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在国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资源环保问题上也加大了足够的重视。其中包括对水资源、煤矿资源、土地资源的应对措施,对此笔者在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于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类通过长时间对自然的发现和开发,逐渐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足进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改变巨大。然而,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和打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浪费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目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态质量、防止资源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资源环保问题发展现状,并提出处理资源环保发展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污染场地的环保监管已成为我国环保重点工作内 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及广州市污染场地环保监管现状,借鉴国内外污染场地环保监管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对广州市污染场地环保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在上大压小、兼并重组的企业整合过程中,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中小型企业依旧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县乡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存在。由于其规模较小,工艺简单、开停随意、业主对环保配套设施重视不够等特点,给环境监管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中小型企业环保监管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环保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对现有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它们要比其他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银行作为货币的集散地,不仅要对存款人负有到期兑付的商业责任,还负有在资金运用过程中不伤害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当银行愈来愈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时,银行的双重责任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型的数字环保逐渐过渡到智慧型环保.应用智慧型环保中科学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能促进环保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创造更加生态和谐的社会.在大数据时代下,环保监管工作已经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演变为智慧型环保监管方式,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能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演变进...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山东省环保系统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大力加强环保能力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全省环保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数字化,使全省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新旧环保法的差异,主要针对新环保法中监督管理方面的相关条例进行了解读,并提出顺应新环保法强化环境监督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从挪威的环保经验来看,政府不应是环保责任的全部承担者。政府、工商企业、非政府组织及普通民众等的密切合作和积极参与才是关键。试以水资源为例谈起。 相似文献
13.
王连轩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18(6):52-54,58
介绍了广州石化装置集中检修过程中准备阶段、停工阶段、检修阶段和开工阶段的安全环保监管做法,该做法在广州石化装置集中检修中成功应用,对炼化企业实现安全环保检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杨智明副厅长围绕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政府的环保责任、当前环保工作重点、关于做好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今后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走向等问题,结合大量的事实和典型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对中国新一轮的投资战略中,必须面对中国的经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新的政策要求,特别是要面对来自中国对环保日益严格的约束性指标,对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产业方向和产业重点及环保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将对其投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低碳战略和环保责任无疑将成为跨国公司下一轮投资中必须采取的行为准则,跨国公司也只有把低碳发展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才能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如何学习、领会和宣传环保法规,从而把环保法规落到实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加强环保法规宣传、强化环保管理、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全面贯彻环保法规,从而提高油田环境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首届“广东环保大使”专访2007年6月,广东省环保局聘任了许钦松、陈小奇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广东环保大使”:评选了苏永善、陈铣成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南粤十大环保之星”。他们要么是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知名人士,要么是勤勤恳恳工作在环保事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成为“环保大使”、“环保之星”,能够更好地宣传环保事业,普及环保知识,营造环保氛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