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用生化净水工艺和传统净水工艺系统进行了受污染姚江水源水的对比试验研究,以探讨生化系统节约的混凝剂和液氯用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净水条件下,生化工艺系统处理污染原水比传统净水工艺节约混凝剂硫酸铝50%以上,节约液氯75%~80%,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X33 9900815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罗晓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8,18(4)一341一344环信X一58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JSG系列综合净水器是一种新颖小型一元化水处理设备,它吸取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优点并应用最新科研成果设计而成。净水工艺合理,处理效率高,净水效果好,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对宁波市梅林水厂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传统的混凝沉淀处理系统各净水工艺出水进行了致突变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除水源水中的致突变物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混凝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藻细胞特性对净水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藻细胞的基本特征为基础,概括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分析阐明了藻细胞特征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净化工艺中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种新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原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以及总磷(TP)、溶解性正磷酸盐(SRP)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生物活性炭及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均使水中的MAP、TP及SRP大大降低;生物预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对水中MAP的去除效率高于对TP的去除效率;常规处理对原水中MAP的去除率超过90%,TP的去除率在80%以上.臭氧氧化对水中TP和SRP的影响不大,但是使MAP增加.试验原水经过净水处理后,水中可供细菌利用的磷源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说明处理后的水中磷源可能成为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气浮净水工艺通过近几年来的验证,已被我国许多环保工者作为成熟的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给水净化、废水处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气浮净水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系统管理方便、吨水成本较少(见附表)。单位面积产水量高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常规处理单元中实现浊度和重金属污染物同时达标的可能性,基于表面络合(吸附)理论及物料衡算原理建立了重金属污染物在常规净水工艺单元的去除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与重金属污染物出水浓度及其健康风险的关系,提出了减少健康风险的工艺调控方法及基于健康风险的净水工艺选择原则。结果表明,当原水重金属超标时,应优先选择通过合理调整常规净水工艺的投药量、改变药剂种类和配比、调整滤池滤速等工艺参数使浊度与重金属污染物同时达标的方案,若调控工艺参数不能消除出水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时,要考虑设置后序深度处理单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宿煤矿矿井水涌水量、水质情况及处理后水质要求,确定矿井水净化工艺、技术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矿井水净水处理后水质已全部作为生产和生活(洗澡)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管道直饮水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道直饮水处理系统中的净水工艺和消毒方式的类型以及选择标准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且对供水系统中的管网设计,饮水定额,以及管道材质和检测频率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黄浦江和青草沙长江原水为对象,研究了两大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含量变化、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并对DON与常规水处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原水以DOC、DON和UV254表征的有机物含量均以小分子量(<5kDa)和亲水性有机物为主;微污染黄浦江原水中同时存在外源性及内源性污染,而青草沙长江原水中内源性污染占主导地位;饮用水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对黄浦江原水中DON的去除率为40%,优于长江原水DON的去除率16.7%;黄浦江和长江原水DON浓度与DOC和UV254相关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2和0.74,0.51;鉴于常规处理对DON去除效果有限,而DON是导致强三致特性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的总前体物,因此水厂应通过强化常规、深度处理等手段改善DON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净水厂水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对确保社会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是开展净水处理工作的保证,因此,加强对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的分析和研究,选择适合当地水质情况的工艺设计,对促进水处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净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对我国主要的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水源中溶解性有机氮组成规律及其水处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黄浦江和青草沙长江原水为对象,研究了两大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含量变化、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并对DON与常规水处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原水以DOC、DON和UV254表征的有机物含量均以小分子量(5kDa)和亲水性有机物为主;微污染黄浦江原水中同时存在外源性及内源性污染,而青草沙长江原水中内源性污染占主导地位;饮用水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对黄浦江原水中DON的去除率为40%,优于长江原水DON的去除率16.7%;黄浦江和长江原水DON浓度与DOC和UV254相关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2和0.74,0.51;鉴于常规处理对DON去除效果有限,而DON是导致强三致特性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的总前体物,因此水厂应通过强化常规、深度处理等手段改善DON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微污染去除的净水工艺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高分子膜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效、新型的关键分离技术,在水质处理、尤其是直饮水制备等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文章重点分析了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在饮用水微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相关工艺中出现的膜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上海市某黄浦江水源供水系统中2-甲基异莰醇(M1B)、土味素(GSM)和余氯的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浦江源水及其各级净水工艺处理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系统末端水中均含有MIB和GSM,分别在2~18 ng/L和2.68~5.06 ng/L之间;其浓度经水厂各级工艺处理后明显下...  相似文献   

17.
某市受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评价与饮用水净化工艺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我国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水质目标与Ames试验评价现有水处理工艺与模拟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为受污染水源的净水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现有水厂传统处理(T)工艺出水有溴味、氨氮、矿物油、亚硝酸盐氮、酚类、多环芳烃类等多项水质超标,与原水相比,致突变活性进一步增强;2在传统处理之前,增加生物预处理(BT)工艺或之后增加活性炭吸附处理(TC)工艺,均能有效改善水质,降低致突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饮用水水源遭受有机污染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传统净水工艺已难以满足生产合格饮用水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受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来源、分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和饮用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桂兰  马涛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43-144,152
微污染水中的微污染物质给公众健康带来较大危害,而传统净水工艺又不能有效去除这些物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净化工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一定组合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供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性与细菌生长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浊度、余氯、异养菌数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控制出厂水有机物含量,保持管网免受二次污染和强化消毒可有效减少管网中微生物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