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以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为仿真研究对象,在Windows界面下利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开发出燃煤电厂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优化控制的仿真运行软件。该软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工况变化、优化运行参数等对电-袋复合除尘系统进行整体的优化控制,并综合分析电-袋复合除尘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及运行费用,对运行电压、电流、运行阻力、喷吹周期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该仿真软件达到了电一袋除尘系统的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电袋除尘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除尘技术,目前在燃煤电厂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电袋除尘器由于其运行机理,需要消耗较大电能以满足除尘工艺及达到除尘效果,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燃煤电厂电袋除尘器的节能环保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从节能环保技术的角度考虑,针对燃煤电厂电袋除尘用电设备的能耗问题,对能耗特点和降低能耗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系列电袋除尘技术提升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电袋复合除尘器脱除多污染物的能力,分别采用US EPA Method 30B方法、DL/T 998-2006《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HJ/T 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3210-2009《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Determination of PM10/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n Flue Gas-Measurement at Low Concentrations by Use of Impactors》对A、B两个燃煤电厂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后的电袋复合除尘器脱除烟气中汞、SO3、烟尘、PM1、PM2.5、PM10六种污染物的效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烟尘、PM10等颗粒态污染物捕集效率高达99%以上;两个电厂电袋复合除尘器中汞的质量平衡分别为112.05%、72.78%,在70%~130%的允许范围之内;B电厂中电袋复合除尘器进口处烟气中颗粒态汞占总汞含量的比例高达97%,电袋复合除尘器对颗粒态汞的捕集效率达99.93%,对气态汞的捕集效率达86.84%;由于滤袋表面烟尘粉饼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电袋复合除尘器对SO3也有一定的捕集能力,A、B电厂电袋复合除尘器对SO3的脱除效率分别达到90.04%和61.73%,脱除效率可能受到飞灰组分及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的多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协同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某电厂350 MW机组配套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4种不同设计方案内部的流场分布,采用系统阻力、混合区端面中进入袋区通道与电区通道的流量比、前后袋室的流量偏差3个指标进行评判。模拟结果显示:方案一、三、四的系统阻力值较为接近,方案二的系统阻力值较其他3个设计方案大27%~38%;在首先排除方案二的前提下,方案四的前后混合区前端进入袋区通道与电区通道的流量比最小;各方案的前后袋室相对流量偏差绝对值在7.16%~8.54%,均<10%。综合考虑,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四,所得结论亦可供类似机组在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电改袋除尘器内部烟气分布不均匀,无法实现在除尘器运行中更换滤袋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电改袋除尘器,并利用CFX软件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改袋除尘器相比,新型电改袋除尘器各袋室处理烟气量基本相同,滤袋底部区域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偏流程度小,可有效地防止滤袋磨损和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6.
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综合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收尘优点,通过除尘负荷的合理分配,实现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有机结合;采用基于表面过滤原理的新型滤料,可克服常规滤料清灰后除尘效率降低及滤袋易破损等缺点。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在徐州坝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的应用实践表明,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可保持高效稳定除尘同时节能,粉尘排放浓度达到了30 ...  相似文献   

7.
电袋复合型除尘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若干个电袋复合型除尘器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电袋复合型除尘器的优缺点与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在烟气粉尘控制中,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各有特点,而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是2种除尘技术的联合。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利用电场"凝并"作用,提高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还有利于降低除尘器运行阻力,延长滤袋使用寿命。该文在文献基础上,对电除尘、袋式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小型除尘器装置,设计实验。实验研究了荷电电压对除尘器阻力的影响以及粉尘在滤料表面沉积形态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粉尘在荷电条件下发生凝并,并且在粉尘负荷相同条件下,小型除尘装置的阻力随着荷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荷电粉尘在滤料表面的沉积形态越来越疏松。  相似文献   

9.
介绍辽宁地区某发电公司2×350MW燃煤发电机组电除尘器从双室四电场改为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改造前后的除尘效果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火电厂除尘器应用现状,论述了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根据火电厂情况合理选择除尘器类型.  相似文献   

11.
袋式和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来自于三个方面:透过滤料的粉尘及滤袋缝线处的粉尘和除尘器本体上泄漏点的粉尘。一般人们多注重滤料的捕集效率,而对其他2类粉尘泄漏源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滤袋缝线的粉尘泄漏影响几乎没有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室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这3种泄漏源对除尘器粉尘排放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粉尘要达到"超低排放"时应该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在炼铁生产过程中,高炉出铁场的除尘基本采用的是电除尘器技术。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许多炼铁厂将电除尘改为布袋除尘——电改袋。"电改袋"通常要利用原有的电除尘器壳体,只改变其内部结构,从而也改变了原除尘器内气流流向。为了预测"电改袋"后各区域气流流向,文章基于CFX商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除尘器"电改袋"后的气流进行了速度场模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前到后,各滤室上行风速逐渐增大。对于4滤室的袋式除尘器,第四滤室风量比第一滤室风速大3倍以上。为了克服风量不均衡问题,采用可调式斜向挡板风量分配新工艺,从而对提高袋式除尘器的收尘性能,指导"电改袋"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300MW机组的电-袋除尘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系统机理的研究,建立烟气参数模型、电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模型、电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袋式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袋式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电-袋除尘器总除尘效率等一系列相应的仿真数学模型。并在仿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运行仿真软件,可以对系统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300 MW机组的电-袋除尘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系统机理的研究,建立烟气参数模型、电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模型、电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袋式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袋式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电-袋除尘器总除尘效率等一系列相应的仿真数学模型.并在仿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运行仿真软件,可以对系统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烟气粉尘控制中,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各有特点,而新型电-袋除尘器--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结合了上述两种除尘器的技术优势,利用电场凝并作用,不仅提高了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还降低了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延长滤袋使用寿命。通过构建小型静电激发袋式除尘装置,讨论粉尘厚度、气体流量、放电间距以及电晕线曲率半径等不同放电参数对静电激发袋式除尘放电特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荷电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在燃煤电厂240t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静电除尘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设计、除尘器设计、环保部门的测试结果以及取得的改造效益,并对其结构和技术特点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介绍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阐述均匀气流和斜气流技术的研究背景,比较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在气流分布研究上的优缺点,综述了国内外针对电除尘器两种气流分布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现有电除尘器在微细粉尘捕捉方面的不足,探讨了电除尘器改进的新技术,对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许昌龙岗电厂2号机组电除尘器由原双室四电场改为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技术特点、工作机理及改造后的效果等,同时针对该系统提出设计更改方案,并对部分系统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研究地铁建筑节能潜力。深圳地铁环控系统的能耗约占到地铁系统总能耗的40%,屏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占总能耗的40%以上。分析深圳地铁的建筑能耗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节能技术,提出有效与经济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并对节能潜力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大系统组合式空调箱、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照明系统的LED节能改造,可实现整个地铁车站5.6%总电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袋复合除尘器捕集粉尘除了静电凝并作用外,滤袋表面的二次粉尘层和一次粉尘层中粉尘颗粒之间的微米级间隙,以及滤料纤维层中纤维间距的微距,加上荷电粉尘层形成的(内)电场力和(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使微细粉尘发生极化、库伦和电场吸附,是实现高效捕集微细粉尘PM2.5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