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较大.基于遥感技术,利用遥感生态指数对郑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评价与检测,以对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06年-2017年,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绿度指标与干度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郑州市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占18.43%,生态环境变差的区域占42.54%,变差的区域主要为新建成区,这些区域应是今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6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5年期间,济南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2006年-2008年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处于严重不协调阶段,2009年-2015年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处于基本不协调阶段。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特征,采取恰当的城市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西安市近20多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及其分量进行测度,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表现出了各自的发展特征,两者经历了同步发展到拮抗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响应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关系,而与生态环境压力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与生态环境状态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波动一直受到自身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冲击作用要显著大于对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作用,且两者所受城市化的冲击都表现出逐期增强的态势。最后,针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当下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流行趋势,是为了创建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就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现状来说,仍然停滞不前。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内部变得更加拥挤,城市中本该进行绿化扩展的地方被腾出修建了高楼,恶化了城市生态环境,本文就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推进城市化中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探讨,文中介绍了中国固体废物的现状,包括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及分类和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特性,探讨了新型城市废弃物的产生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在中国城市废弃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后提出了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要积极加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要积极加快气体、液体有害物收集及回用、要积极重视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要积极利用城市废弃物,使城市生活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安市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构建了15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以协调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城市化滞后型弱势不协调发展模式到城市化滞后型强势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城市化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但也应注意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与需求日益扩大的城市化建设相比,其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也将会逐渐显现出来,今后可能会出现强经济弱生态的调和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新型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比较分析2004~2013年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新型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0年期间,6市的新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武汉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处于首位,是中部6省会唯一的协调发展类城市,而其余5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实现新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保持新型城市化的健康良性发展趋势,同时还应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增强环境治理强度,以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出路——以阳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阳泉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阳泉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阳泉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阳泉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阳泉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巧婧  王莉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214-4222
为了探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杭州市2003—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状况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耦合协调度受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α/β)的影响很小,受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本不协调-城市化滞后"发展到"高度协调-城市化滞后",再发展到"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生态环境滞后的问题凸显.因此,在研究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时应重点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城市化和工业化将是中国在21世纪内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主旋律.快速的城市化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位于城市化发展较快区域长三角地区、作为亚太地区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苏州的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作为苏州"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之一翼,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受到了世人高度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苏州高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保障城市化健康稳定发展的措施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环境会产生严重恶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城市环境规划,提出更适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以新晃县为例分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磊  马光正  刘凡  王涛  黄蕾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0):2236-2243
支柱产业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用重大,资源型支柱产业因既有资源优势又面临生态环境压力而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本研究以赣州资源型支柱产业——稀土产业为例,通过构建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和劳动力指数评价方法,全面评估2010—2019年赣州稀土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赣州稀土产业与城市化发展相互联系影响程度强,其耦合度始终保持在0.8以上. 尽管近年来稀土产业发展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但持续的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使稀土产业与赣州城市化的协调度越来越高,说明现有的稀土政策有利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稀土产业的采矿业和制造业两环节对劳动力集聚的影响不同,稀土采矿业对人口集聚有消极影响,而稀土制造业更利于人口集聚. 研究显示,为解决赣州稀土产业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应从稀土产业薄弱点发力,通过坚持创新改进稀土的绿色开采工艺以实现矿石产品的合规开采,并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等高新加工技术延长稀土产业链,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城市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于环境污染对于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策略,旨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郎炜 《云南环境科学》2008,27(Z1):52-5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环境管理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三亚城市景观变化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标进行了监测,同时配合了典型采样和勘测等地面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和Sanya-Landscape信息系统,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准确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征,为三亚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证明,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及指标的采集方法是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市化在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佳木斯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为例,分析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及机理,为解决佳木斯市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途径,同时为佳木斯市未来的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必然趋势。要加快云南城市化进程,必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市群;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原则,规划与建设小城镇;保护大,中城市 区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良性徨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焦作市2000年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24个指标组成。对焦作市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单因素和综合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差,并存在一些主要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科学》2017,(6):84-89
通过构建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十二五"期间济南市生态城市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济南市生态城市综合水平呈稳步发展趋势,处于"健康"水平;但影响生态城市发展的各指标变化程度不同,其中,生态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生态社会呈缓慢发展趋势,而生态环境出现前期下滑后期回升的震荡变化,成为影响全市生态城市推进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探讨生态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及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生态发展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点建设区(538.55 km2)、优化建设区(743.53 km2)、限制建设区(1 887.46 km2)和禁止建设区(1 919.16 km2)。论文明确各区空间分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技术、决策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