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66-176
为了探讨武夷岩茶主产区茶叶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关系,采用符合正态分布的茶叶及土壤数据开展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探讨不同地质背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武夷岩茶主产区茶叶的茶多酚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与土壤Ni呈负相关,咖啡碱与土壤Cu含量呈正相关,氨基酸与土壤pH值和K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土壤pH值的提高有利于茶多酚、氨基酸的积累,K和Cu分别促进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合成,Ni对茶多酚积累具有抑制作用。不同地质背景茶叶品质状况表现为红层区>冲洪积区>变质岩区>细砂岩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高盐度有机废水具有难处理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高盐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组合法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的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重点针对生物法阐述了高盐度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的耐盐机理,提出了采用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开采废水和沿海地区使用海水的工业废水等所含氯离子较高,高浓度氯离子对化工废水COD值的测定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主要采用吸收法、密封法、硝酸银法和碘量法。本文对采用硝酸银代替硫酸汞掩蔽氯离子测定化工废水中COD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操作简单,药剂的使用种类及消耗大幅降低,实验中不再使用剧毒汞盐,实现了资源节约,保护了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贯通式、闭端式2种膜组件形式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对高氨氮模拟废水的处理性能。结果表明:MABR在8 d内实现菌液快速挂膜,且贯通式MABR的生物附着量、脱氮效率均高于闭端式。贯通式MABR对高氨氮废水中NH4+-N、TN、COD的去除率均比闭端式高出20%左右,具有更好的脱氮除碳效果。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贯通式MABR于挂膜阶段实现了HN-AD菌快速富集,并在处理高氨氮废水过程中仍保持其较高丰度(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22.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43.2%),但闭端式MABR未优势富集HN-AD菌。贯通式MABR相比闭端式MABR具有更高DO条件促进HN-AD菌富集,从而强化了对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中,氨和氮的含量较高,而且全程硝化的工艺很难满足对这些废水的处理要求,因而,高氨氮废水的短程硝化工艺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文章将阐述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原理,并着重分析影响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水中,氨和氮的含量较高,而且全程硝化的工艺很难满足对这些废水的处理要求,因而,高氨氮废水的短程硝化工艺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文章将阐述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原理,并着重分析影响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方法处理污水越来越难达到排放要求,新兴的MVR技术结合传统工艺将使处理效果有效提高。介绍了目前关于MVR的研究,并指出了当前使用MVR技术处理废水的主流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着重介绍了MVR结合生化技术和电渗析技术和DTRO膜技术处理高含盐废水、MVR技术在火电厂中处理高含盐废水的过程以及这些技术的优缺点。MVR技术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盐度有机废水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高盐度有机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废水,如皂素废水、石油开采废水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后排放出的废水,主要是因为高含盐量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严重抑制了生物法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讨论了国内外对含高盐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盐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并全面分析了高盐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有机溶剂法是在高含盐废水中加入有机溶剂,由于盐不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由废水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会有一定质量的盐分析出,即用有机溶剂来萃取废水中的无机盐的方法[1]。有机溶剂常选用乙醇[2]、丙酮等。有机溶剂法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易行、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缺点是去除率不会太高,且在回收有机溶剂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不适用于大流量的废水。有机溶剂法适用于排放量较小的高含盐废水的预处理,若废水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新亮点,但其特殊的钻采开发技术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压裂返排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随着返排废水带出的地层地下水、废压裂液和钻屑等,具有高盐、高矿化度、高色度、含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和难处理的特点。为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页岩气开发现状、页岩气压裂液体系、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现状以及高盐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西南地区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水质污染特征,提出了组合工艺是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有效方法,同时应加强对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历程、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中,高氯离子废水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其中存在的大量氯离子是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中的主要干扰物。本文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测定废水中的COD方法,从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影响角度方面进行比对分析,为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废水的净化与回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火电厂废水悬浮物含量高、粒径小、难分离、废水量大的特点 ,采用高浊度废水净化技术 ,优化工艺流程 ,实现了火电厂所有废水的净化与回收利用 ,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焦化生产中产生的高氯氮、高COD废水,采用常规生化处理工艺难以处理达标,采用高效微生物 A/O工艺取得好的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文描述了高效微生物法处理焦化废水工程的实例,为焦化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实际数据参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法、单因素实验、连续实验等方法,验证微电解-Fenton氧化联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可行性及探索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微电解-Fenton氧化可以高效去除高盐废水COD,微电解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3,气水比15:1,反应时间(HRT)120 min,固液比1:1,Fenton反应最佳运行参数为 H2O2浓度3.5‰,反应时间(HRT)90 min,该工艺对COD整体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本工艺实验进水含盐量高,具有适应高盐度废水和快速分解COD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茶叶渣除了除臭、当肥料,现在还可以用来处理废水。近日,中国台湾义守大学土木与生态工程系教授翁志煌发现,茶叶渣可有效吸附污水中的六价铬等重金属,是既廉价又有效的生质吸附剂。翁志煌在实验中发现,台湾随处可见的“茶叶渣”是非常好的吸附剂。他使用压力锅和去离子水反复蒸洗茶叶,去除茶叶中的有机酸,再烘干磨粉,即可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运用快速消解法测定含高氯废水中COD的研究,通过HgSO4.络合法,对含高氯水样辅以稀释法,从而消除氯离子的干扰.针对Cl-/COD≤20的水样,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7.
污泥压滤废水经厌氧消化后仍具高COD与高氨氮的特点,C/N比严重失调,属于典型的高氨氮废水。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处理污泥压滤废水的厌氧消化液,运行方式为好氧/缺氧反复交替,并向废水中添加磷源。系统运行稳定后,系统进水ρ(COD)为900~1 000 mg/L、ρ(NH3-N)为240~400 mg/L,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88.34%、96.53%。出水各指标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接收标准。IFAS系统有利于硝化菌的附着,同时向废水中添加磷源有利于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氯离子含量高于1000mg/L时,测定CODCr值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CODCr时掩蔽剂HgSO4掩蔽氯离子的效率,从而获得在测定该类废水CODCr时,HgSO4:Cl-的最佳质量比,对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适度增加油气替代、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煤化工产生的未经处理的初级废水,其悬浮固体(SS)和总溶解固体(TDS)可达到500~5 000 mg/L,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相对较低。经处理后所剩高含盐废水接近饱和,其TDS可达80 000 mg/L以上,已达膜处理的极限,无法达标排放,一般进行蒸发处理。系统分析阐述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的来源、特征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的4种蒸发处理技术,并对相关工艺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和整理了不同处理技术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高矿化度矿井水已成为煤矿废水污染的难题,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已成为工矿企业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电渗析、反渗透及结晶零排放处理技术的对比,总结出其在矿井水处理中的最佳适用范围。并对高矿化度废水零排放新技术技术提出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