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全世界共有土地1.30789亿(公里)~2。1964年耕地与牧场占土地总面积10%,1986年上升到11%;1964年草原占24%,1986年上升到25%;1964年森林面积占32%,1986年下降到31%;其它土地1964年占33%,1986年仍为33%左右。耕地与牧场占总面积比例以非洲最小,仅占5%,以欧洲最大,约占30%;草原占土地总面积以澳洲最大,约占57%,其次是非洲,  相似文献   

2.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公布的1999年度全球环境指数报告显示,从1970年到1995年,全球环境指数约下降了30%,这意味着在短短的25年间,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3成,消耗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 该报告还表明,在这2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约10%,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希腊的国土面积。森林不但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产品和原料,而且对气候、水源、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世纪来临时,地球表面的森林尚有55亿公顷,覆盖率为41%,现在只剩下2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已降至22%。特别  相似文献   

3.
速读     
<正>巴西亚马孙森林砍伐率下降16%巴西政府报告称,全球最大雨林的森林年砍伐率下降了16%。森林砍伐的减少并不在意料之外,但由于亚马孙地区目前严重干旱的情况,这一趋势预计不会持续到明年。根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的初步数据,在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巴西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面积达6624平方公里。这一损失相当于美国的112个曼哈顿或半个马里兰州,但比前一年的  相似文献   

4.
拉美由33个国家组成,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拉美可谓地大物博,拥有世界上40%的动植物和27%的水资源。全地区47%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南美洲的森林面积达9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在该地区。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森林复盖率平均为22%。森林复盖率最高的圭亚那(法)97%,其次是芬兰71%、日本68%,朝鲜60%,瑞典58%,苏联41%,加拿大35%,美国32%,罗马尼亚27%,印度23%中国12%。我国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20位。世界现有森林面积为38亿公顷。拥有最大森林面积的苏联,为7.6亿公顷;圭亚那(法)平均每人占有量最高,达2940亩。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1.8亩,比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十亩的世界水平相差较远,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20位。  相似文献   

6.
纺织废水集中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新宝  孙芮  陈季华  奚旦立 《环境科技》2009,22(1):36-37,40
某纺织废水集中处理厂接纳的主要废水为棉纺织、染整、洗毛、化工等综合性废水。这种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程度高,混合废水CODCr质量浓度高达2000mg/L,pH值达13。为响应江苏省DB32/1072--2007《湖地区城镇地区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新标准,研究了老污水厂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首先采用清浊分流,将高浓度的退浆废水与洗毛废水经8d厌氧预处理,使CODCr质量浓度由8000mg/L降至1800mg/L.然后与印染废水混合,使调节池出水CODCr质量浓度从1600mg/L降至800mg/L左右;污泥量减少40%~50%;并深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节约80%反冲洗水,并使曝气生物滤池出水CODCr质量浓度稳定在60mg/L以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空间网格化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生物量是核算森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其数量及空间分布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重要参数。论文以中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以影响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高程、坡度)和植被因子(NDVI)为辅助,利用降尺度方法估算了1 km×1 km格网分辨率下的中国森林生物量,并从不同空间尺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物量总量约为13.56 Pg,平均生物量密度为65.3 t/hm2,各省森林生物量总量差异较大,总量较高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南和东北内蒙古地区,其中西南地区(西藏、四川、云南)最高,为4.5 Pg,占总量的33%;东北内蒙古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次之,为3.58 Pg,占总量的26%;2)在省级尺度构建的森林生物量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回归关系可用于栅格尺度下森林生物量的降尺度估算,多尺度验证分析表明网格化估算结果基本合理;3)中国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大致以东北至西南为界,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生物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新疆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秦岭和东南武夷山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国外动态     
·21世纪全球的水资源·水资源国际会议的预测资料表明,在今后几十年内,由于全球的人口增长和人均用水量增加,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据估计,1900年全球的农业用水量几乎占全球用水的90%,但至2000年可能会下降至62%。工业总用水量约增加4倍,从1900年的6%到2000年的24%。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子,如全球变暖和潜在气候变化等,尚不能精确地估计出下一世纪全球的水资源情况。但可作下列推断:1.在今后40至70年内,全球的用水量将持续增长;2.将会出现区域性水危机,如现在供水已趋紧张和不能经济地开发新水源的中东地区;3.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活动将使水污染持续增加,它将对可用水源增加压力;4.在今后30年内,水管理工作将迅速成为日益复杂的过程,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水管理人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量化其森林生态系统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净初级生产力)对县域生态系统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基于CEVSA2(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 and atmosphere 2)模型模拟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NPP,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神农架站观测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分析其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为628.27 g/m2(以C计),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较低、东部以及周边较高,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②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年均NPP的增长速率为2.58 g/(m2·a)(R2=0.65,P < 0.001);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发现,1998年前后是NPP增长速率变化的突变点,虽然1998年前后两个时段NPP均呈上升趋势,但1999-2015年NPP增长率较1981-1998年下降了7.01%;从空间上来看,林区中部和北部NPP增长率[4~6 g/(m2·a)]相对较高,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NPP呈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在-3~0 g/(m2·a)之间.③神农架林区NPP年际变化与年均温、总辐射年际变化均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呈负相关,其中年均温年际变化对NPP年际变化的解释率最高,为43%(P < 0.01);在空间尺度上,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约67.83%区域的NPP年际变化由年均温年际变化控制,主要分布在林区中部和东南部,可见年均温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NPP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字     
《环境》2008,(10)
12502起 关键词:火灾 森林 2008年全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指出:今年1—8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2502起,受害森林面积4.9万公顷,伤亡172人。与前3年同期均值相比,森林火灾次数和人员伤亡数量分别上升51.9%和76.7%,受害森林面积减少68.3%。今年春夏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连旱天气,西北及大兴安岭林区干旱严重,森林高火险时段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国家地理》2015年6月29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有15%都与森林砍伐有关,而导致森林砍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要耗费更多的粮食,因此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之间做出一个平衡,加之地区之间生产力的差异,很难整齐划一。事实证明,生产尽可能多的食物和减少森林砍伐并不冲突。本月,嘉吉公司、麦当劳和绿色和平在过去十年里实施的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M-K趋势检验与R/S分析法,探究了近70a全球全年及各季节的降水、气温、蒸发量的演变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1948~2016年间,全球72.7%地区的降水呈现出非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全球总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趋势率为1.9mm/10a;全球气温呈现显著性、持续的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23℃/10a,1980年后气温上升速率变快;1980~2016年间全球蒸发量在大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总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率为8.2mm/10a;Hurst指数显示气温与蒸发变化的持续性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变化;(2)降水量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低纬度地区多呈现波动或下降趋势,且在12月~次年5月(DJF、MAM)的上升趋势的显著性普遍高于其他两个季节;气温在DJF和MAM的上升趋势相对微弱,中高纬地区呈现非显著性的变化趋势,亚洲中部部分地区在JJA呈现出显著性的下降趋势;蒸发量在沿海湿润地区的上升趋势显著,美洲北部在DJF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格陵兰岛、尼罗河流域在一年四季均为下降趋势;(3)各大洲的气温在1948~2016年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北美洲的平均上升率最高;降水除非洲外均为上升趋势,非洲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南美洲降水呈现出3个阶段的下降趋势;各大洲的蒸发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欧洲的平均上升率最高;除大洋洲外,各大洲降水量的上升速率低于蒸发量的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官渡区2013-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酸雨国控监测点的数据,分析了官渡区近年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在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颗粒物污染逐渐得到控制,而臭氧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轻度污染天数由68d下降至15d,中度污染天数由3d降至0d;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的天数占轻、中度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80.3%下...  相似文献   

