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挥发性有机物是近地面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手段及难点、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及采集方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及监测要求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保障,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智能化走航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进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兴春 《环境保护》2016,(13):38-42
石化行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重点行业。本文梳理了国家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政策要求和标准规范,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总体进展、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石化行业企业实际,提出了推进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是当前改善大气环境的主要手段,国家近年来先后密集出台了诸多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本文针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监管控制标准、监测仪器、监测方法、监管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规范挥发性有机物定义,明确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关键指标,尽快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标准体系,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研究了东江泄洪和不泄洪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水源水在不泄洪期间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小分子量的有机物。而在泄洪期间,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大分子量的有机物。UV254的分布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一致,DOC与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泄洪期间水源水中SUVA值小于3,水体中有机物很难通过常规混凝工艺去除,此结果与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分子量分布、三维荧光光谱和亲疏水特性3个方面研究了水中藻类(鱼腥藻、小球藻和小环藻)溶解性有机物(AOM)的特性。结果表明,3种AOM有机物在分子量分布上大分子和中小分子有机物各占一定比例。鱼腥藻AOM和小球藻AOM均表现出大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中等分子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小;小环藻AOM所含大分子有机物的比例相对较小,中小分子有机物是小环藻AOM的主要组成部分。荧光光谱分析得出,鱼腥藻AOM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大分子蛋白类和腐植酸类有机物,中小分子有机物主要是小分子糖类和大分子疏水性腐殖类有机物的分解产物。小球藻AOM大分子有机物以大分子蛋白质类为主,中小分子有机物含有较多的蛋白类和腐殖酸类物质。而小环藻AOM大分子有机物主要以大分子腐殖酸类为主,中小分子有机物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也较多。亲疏水性分析表明,藻类AOM呈现较强的亲水特性,其SUVA值较低,主要是由亲水性的多糖和蛋白类有机物组成,疏水性腐殖类有机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臭氧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果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研究由臭氧氧化、生物处理、常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组成的臭氧组合工艺以及各单元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由于预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 ,减小了有机物的分子量 ,增加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从而强化了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 .整个工艺对有机物的控制能力很好 ,UV2 54、DOC、BDOC、AOC、THMFP和 HAAF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5.1%、92.5%、98.4%、85.8%、63.1 %和 89.1% .预臭氧-生物陶粒的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常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不尽相同 ,后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达到了 60 %左右 .  相似文献   

8.
用GC/MS仪分析了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9.
姚江水源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滤膜法对宁波姚江水源水进行了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小分子量有机物占50%以上,同时也用超滤膜法对梅林水厂的常规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测定,发现其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为了降低由建筑装修材料给室内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某未装修、已装修建筑进行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首先对建筑装修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些解决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的对策,最后对这些解决问题对策的有效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加快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消散速度,减少房间的闲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从残留有机物的角度比较了自来水和瓶装纯净水的区别。运用GC/MS联用技术监测了自来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反渗透膜工艺生产纯净水对痕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较了加热煮沸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可有效去除自来水中多数有机物尤其是全氟化合物;加热可大幅降低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南明河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分子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南明河有机物的分子量呈多峰状态分布,分子量分布从大于3500 Da到小于1000 Da的有机物都存在。分子量在1000 Da~3500 Da之间的有机物含量占比71%~88%,分子量小于1000 Da和大于3500 Da的有机物含量很小。从整个南明河来看,上游和下游的有机物的分子量相对比较大,而中游的分子量相对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有机物的种类、含量、物化特性、分子量等性质直接影响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废水生化处理中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及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变水土比的动态方法测定了采自伊春河流域土壤和沉积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与吸着系数;比较了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及影响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吸着系数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最高,沉积物中含量最低。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也呈同样的递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胶体态有机物对生物膜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研究了胶体态和溶解态有机物对生物膜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体态有机物的水解过程进行得较为迅速,不会成为生物降解的限制过程.70%有机物的氧化在滤池的进口40cm内完成,而随着进水有机物浓度的增加硝化过程向滤池的上部迁移.胶体态有机物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同样浓度溶解态有机物略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某典型农药生产废水的有机物组分进行了测定,然后使用由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导出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对各有机物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废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物有25种,可降解的有2种,难降解的2种;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是甲拌磷。对甲拌磷的排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源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的问题,促进环境检测工作发展,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工作效率,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来源,指出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收集方法和检测方法,指出检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检测误差,增强检测质量控制,实现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进各项资源配置工作,推动挥发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超滤工艺净化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对组合工艺的除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颗粒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非常好。出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水中粒径>2μm的颗粒数约19个/mL,藻类平均数量约为2.2×104个/L。在去除有机物方面,组合工艺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8.0%、15.2%和32.6%,其中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为突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2.69~2.87mg/L。组合工艺去除的有机物是分子量大于3KD的大分子有机物,对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其中,混凝沉淀主要去除了水中的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荷电有机物,超滤膜去除的有机物则以亲水中性有机物为主。在工艺运行期间,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加了约12.3%,跨膜压差的升高主要由被超滤膜吸附的小分子有机物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A2/O污水处理工艺长期的分析监测,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有机物不同生物降解性及碳源赋存形态比例.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以颗粒态存在,占进水有机物的61%.原水中快速、慢速、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比例分别为15.8%、54.2%和30%,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则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快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沿程监测分析,明确了两种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厌氧池与缺氧池内均存在微生物水解发酵引起的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作用,其中厌氧反应池的转化效率最高.分析计算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碳源的转化,明确了快慢速有机物在各单元的转化和利用情况,结果指出,2 h内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池与好氧池转化率分别为33%和20%.从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来说,厌氧池与缺氧池的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原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废水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评价及难降解有机物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霞  张晓健  付强 《环境科学》1994,15(2):15-19
采用GC-MS法对某城市废水中的有机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利用好氧生物降解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各单项有机物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b(20℃),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某城市废水处理厂曝气池进水中主要有机物有38种,出水中主要有机物有16种;废水中的主要难降解有机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应通过污染源控制或适当的预处理,加强其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