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开阔海面上发现石油 在无风和水流作用的清洁海面,溢油以圆形污染面的形式相当快地向外扩散,例如,1立方米原油在10分钟内可扩散为平均油膜厚度为0.5毫米、直径为48米的圆形污染面,而100分钟后,圆形面则可增长至直径100米、膜厚0.1微米。  相似文献   

2.
美国建立抗溢油应急高技术系统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维廉王子湾发生因油轮触礁而引起的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溢油事故后,由于应急反应迟缓.决策失误和天气恶劣,以致贻误战机,造成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这次沉痛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现有的抗溢油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3.
1977年,在挪威埃科菲斯克北的Bravo号海上石油勘探平台曾发生过严重事故,海面顿时出现大量溢油。这种新型围油栏曾在这次事故中被用来回收海面溢油。这种围油栏的特点是,当海面出现暴风雨时也能使用,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其它办法是无效的。这种围油栏一次能迅速铺展2公里的长度。通常是先把溢油围起来,而后用专门的油回收装置从海面回收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海面溢油鉴别的模糊隶属度模式,给出了海面溢油鉴别的最大隶属度规则,指出海面溢油鉴别主要受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鉴别风化一个月的海面溢油。  相似文献   

5.
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以辽东湾为示范海区,建立了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采用已经验证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型,可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以及溢油的比重、粘度、蒸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或用于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输入方便,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备,并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6.
在石油海上运输过程中,由于船舶、油罐和装卸作业所造成的事故溢油往往会引起海上大面积油污染,危害极大。近二十年来,国外不断研制各种防治器材,提高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围油栏是一种铺设在海面,形如围堰,可以防止溢油扩散,并配合油回收船、吸油材料、溢油处理剂等处理海面溢油的重要器材。它可以预先铺设在油码头周围,防止油轮装卸作业时发生溢油扩散,也可以铺设在溢油区的周围,以作进一步处理。一般称前者为固定式围油栏,  相似文献   

7.
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源中的应用和进展。根据普通荧光光谱、同步扫描光谱、可变角同步扫描光谱和总荧光光谱等不同荧光光谱信息特等,论述了荧光光谱的三维特性及维特性及其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同时,结合低温荧光法、磷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等辅助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渤海溢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发现渤海岸线溢油"黑斑"和海面溢油"黑斑"现象,通过对溢油事故、溢油物理化学性质和渤海流场、风场、水温等特性的分析,阐述了"黑斑"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原因是渤海凝聚态沉积溢油经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积聚与混合后,冬春季节容易受渤海双环流结构和风场影响在长岛和秦皇岛产生岸线溢油"黑斑",夏秋季受水温影响发生解析作用形成海面溢油"黑斑",溢油"黑斑"现象是渤海历年溢油事故二次污染效应的直接表观特征,这种现象在渤海石油烃环境容量超负荷输入的条件下将长期存在并产生严重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海面溢油扩展和弥散规律作了分析和介绍,对围油栏特性和回收装置设计作了讨论.文中对围油栏设计和海面溢油回收装置设计提出两项改进设想和建议,可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处理海面溢油,保护海上环境的需要,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天津水运工程研究所、秦皇岛水域防污设备厂在大连油脂化学厂、北京市环保所、天津塑料二厂、南开大学、上海塑料制品一厂的大力协作下,经过几年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完成了海面溢油处理剂、吸油材料、浮上式围油栏用双面人造革和绞链式接头的研究试制工作。海面溢油处理剂是处理油污染的化学药剂,它可将海面溢油乳化为微小颗粒,分散在  相似文献   

12.
一项能准确、快速鉴别海上溢油种类的新技术——海面溢油鉴别系统,最近已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完成,并于1987年4月6日在大连通过鉴定。来自中科院、大专院校、交通部和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参加了鉴定会。 由于海上石油开采、运输的不断发展,各种溢油事故时有发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海洋环保工作的深入以及对海洋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溢油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溢油种类、产地、以便进一步确定肇事者,并依法追究其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海面溢油鉴别系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外溢油回收设备正向着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及操作简单等方面发展。过去常用三船扫油系统进行扫油和收油。此系统需要三条船,同时海上操作复杂,机动性差。因此,最近国外研制出单船扫油系统,它只需要一条船,并且可以把扫油设备安装在包括拖船和渔船在内的各种船上。此外,单船扫油系统机动性好,能有效地追捕海面上的溢油带,回收溢油,并更能适应恶劣的海况和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海面上的溢油,会自行挥发、溶解和生物降解,其过程是无害的。其中生物降解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是近四年来在这方面工作的小结。  相似文献   

15.
Fuzzy相关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Pr/nc17、Pn/nc18、Pr/Ph、nc21+nc22/nc19+nc20作为表征油种的数据处理信息点,建立了Fuzzy相关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了油种鉴别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监界值的概念,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3种风化油和海面溢油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值。溢油鉴别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除受油种影响外,尚受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其影响的临界值一般约为0.99950,海面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石油平台"跑、冒、滴、漏"现象,采用光学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无人值守连续监视,并且配合有效的溢油识别算法开展海面溢油监测识别。本文针对海面溢油监视应用环境和技术需求,对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与集成,构建了基于PC/104-Plus总线结构、高图像分辨率、15帧/秒的采集速率、低功耗的嵌入式溢油图像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7.
油品码头溢油事故环境影响评价探讨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大鹏湾某油库码头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展开了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溢油进入水域后行为及归宿的分析,对海面溢油油膜的扩展范围和在围油栏作用下油膜下油滴的输移进行了模拟计算,为油品码头突发性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航海雷达可以克服夜间或者恶劣天气,全天时探测海上溢油目标,在海上溢油监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大连"7.16"事件中监测到的雷达溢油图像为数据基础,基于航海雷达溢油监测原理,提出了采用卷积、Otsu和均值滤波算法,进行雷达图像降噪处理;利用图像整体均值运算,确定溢油监测的有效范围;采用阈值二值化与面积判别的方法,锁定油膜位置。相对专家解译和C-V水平集方法,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油膜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Ho-118小型固状溢油拖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处理海面溢油事故时,溢出油的性状是必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油品种类、粘度及油层厚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溢油防治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北方几个油田所产的原油凝固点较高,在春、秋、冬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一旦溢入海洋,均能迅速凝成固体块状。这样的溢油是无法用处理低粘度油的设备、器材加以回收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所从1983年开始研制了HO-118小型固状溢油拖网。它可以回收海面高粘度溢油、吸油材料和海面垃圾,可双船拖带也可单船作业,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底管线溢油污染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