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声纹识别应用系统技术要求》、《安防生物特征活体检测技术要求》两项生物识别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2.
声纹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认证方式,具有便捷、非接触、隐私泄露小等优势,在金融、安防、司法等领域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主流声纹识别技术在单一场景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性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是跨场景识别.例如,在安防领域,注册场景往往是安静的、用户配合的受限场景,而在识别时往往是嘈杂的、用户随意发音...  相似文献   

3.
正一、"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在安防市场发展将不断完善自2012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进入爆发期,人工智能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领域,安防市场作为场景最丰富、需求最广泛的行业领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人工智能落地实际应用场景的"试验田"——从视频摘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到视频结构化、步态识别、NLP、声纹识别,种类繁多、能力各异的人工智能算法纷纷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声纹识别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生物特征是指每个个体所独有的、可以通过技术有效测量、甄别、鉴定与验证的某类生理上的特征或行为上的方式。从生物特征的来源进行区分,可初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理特征,二是行为特征。生理特征通常指的是人脸、掌静脉、指纹、声纹、虹膜等;行为特征通常指的是笔迹、步态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利用各类传感与采集技术、深度学习等人工智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是一种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见图1)。虚拟现实系统强调了人的主导作用: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安防》2007,(7):42-4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致力于IP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近年来,H3C凭借全球领先的IP监控技术和雄厚的实力进军中国安防行业,获得了不菲的业绩,并在公安部组织的“3111”试点工程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受到了业内的普遍关注。那么,H3C进军安防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其隆重推出的iVS IP智能监控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国际上IP监控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安防》专访了H3C多媒体产品线总裁张鹏国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导向雷达(GUIDAR)基于超宽带(UWB)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正如扩谱技术带来了通信行业的革命一样,UWB正戏剧性地改变着雷达信号处理方式。在新一代GUIDAR中,这项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经过处理后,与泄漏同轴电缆技术相适应,使GUIDAR具备了新的特点和更加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射频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经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领域越来越普及。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出现了兼具低频和高频系统优点的双频识别系统,射频识别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CCTV的未来     
在大量使用模拟技术的时代,当容量小的可怜的存贮器出现的时候,没人相信DVR可以取代模拟设备的地位。时过境迁,一旦数字技术与一些相关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该项技术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现在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DVR了。最初的技术探索是极为艰苦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CCTV领域  相似文献   

10.
胡不归 《安防科技》2003,(5):23-24,55
1 生物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是安全的要素。人类在浏览资料、交易和物品安全保护的有效性、方便性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第一阶段是最初的方法,采用大家早已熟悉的机械钥匙。 (2)第二阶段是由机械钥匙发展到数字密钥,如登录上网的Password以及ATM机所需的PIN、ID卡、IC卡或条形码等,  相似文献   

11.
无损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故障诊断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模式识别问题,而模式识别又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图像识别。从介绍图像、图像识别、图像识别过程和图像识别系统的基本概念着手,就几种常用图像识别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比较,给出了CCD图像获取系统的组成。最后,结合发动机曲轴的一种自动磁粉探伤系统实例,对系统的图像处理和识别流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针对一般无损检测系统难以满足曲轴的检测要求和精度要求的状况,提出经过改进的一种适用于曲轴的整体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有助于高效和完整地获取整个曲轴的图像,提高图像信息的质量,从而提高发动机曲轴表面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安全评价中危险辨识的地位、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生产企业、系统、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性程度 ,需按有关规定或技术要求 ,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危险评价 ,其中辨识危险在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述了危险辨识在安全评价中的地位 ;指出了危险辨识存在的问题 ;从资料准备、企业调研、危险辨识方法、行业专家作用和人员素质等 7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方针 ,消除隐患 ,预防和预测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驾驶员在夜间地面动态环境中距离判识变化的规律,改进行车安全.选取32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被试在自车行进方向不同的深度距离、车速下,判识前方障碍物的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统计距离判识值,得出夜间距离判识值数据分布,取得距离判识特征值.回归分析判识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建立障碍物判识变化的数学模型.比较昼夜距离判识差异,分析其对夜间行车安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辆行驶深度方向,夜间距离判识值随速度增加而不断下降,两者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在相同深度距离和速度下,夜间判识距离大于昼间;夜间行车时,需适当降低车速,确保有效的安伞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型动物肉类食品的安全性,在研究肉类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将大型动物的虹膜识别技术引入食品供应链管理中,构建基于虹膜识别的大型动物肉类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达到肉类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及出现安全问题后的个体溯源的目的。借鉴人眼虹膜识别的相关技术,以牛眼为例对大型动物虹膜识别的相关算法和虹膜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运用改进的Sobel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引入二次B样条曲线算法实现了牛眼虹膜的精确定位;分析牛虹膜纹理特征的分布特点,实现了虹膜特征区域的提取及归一化处理。研究成果对大型动物的虹膜识别研究和肉类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崩塌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3个方面探讨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模式识别指标的权重。考虑到影响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因素的不确定性,引入SPA,并与最优化原理相结合,提出了同异反最优模式识别模型,将其与现有的最大联系测度方法应用于某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模式识别中。实例应用表明,同异反最优模式识别模型从整体上判断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模式,较最大联系测度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的不足之处,提出把权广义距离之和模糊模式识别运用到模糊综合评价当中,建立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陕西某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实例证明,该模型能使系统安全评价结果更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识别管道系统运行工况,提高对油气管道突发事故的响应速度,综合提升管网安全管理水平,提出1种基于时序片段的油气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概率分布的状态变化识别模型,提取油气管道中不同运行状态点;其次,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片段的工况识别模型,快速识别不同时间长度内油气管道运行工况;最后,以国内某成品油管道为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成品油管道阀门开关状态、泵异常停机和阀门内漏3种运行工况。对比传统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可降低状态变化点的漏报率,提升管道运行工况识别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系统运行工况识别提供新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国内基于人脸谱信息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总体现状 ,包括人脸谱信息的检测、定位、特征提取及主要识别方法和算法 ,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最后对基于人脸谱信息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预评价涉及诸多不确定信息,用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为此,将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方法引入煤矿安全领域,提出了煤矿安全预评价的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可变模糊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指标特征值与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确定样本的级别上下限,然后利用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样本进行识别,得到样本在各级别下的相对隶属度,进而计算级别特征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黄陵双龙煤矿,得出该矿井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方法较文献中方法可更准确地给出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必要性 ;综述了发达国家关于智能汽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并通过国外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论证智能汽车的研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 ,论文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汽车的结构框架 ;指出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的优势。最后 ,论文在阐述我国需要发展智能汽车的同时 ,提出应结合中国国情相应研究相关理论 ,为今后的实施奠定基础的近期目标 ,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