需预先分离动植物油,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对特征吸收峰的测定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动植物油的使用量日益增加。水体中动植物油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准确测定水体中动植物油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实验中用食用植物油配制标准样品按照红外分光光度法(GB/16488-1996)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从比色皿、硅酸镁、pH、分样、材质等几个角度进行讨论,以期改进测定过程,获得更加准确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水中爆破对双台子河口渔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2年9月13日,在双台子河口现场模拟水中爆炸勘探石油实验,采集并分析了爆炸前后的海水样品,发现爆炸对海水水质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悬浮体、无机氮等。从模拟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水下爆炸对海洋洄游鱼类伤害少,而对水产资源的幼体,卵类和海蜇伤害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行国标《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16488-1996)方法中的萃取、吸附预处理过程进行改进,通过对比实验得出萃取过程采用一次萃取,前处理吸附过程采用分液漏斗代替玻璃层析柱制备硅酸镁层析柱,并辅助真空泵加速,处理效果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采取改进方法可大大节约分析时间;四氯化碳(CCl4)毒性较大,大量使用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影响较大,实验证明用氯化四氟乙烯(S-316)替代四氯化碳(CCl4)作为萃取剂,实验室前期处理过程以及实际萃取效果与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无差别,测定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氯化四氟乙烯(S-316)的应用可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可以作为该方法较理性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7.
对国标中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时存在的采样量、萃取破乳、吸附分离步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方法的尝试实验,并对国内外分析土壤、污水处理厂污泥、油田含油污泥样品中石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概括归纳及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安乐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303-306, 312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标准溶液、标准工作曲线拟合、前处理过程等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找出影响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实验中前处理过程的不确定度,本次实验所测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报告为19.98±1.326 mg/L。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如何提高低浓度样品测量的准确度进行了探讨.在测量低浓度的水样时,在萃取过程中除了四氯化碳会对水样中的油份进行萃取,水对四氯化碳中的极性物质也进行反萃取,当样品中含油浓度很低时,由于四氯化碳含极性物质可能大于油分含量,从而出现负值.因此测定低浓度水样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尽量采取下文所述的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做好了测量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日常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操作,对水样采样、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经验探讨,为合理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