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龟湖水源保护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湖泊,是平顶山市区重要饮用水源地.针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构建入库河流生态修复、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河口人工浮岛、库区水体生物链、人工湿地及生态驳岸复合水生态系统等生态修复技术,为白龟湖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以及饮水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可使白龟湖水源保护区水质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城市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不同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点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非点源污染现状,针对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超标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在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岸缓冲带建设"三道防线,河流型水源地从加强内河整治力度、合理布局排污口、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合理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出发,建设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黑龙江省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镇共有178个饮用水源地,其中河流型18个,湖库型23个,地下水型137个。河流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下水类型饮用水源地有50个未达标,占地下水类型水源地总数的36%。水源地保护区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755.43万吨/年,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2999.66万吨/年,非点源废水排放量38618.46万吨/年。掌握了黑龙江省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和污染状况,制定了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对策。推动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黑龙江省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徐州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程度有加剧的趋势,因此急需加强水源地的研究和保护。本文根据徐州市不同年份的实测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加权平均法与内梅罗指数法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以及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护研究措施,结论对于徐州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为了人体健康,必须加强水源保护。文章以长江某水源地为例,介绍了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及水质情况,调查了水源保护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好该水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过程等污染,临沧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不容乐观。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应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尽快科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完善饮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水质监测制度,严格执法、强化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及环境风险一直是影响我国饮水安全的主要隐患。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成熟,但是在单一供水难以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协同供水的不同水源地之间的供水干渠在水源保护区划分上缺乏相关指导性意见,并且在水源保护区后期保护建设中针对性不足,难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本文针对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结合中型水库水源地的特点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并综合分析水质和污染源等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治措施,为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也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对2011年江苏省地级以上城市2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评价了水源地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全省23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湖库型水源地水质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本文也分析了水源地水质超标原因、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四平市区生活饮用水源地,二龙湖正遭受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淤积、底泥污染等问题,不仅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二龙湖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应以水源保护区划为切入点,水资源保障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保护好饮用水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城阳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的分析,发现城阳区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但存在营养盐总氮、总磷超标现象。进一步对青岛市城阳区饮用水源地现有的保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城阳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对策与建议:加大宣传、建立机制、编制规划、加强监测、严格标准。  相似文献   

11.
磨盘山水库饮用水工程将有艰巨的水源地水质保护任务.磨盘山饮用水源地存在的潜在环境问题,包括旅游开发对饮用水源地将构成威胁;面源污染将影响水库水质;保护区内开荒种田破环水质和森林植被仍在减少等.建议在加强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尽快出台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环境状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科学划定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发布水质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13.
澧河是漯河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城市城建区中心地带。调查发现存在面源污染、交通穿越、违法建筑等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现象。控制面源污染、完善一级保护区的隔离设施、防治水土流失、清理违章建筑等是减少饮用水源的必要措施。取水口上移到城市建成区上游可最大程度的降低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做好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贵州省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调查为依托,提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建议,为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源,改善饮用水,完善区域水源地水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体系,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由日常管理、水质监测、保护区建设及应急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京津冀地区3303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环境管理水平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日常管理水平、水质监测及应急能力相对更优,天津市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强化水源保护是确保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水污染防治法》提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我国饮用水水源主要以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为主,建设规范化的饮用水水源地,是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根本目标,也是确保水源水质、水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18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源地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甘肃省77.78%的水源地水质达到相应标准;100%的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分;22.2%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违章建筑物;5.56%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活污水未处理或未完全处理;16.67%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50%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分析水源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饮用水源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饮用水源水质超标的成因分析,并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做好水源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区21个城市的6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区城市饮用水源地2007年供水量46457.2万m3,集中式供水服务人口达到546.73万人。水质调查表明,我区水质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为45个,占水源地总数量的70.31%。造成内蒙古饮用水源地环境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区内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的潜在威胁、缺乏保护区划分和管理不到位、法律法制尚不完善和环境监管能力比较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保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等项目。基于吉林省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污染成因分析,有关人士提出了“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加强村庄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方面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全省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