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及思路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中障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破解障碍因素的具体思路建议。在对行政区划、产业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环京津贫困带及环境属地管理模式六大障碍因素分析基础上,认为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统筹规划,确立以市场为纽带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区域内各方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此为理念,提出破解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的几点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动态     
<正>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助力区域协同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重化工业集中的重点区域,《行动计划》旨在推动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合力解决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水污染等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斯坦福等大学在当地学科汇聚形成的IT专业优势,引领美国硅谷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IT产业集群;同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和学府汇聚形成的专业优势孕育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也为斯坦福大学、中科院等知识创新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再一次改变着中国。2011年2月25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和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上,《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正式印发。在《规划纲要》中,中关村的战略定位被概括为"三区两地":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和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正>中关村的节能环保企业有望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放异彩。这是京津冀三地日前共同推出的《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带来的利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以及推动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应用等。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关村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6.
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而言,其最大障碍在于行政分割的利益藩篱。市场力量有助于均衡配置资源,但是行政力量之间的不对等博弈,往往会通过制度来固化利益藩篱。空间区位介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谋求与北京协同发展的案例表明,只有突破利益藩篱,才能实现京津冀的长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天津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原则、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原则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服务  相似文献   

8.
环保产业园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环保产业集聚、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利用,但也存在园区内企业链接难、共生发展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本文以盐城环保科技城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盐城环保科技城现状,对我国环保产业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政策完善和支持、构建完整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国际环保技术合作、推行"政产学研用融"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等,以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创新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地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本文根据瑞士学者Bergek提出的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发展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创新系统的诱导和阻碍机制,以期为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后,作为最新经济增长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4年工作部署之一就是"开展若干新的自贸区试点"。近日,京津冀自贸区作为第一个跨省自贸区方案已经批转至部委或将出炉。京津冀自贸区将已经申报的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连为一体,以河北为腹地,京津为核心,不仅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还解决了单一自贸区体量不足的问题。在曹妃甸自贸区的初步设想里,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也是非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世界各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历史与当今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市场需求牵引、经济利益及自我发展驱动等力量交互作用,相互博弈,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唯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自觉摒弃制约协同创新的落后观念,自觉增强协同创新的危机感紧迫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切实推动我国协同创新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自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及三地各自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外界的关注,特别是以交通一体化与环保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的规划令人瞩目。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同时将为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将协同创新应用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上,是改变目前节能环保产业亏本状态、突破自身短板制约获得更好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应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共同攻关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壁垒,完善配套政策机制,加速将技术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上的应用,包括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状和问题提出改善和促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影视教育发展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从"协同创新"的理论源头出发,解读影视教育协同创新内涵,并以辽宁师范大学协同创新实践为个案,指出高校应从区位条件、科研能力、师资基础、学科特点、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与政府相关部门、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8.
津企广角     
<正>京津冀"十三五"新能源创新论坛举行为顺应国务院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的战略部署,日前,京津冀三地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相关人士等在海河教育园召开京津冀"十三五"新能源创新论坛暨新能源项目发布会。论坛以创新为主题,交流了"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领域一系列问题,明确了三地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产  相似文献   

19.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大会上讲话的精髓。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丰富和创新发展的梳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