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概念,探讨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措施,研究了重金属铅、砷、锌、铜和镉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及其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凤凰铅锌矿区的2个重金属污染土壤(HF-1、HF-2)为研究对象,利用组合制剂羟基磷灰石(HA)加氯化钾(KCI)修复矿区铅镉污染土壤,目的是探讨Cl^-对HA修复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每个实验土壤设置5个HA水平和4个KCI水平,共计40个处理,采用美国固体废弃物毒性浸提程序(TCLP)评价修复效果.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研究系统考察了动电修复铅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过程中 pH值、电流强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铅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阴极附近外,动电修复可以使80%的土壤酸化,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土壤的含水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在部分区域实现了铅的迁移,但在靠近阴极的区域内出现了高浓度铅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品质,其中土壤铅污染的危害贡献极大,如何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是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应用性植物的筛选及其工程应用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主要阐述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列举国内外在工程应用层面对铅污染土壤有修复能力的植物,讨论了工程应用性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筛选出具有工程应用潜力的植物,并分为铅地上部富集型、铅根部囤积型、铅规避型、铅指示型4类植物类型,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治理土壤铅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铮  吕伟明 《环境科技》2006,19(6):16-19
研究了鳌合剂对铅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影响和对玉米吸收铅的促进作用,并针对江阴地区蔬菜地土壤进行了鳌合剂的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在不加鳌合剂的情况下,铅污染土壤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小,加了鳌合剂后土壤中有效态铅浓度明显增加,玉米对铅的吸收与土壤中有效态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玉米的生长受到极大地抑制,且EDTA对玉米吸收铅的促进作用大于DTPA。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土壤之中,铅物质特有的溶解度并不大,很难快速迁移,滞留时段偏长。铅不可被降解,污染周边环境,它带有潜伏的特性。溶解了铅的这种土壤,变更了固有的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污染区段水体。为此,有必要辨识铅污染关联的若干疑难,在这种根基上,摸索最为适宜的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7.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实践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浸提方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由高活性态向低活性态的转化情况,进而评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修复效果。采用硫酸硝酸(AA)法、TCLP法、DTPA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法评估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比较了不同浸提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AA法、TCLP法和DTPA法对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均随着稳定化材料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采用不同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表现为DTPA法TCLP法AA法,且采用3种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与重金属活性态(B1)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重金属潜在活性态(B2)和稳定态(B3)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变化可反映土壤中铅和镉由活性态向潜在活性态和稳定态的转化情况;随着稳定化材料投加量的增加,不同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稳定化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8.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铅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钠(SD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钠(TPA),研究不同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及其修复机理,并与未处理的铅污染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P、DSP、TPA处理后,均能在较短的养护时间(5d)后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最佳稳定率分别达78.98%、86.43%、91.47%,且磷酸盐的作用效果与其投加量呈正相关,稳定化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磷酸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磷酸根与铅离子生成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磷酸铅类化合物,特别是Pb_(10)(PO_4)_6(OH)_2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污染土壤中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毒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的影响、磷肥降低铅毒性的机理以及磷肥的有效使用条件.结果表明,3种磷肥都具有显著降低铅的各种非残渣形态含量的作用.磷肥用量在P/Pb摩尔比为7.0时已经足够修复土壤的铅毒,并且在该磷肥用量水平时,从非残渣形态铅总量的降低幅度上看,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的效果顺序为:过磷酸钙(85%)、钙镁磷肥(83%)〉〉磷矿粉(16%);把铅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联系起来比较,3种磷肥修复铅污染效果顺序为:钙镁磷肥(94%)、过磷酸钙(92%)>磷矿粉(61%).磷肥具有原位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能,其主要机理是通过磷肥中的磷与各种非残渣形态铅反应形成溶解度极小的磷(氯/羟基/氟)铅矿沉淀,从而降低铅的溶解性的结果,3种磷肥中以磷矿粉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砒砂岩修复晋陕蒙能源区铅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找合适的材料来修复晋陕蒙地区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在材料.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来研究土壤中添加砒砂岩对铅形态分布、毒性溶出量(TCLP)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孔隙度、pH、田间持水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可显著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增加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铅含量;随土壤中砒砂岩添加量的增加,高活性态铅的降幅越大低活性态铅的增幅越大.砒砂岩显著降低了土壤铅毒性溶出量,降低程度与砒砂岩添加量成正比.砒砂岩的较强吸附特性及可以提高土壤pH是固化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因素.此外,砒砂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对污染土壤起着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蚯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铅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利用蚯蚓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物技术。实验通过测定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同铅浓度梯度下蚯蚓在培养期内对铅富集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铅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随铅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的富集量也增加;单住质量蚯蚓培养期内吸收铅量与铅浓度梯度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蚯蚓可以作为检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铅的重要生物指标,论证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动物修复中引入蚯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情况异常严重,而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针对水土流失与污染物扩散的矿区,可采取植物稳定化与生态工程修复技术通过制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设计评价标准以及管理政策来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本文首先简述了污染土壤的严重性以及土壤修复治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土壤的具体修复技术,包含了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对改善受污染的土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螯合剂诱导下生态植物修复钢丝绳产业区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施加螯合剂均提高了生态植物对铅的吸收,但高水平的螯合剂处理出现了部分生态植物中毒。中等浓度的螯合剂处理,植株有较高的铅提取效率。分析指出,诱导的植物提取方法较适合于钢丝绳产业区中、低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土壤中环境重金属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铅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环境激素物质 ,能导致动物和人体各种生殖、生理异常。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 (0~ 40 0 0mg/kg) ,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水稻的毒害病症 ,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宏观影响。但微区调查揭示 ,水稻对土壤中的铅具有强烈的吸收性 ,并可残留在水稻的各个部位 ,且吸收量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 ,是秸杆、籽实的几十至几千倍 ,表明水稻根系为秸杆、籽实对铅的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屏障。运用根系对土壤中铅的特殊吸收性 ,可以在铅污染的土壤区通过自然作物栽培 ,并将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清除的方法 ,来逐渐达到环境土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着隐蔽、长期和不可逆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含的填埋法、稀释技术、土壤淋洗、植物修复等技术,实践过程中可以选择土壤修复组合技术,如动力修复联合植物修复、氧化还原联合固化稳定化等,确保达到理想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滇南老矿区周边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共熔离子液体-苹果酸复合淋洗体系去除土壤铅的效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构建了适合于矿区铅污染土壤的新型淋洗修复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尿素-苹果酸淋洗效果最好,铅去除率达到72.29%;在苹果酸浓度为0.76 mol/L、氯化胆碱-尿素浓度为6%、振荡时间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已经发布了"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技术文件,但是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仍面临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不足、配套基础条件薄弱、资金渠道狭窄等问题。作为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和政府引导性强的实体经济模块,土壤修复产业需打通土壤修复产业化瓶颈和约束条件、合理化调整土壤修复产业组分的权重比例、制度化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的评估考核、营造利于进入土壤修复产业的外部环境、健全有效预防土地污染的管理机制,以实现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当前新起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较传统修复方法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污染的治理模式。在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主要机理的基础上,通过采集金属矿区的芒草植物,测定其中铅、锌、镉的含量,总体上芒草对这3种重金属的耐性顺序是Pb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多数国家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高,只重视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更重要的部分是地下水系统的修复,不能忽视地下水系统与土壤修复的完整性,否则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同时提出完整的土壤修复新技术CH-PRB工艺.  相似文献   

20.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热点方向。本文主要从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总结了土壤汞污染特点、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过程、修复植物与潜在修复植物种类、植物修复强化措施。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植物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