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色、嗅、数量、质量和微生物生长等情况,判断活性污泥性状的优劣以控制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查明出现异常的原因,达到污水处理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7.
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脱氮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影响间歇曝气系统生物脱氮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中NO3^--N的转化也遵循零级反应模式;活性污泥浓度,反应温度和有机物浓度对反应速度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剩余活性污泥制复合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是环保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通过对污泥成分、肥效的分析及对活性污泥制肥的工艺简介 ,阐明了剩余活性污泥制复合肥技术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污泥,二次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的状况,阐述了污泥的性质特点及主要处理处置方法,介绍并分析了污泥减量热解机热解焚烧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技术特点,以及污泥热解处理系统的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4.
15.
污泥接种量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污泥接种体积分别为25%、50%和75%的反应器有效容积情况下的污泥颗粒化特征。结果发现,25%体积的污泥接种量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成长,其颗粒化程度高、平均粒径大且粒径分布范围广,而50%和75%体积的污泥接种量只能形成少量细小的颗粒污泥。分析认为,悬浮分散污泥是颗粒化的一个较大障碍,较少的接种量能够提供较大的自由沉淀空间,使污泥能够实现重力分层,进而排除与颗粒污泥竞争底物的悬浮不沉降污泥,从而利于颗粒化。污泥颗粒化的直接影响因素不是沉淀时间而是自由沉淀空间。沉淀时间的缩短使自由沉淀空间增加,从而影响了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变得日益重要,处置得不好就会对环境造成再一次污染.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是把污泥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既能妥善的处置污泥,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这些处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介绍了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资源化处置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掌握污泥处置的最新动向,促进我国污泥资源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超声波去除农用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重金属浓度高是污泥农用的主要障碍。为了降低农用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以Cu、Zn、Ni、Pb为对象,研究了超声波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对污泥中重金属有一定的溶出作用。当超声时间为30min时,溶解状态Cu、Zn、Ni、Pb的析出率分别为42.1%、37.5%、12.7%、14.7%;总的析出率分别为52.7%、44.7%、23.6%、71%。其中析出的Pb大部分以胶体状态存在,而溶解状态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几种金属则以溶解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