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和环保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重庆市扎实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服务工作机制,激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活力,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推进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环境质量需求与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测任务逐渐增加,现有的政府公共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的能力供给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需求,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化环境监测领域存在的问题,建议应着力规范和完善社会化监测服务市场,强化资质认证、加强行政监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推进现有政府监测部门职能转变,从而促进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良性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我国所面临的环境监测的任务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环境监测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环境监测社会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发展现状出发,简单讨论了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收费是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其技术和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费标准需要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对江苏省环境监测收费标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依据现实情况进行修订的程序、过程,提出标准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目前我国引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业的存在问题,根据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活动特点,制定有效的对策、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提高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制定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改进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现场、实验室、日常的质量控制,及时调整政策导向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动态管理,使监测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成为政府检测力量的有力补充,促进环境监测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各级环境监测站将成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目前其承担的社会委托性监测工作必将逐步分离出来,并交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完成。当前在云南省应运而生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区域分布、人才、技术及监督管理上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不断发展,使其成为各级环境监测能力的有效补充,成为为社会和环境管理提供服务的可靠力量。  相似文献   

7.
探究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认定与质量管理方法,有利于提升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自我监测能力,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在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的有效对策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保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最近的一段时间,雾霾问题越发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整改的时候了。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的环境监测机构正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环境信息,环境监测机构应着手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社会和人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监管的方向,以期其能健康良性地发展,真正成为政府环境监测机构的补充和帮手。研究表明,环境检测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因地制宜、有序放开环境检测市场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稳步提高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培育引导环境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的环境检测服务。环境检测需市场化,环境检测更需规范化。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树立检测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使一批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真正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必要补充,以期共同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社会化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的出路,针对环境监测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对监测市场有序、适时放开才能保证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处于不断进步之中,但是由于环境监测社会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环境监测社会工作应充分发挥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参与到进程中,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网络的运行管理,制定出更科学的技术标准和监测方法,努力提升监测数据的控制与分析质量,因地制宜制定策略,营造出规范、公平的监测市场,引导环境监测社会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等能源供应和社会交通的极大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所需要的环境工作要求,必须要全面推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在新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准确定位环境监测机构,并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改革不适应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李佳伟 《环境》2015,(3):55-57
<正>为实现因地制宜开放社会环境监测领域,《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除执法监测和国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外,其他环境监测领域原则上均可向社会开放。2月3日,广东深化环保改革领域又落"一子"。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广东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初步形成由政府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组建,由政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然而在政府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与监测结果公信力不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缺位的客观现状。未来应当在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过程中通过健全环境监测市场规则,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严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等方式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环保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文),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如何做好应对,值得思考,本文通过剖析陕西省当前环境监测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存在困难,为陕西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环境检测市场的放开,社会化检测机构的数量急剧增加.日照市环保局通过探索,在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方面,摸索提出了"出台管理办法-实行服务承诺-落实项目报备-执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持续信息公开"的监管模式,简述了日照市环保局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环保部门以后如何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进行监管、规范环境检测市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实行环境检测资质行政许可、采取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信用监控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是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余杭区通过严把检测机构准入关,严审监测方案可行性,严查监测过程规范性,严格检测机构监督考核等多项政策,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督规范,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监督考核提供依据、为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满足了社会对检测的现实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竣验委托社会检测机构政策,建议建立诚信制度,切实提高建设项目竣验委托社会检测机构政策的公正性;完善监管机制,保证建设项目竣验委托社会检测机构政策有效实施;加强人员培训,逐步完善建设项目竣验委托社会检测机构政策;规范收费制度,保证建设项目竣验委托社会检测机构政策稳定实施.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5,(11)
<正>作为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是2015年环境保护部大力推行的工作之一。在此契机下,中山市中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成立可谓正当其时。"近些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陆续成立了一些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但中山之前这方面还有空缺。这次我们学会成立了实验室,有效弥补了这一空白,也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企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有序发展,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入手,总结我国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利用现代技术对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控,最后实现科学保护环境的目的,科学技术手段是环境监测,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应全面分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阻碍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