14.
1996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计划基本完成。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9.7%.能源生产总量增长2.14%,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3%。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1995年的403吨标准煤降至3.87吨标准煤(计划为3.76),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将由1995年的787吨标准煤降至7.48吨标准煤,全社会节能量达到5700万吨标准煤,基本实现了节能量计划目标。但只有一半的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下降,四分之一回升,四分之一持平。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耗有所下降。预计供电煤耗下降2克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0千克标…  相似文献   

15.
据联合国环境署资料,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约为47亿公顷,其中,封闭林(阔叶林和针叶林)为28亿公顷,较稀疏的开放林为13亿公顷,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灌木林和退化的森林为6.75亿公顷。全部森林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2%。如按1985年世界森林分布状况,则发达国家为19.20亿公顷,发展中国家为22.27亿公顷,详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许多地方,陆地旱化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土壤干旱导致养份流失,肥力下降,再也不能种植庄稼、树木和牧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生活在干旱地区的9亿人口正受到陆地旱化问题的威胁。人口增长、动物太多、过度放牧、水蚀风化和滥伐森林等,都是使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下降的原因。在过去50年中,人类活动破坏了相当于中国和印度两国国土面积之和的土地,全球约有1/4的陆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非洲2/3的人口生活在干旱地区,而这些地区70%以上用于耕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不断加大.总额由2003年的1627.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654.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3年的1.39%上升至2010年的1.66%,、“十二五”环保规划中规划的环保投资高达3.4万亿元.有些地区的环保投资已占到GDP的10%.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如此庞大的环保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具有“三重经济红利”。  相似文献   

18.
<正>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2018年发布的《2018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全世界的野生鱼类资源中有33%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更有科学家称当前全球80%的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到2048年海洋中将无鱼可捕,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却引起了全球对海洋的重视,?如何进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警钟长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砍树毁草 近 10 0年来 ,我国的森林面积在锐减。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 5 0 % ,木材积蓄量减少 33% ,用材林面积持续减少 ,特别是可采伐成熟林面积已由 1981年的 2 188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 134 9万公顷 ,而全国每年木材消耗量已上升到 1.5亿立方米 ,且还将不断增加。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场面积达 30万平方公里 ,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4 0 % ,黑龙江松嫩平原地区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已达 2 0 0万公顷。树木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退化给我们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气温升高、灾害频繁、沙漠侵蚀。  污水污气 资料显示 ,全国 5 32条…  相似文献   

20.
森林认证是早在九十年代引入,其目是关注森林的退化与森林滥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特别是在热带,最初由环境集团所推动并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一种潜在手段。目前,大约1.24亿公顷或全世界3.2%的森林已经在过去的十年通过了各种认证方案的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