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添加物,经科学的研究选择,按照一定比例将工业固体废弃物掺入原煤中制成新型型煤,打破传统下燃式,采用上点火向下热伸展明火反烧的方式,该研究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该型煤节约煤炭资源、使用方便、清洁卫生、降低了空气和废弃工业固体物的污染,为城镇煤炭开发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25、26外图X一16 以工业无机固体废弃物(亚麻麻尘、电厂粉煤灰、化工电石渣等)为主要添加物,按一定比例掺入原煤中制成新型型煤。采用上点火向下热伸展明火反烧的方式,解决了型煤使用过程中接火困难,燃烧不彻底有黑渣的现象。该型煤充分利用固体废物,节约煤炭资源的30%。与传统型煤相比,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80%,二氧化硫降低57%,烟尘降低45%,达到无烟无味。X382.12(XX)仪拓91溶剂抽提法制备洁净煤/袁新华(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工系)…//煤矿环境保护/煤科总院杭州环保所一2仪X),14(2)一28一30环图X一134 室温常压下,用二硫化碳和N一甲基…  相似文献   

3.
林增 《环境与开发》2000,15(1):25-26
介绍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添加物,经科学的研究选择,按一定比例将工业固体废弃物掺入原煤中制成新型型煤,打破传统下燃式,采用上点火向上热伸展明火反应烧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型煤是解决我国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型煤发展的主要技术关健在于煤的成型;型煤有两种成型方法:无粘结剂成型和有粘结剂成型。笔者对当地的一些可利用的废液及废渣进行了探讨,找出了一些粘结性比较好、反应活性强,燃点比较低的材料作为研制上点火型煤的粘结剂,如:造纸黑液,酒糟液、粘土,电石渣、盐泥,糠醛废液等加之助燃物:糠醛渣、高梁秸、玉米秸、稻草、木炭、木屑、酒糟及助燃剂:石蜡制成烟煤上点火型煤。在研制上点火型煤的过程中,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研究讨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思路,2014年11月27—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甘肃省金昌市组织召开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会。有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所在地工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大量环境统计数据,对中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处置和贮存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炉渣等仍是产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差异仍然巨大,尾矿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结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现状,对中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环保监管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业所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为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需要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以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廖传惠  张勇  庞捷 《环境保护》2013,41(6):69-70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全国各工业领域在生产活动中年产生量在1000万吨以上、对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大省,做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不仅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和消除安全隐患,而且能够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四川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现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四川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领域逐步拓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铁岭市2006-2009年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数据为依据,侧重于分析了固体废物产生量及综合利用情况变化趋势,提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途径。目的是为"十二五"期间铁岭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五"以来,尽管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在不断下降,但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为核心的基础工业比重较高,使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在每年30亿吨水平高位运行,"十三五"期间,应以落实产废单位主体责任为核心,推动减量化;以重点企业、园区和城市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经济调节作用,推动废物多层次、分类别、高质化利用;以有毒物质全过程控制为重点,实施"主动式"防控,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前置于产生源,降低综合利用难度,减少末端处置压力。  相似文献   

11.
崔悦  徐鹤  吴婧 《环境保护》2022,(20):31-36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在系统梳理“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以安徽省铜陵市为研究区域,总结不同时期中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并探究“十四五”时期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据此提出充分依靠主导产业带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跨区域、多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创新的有关建议,助推中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业型煤,作为人工合成燃料新种已在全球兴起并在我国推广。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型煤的制备工艺,燃烧特点和节煤机理,特别在大气环境保护上,是一项综合利用煤资源的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13.
在对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承受能力,预测了攀枝花市近期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此针对攀枝花市当前工业废物综合处理状况和工业结构特征,从建设建筑材料工程,回填生态工程、回收资源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方案,结合安全处置和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建设全面探讨了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又称“烟道灰”,是从燃烧装置的烟道气中收集而得到的细灰.目前,国内外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极为重视,但大部分都着眼于建材、建筑和农业等方面,而本发明是将粉煤灰作为型煤的掺合料配制型煤,即将粉煤灰与烟煤、褐煤和泥炭混配,再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混匀后经压力成型制成各种形状的无烟燃料.实践证明,只要灰质、煤质和掺比相匹配,可压制成合格的掺灰型煤,达到“煤掺灰,灰代煤、效益高”的效果.该掺灰型煤,具有反应活性高,燃烧效果好,基本无烟等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节约能源等.经试烧证明,燃烧排烟中的各种污染物可消减50%以上,节约煤炭约30%以上,并且,每吨掺灰型煤(按售价每吨100元计算)可增收15—20元.  相似文献   

15.
科技简讯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驶入快车道  根据我国 2 0 1 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 ,在未来的 1 0年里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将是环保产业技术装备中品种、产量、产值增长最快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有毒有害废物处置问题 ,都将给该领域产品的迅猛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预计  相似文献   

16.
环保文摘     
永荣矿区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探索与实践[刊]/周南经等∥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1993,(3),—3~7 本文叙述了永荣矿务局开发利用固体废物的途径和方法: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各种建材;回收煤矸石中的煤炭;利用煤泥生产蜂窝煤;利用灰渣生产蒸养砖、水泥、灰浆等建材,或用于改良土壤、作筑路材料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2008年-2012年连续5年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利用和处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特征、综合利用现状以及环境管理需求,从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工业共生项目、综合整治现存污染源、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和建议,为重庆市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烟型煤的原材料多种多样,可利用的尚具有较高热值的粉煤灰就是最易获得原材料之一,我们利用烟煤,褐煤和泥炭等参与粉煤灰,制成无烟型煤,取得了满意成果.按研究中的最佳配比制成批量型煤进行燃烧测试,证明燃烧排烟中的各种污染物比不掺粉煤灰的型煤,削减50%以上,并可节约煤炭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推广工业型煤治理锅炉烟尘污染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一些地方推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至今未见有较大的突破。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一般的工业型煤无法在占中小型锅炉保有量三分之二的链条炉上正常燃烧。在探讨一般工业型煤在链条锅炉中燃烧时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不改变锅炉结构和操作的前提下,应用黏合剂、配煤、成型等技术对煤炭进行加工,生产出与链条锅炉炉型相匹配的工业型煤,即用不规则的污泥固硫活性型煤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及排放,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研究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状况时,必须考虑到处置的方法及综合利用的途径。本文以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酸雨对工业固体废物成份的浸提分析,同时采取野外作业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徐州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的有害成份,并对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