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绿叶》2000,(4)
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年满22岁的土家族男青年,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等,均具有“蛇”的属性。令人称奇,当地人称他为“蛇人”。“蛇人”名叫张华斌,家居官庄乡乜敖村第2组。他身高1.5米,头尖扁,双眼凸出。头常偏于左侧,唾液外流。头、手及全身摇摆颤动不止,10个手指弯曲呈爪形。5岁时能坐,7岁前爬行,10岁后站立行走,步态呈弧形,不能平衡。遇下坡路手足着地,只能倒退着爬行。他喜吃生冷食物,以老鼠、野兔以及青蛙等野生动物为主。睡眠时枕头塞于颈下,头向后下仰垂,摇摆不停,左右翻滚,不合眼,下肢屈曲。体表皮肤常冰冷,  相似文献   

2.
亚欣 《环境教育》2005,(6):24-27
在茂密的大森林中,有些树木在面临害虫侵袭时,能在60米的距离内,从空中传递信息,发出警告,招呼临近树木作好抵抗害虫入侵的准备。在茫茫沙漠上,有种植物在遭到捕食者袭击时,能立刻向敌人喷出毒液,以吓跑或杀死敌人……这些现象如发生在动物世界中不足为奇,然而上述的每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4.
当前,人类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安详。为了不再听到白鳍豚的哀鸣,我们共同爱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吧!  相似文献   

5.
晓燕 《环境教育》2006,(4):18-21
神秘的深海是一个至今不大为人类所知的世界。自古以来,渔民们和海员们都想象着在大洋的深处有着各种希奇古怪的庞然大物:大章鱼、巨大的蟒蛇等等。但海洋科学家们曾通过对生命极限的研究得出结论:在黑暗无底的大洋深处,终年水温不会超过2摄氏度,食物稀缺而压力巨大,一般来说,在大洋深处没有生物存在。然而生命的存在能力有时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深海鱼类以及动物群的存在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古楼兰之谜     
智博 《环境教育》2006,(5):72-74
楼兰在哪里?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天中国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这座古城坐落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谁发现了楼兰?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捡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综合症之谜在海湾战争时期担任美军排长的特洛伊·奥尔布克当时每天做200个俯卧撑,带着士兵穿越沙漠,一跑就是十几km。这一切在当时都不在话下。可是,到了1992年,即他返回巴灵顿的老家一年之后,奥尔布克感到体力日趋不支。初时小腿上出现了斑点,很...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与荷兰、瑞典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些毒蛇之所以会置人于死地的秘密。科学家们发现,眼镜蛇和其它一些毒蛇分泌的一些毒汁进入人体之后,会影响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对促进人体内乙酰胆碱的分解起着关键作用。乙酰胆碱在人体内负责将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送给肌肉,如果乙酰胆碱在完成信号传送任务之后不能及时分解,那么它就会不断将一些不必要的信号反复传送给肌肉,  相似文献   

9.
正"丘帕卡布拉"这个名号,不可思议地将恐怖蔓延到了全球。数十年来,它从拉丁美洲的波多黎各开始,一直到整个拉丁美洲,以至美国和加拿大,先后猎杀了数千头牲口,甚至有人也惨死在它的凶猛无情下。那些死于丘帕卡布拉之手的无论是人,还是牲口,都有一个共同点:全身血液被吸干,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知去向……真有一种叫"丘帕卡布拉"的吸血怪吗?"吸血怪"夺人性命赫布·马歇尔是美国阿肯色州默夫里斯伯勒镇的一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数百万只蜜蜂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这种情形愈演愈烈,这些蜜蜂究竟去了哪里?它们为什么集体离家出走?如果是病死在外面,为什么附近又看不到它们的尸体?如果是迷路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呢?一时间有关蜜蜂失踪的各种猜测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1.
12.
揭开楼兰城千年消失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星海 《环境教育》2004,(10):50-53
最后一个罗布泊老人——105岁的热合曼老人。热合曼,是最后一个罗布泊人,两千多年以前的楼兰消失了,但古国的遗民却一代代生存下来,“不耕不牧,唯以渔为生,织野麻为衣,取鹅绒为裘,水禽翼为卧具”,直到20世纪,热合曼和他的邻居才从干涸和瘟疫的罗布泊迁出,辗转在塔里木河流域,现在他定居在米兰,许多本谈新疆探、谈楼兰、谈罗布泊的书,都要说到这个热合曼,因为他是活的遗存,活的证人,活的历史,他的一切都带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最近刚刚有了一个新发现,即孩子小的时候很像一条拘——忠实主人、眷恋家巢;而长到10来岁以后则更像一只猫,也就是说,不再像狗那样有情有义了。做“狗“的主人那是很容易的,只需喂养它、训练它,让它围着你转。可爱的小狗常常会把它的头靠在你的膝上,然后深情地注视着你,好像你是一幅世界级水平的画。无论你什么时候招呼,它都会热情洋溢地跑进门。孩子一旦到了13岁左右,这个曾经是那样崇拜你的小家伙则忽然变成了一只大“猫“。你要是喊它回家,它会  相似文献   

16.
<正>“昨天”的白城是“进了白城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今天”的白城是“湖泊遍野、林密草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生态白城”。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委、市政府以“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为着眼点,以“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为支撑点,以“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为切入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气力、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双向融合、双向奔赴,全力提升全体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值和受益值。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环保界出现两个“热点”呼声。一个是“环保靠政府”的口号喊得相当响亮;另一个是,“把环保推向市场”的声浪沸沸扬扬。究竟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评断、对待上述“靠“与“推”的呼声呢?笔者以为,这既直接关系着当前环境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也事关建构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碳中和"吗?1只节能灯,1年节电71.5度,中和掉二氧化碳68.6公斤——北京人正在尝试"碳中和"生活。今天你"碳中和"了吗?如果问我这个问题,我就会回答:是的,我在努力做着……"碳中和"是一个新鲜名词。英国已兴建首个"碳中和"生态村。新牛津英语字典2006年度词汇就是"碳中  相似文献   

19.
哲夫 《环境教育》2012,(10):84-85
丢卒保车,似乎所有发达地区或日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了让人过好日子让生态受点制约也不可避免。对待城墙、文物、古迹似乎也是这样。没有记载,却可以想见,自从开天辟地,这片土地便已经存在。那时,这片僻处黄土高原最北部的土地,依托着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天荒地老,得天独厚,一派风生水起的原生状态,草木自由生长,河流自由流淌,万物自由繁衍。习惯择水而居择草而牧的人们无意中发现了这片原生的乐士,便引朋呼类,始而族之,继而村之,再而镇之,又而县之。这是有考证的,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便  相似文献   

20.
如今,“绿色”一词已成为口头禅,诸如“绿色奥运”、“绿色社区”、“绿色食品”……不一而足。它变成一种时尚,一种品牌,一种趋向,反映的是世界的潮流,人们的意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但是,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措施,每一种“绿色××”都应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经过有关部门的验证与核准,真正达标方能认可挂牌。庶几“绿色”才能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