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碱化丝瓜络纤维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去除罗丹明B,研究了罗丹明B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10%(质量分数)NaOH溶液、100℃下振荡30min的碱化丝瓜络纤维吸附性能最好,吸附率达到43.82%。(2)随着pH、吸附剂投放量的逐渐增大,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减少。(3)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25℃时达到最大值(17.65mg/g)。(4)随着罗丹明B初始浓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5)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逐渐增加,240min时吸附量基本趋于平衡。(6)Langmuir方程、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7)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为物理吸附。(8)碱化丝瓜络纤维对实际废水中的罗丹明B仍然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脱木素工艺为中小制浆企业的黑液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系统中酸化纤维污泥减小碱木素胶粒间的斥力 ,吸附废水中已析出的木质素和细小纤维 ;酸破坏了系统中胶体的水化膜 ,增大了胶体的粒径 ;混凝剂中和胶体表面电荷 ,增加颗粒间的接触机会 ,同时发挥了絮凝沉降的作用。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 ,减少了酸及混凝剂的用量 ,木素沉降速度快。当试验废水pH =5、绝干纤维污泥与进水CODCr质量之比为 1.1、硫酸铝投加量为 160mg/L时 ,CODCr去除率高于 63 %。  相似文献   

3.
脱木素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实践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木素工艺为中小制浆企业的黑液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系统中酸化纤维污泥减小碱木素胶粒间的斥力,吸附废水中已析出的木质素和细小纤维;酸破坏了系统中胶体的水化膜,增大了胶体的粒径;混凝剂中和胶体表面电荷,增加颗粒间的接触机会,同时发挥了絮凝沉降的作用。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了酸及混凝剂的用量。木素沉降速度快。当试验废水pH=5,绝干纤维污泥与进水CODCr质量之比为1.1,硫酸铝投加量为160mg/L时,CODCr去除率高于63%。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3种纤维对纤维束过滤器除尘性能的影响,以路面扬尘为研究对象,在入口颗粒物浓度0.58 g·m~(-3)、风速1.0 m·s~(-1)、流量63.62 m~3·h~(-1)、纤维填充率0.67%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过滤单元材质(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除尘效率和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材质中聚丙烯腈纤维束除尘性能最好,除尘效率为70%~80%,其除尘效率比聚丙烯纤维束整体高20%。通过过滤介质表面电荷密度测定发现,在实验过程中,3种纤维表面都存在电荷,且聚丙烯腈纤维电荷密度玻璃纤维电荷密度聚丙烯纤维电荷密度。通过SEM检测发现,粉尘颗粒以静电吸附和纤维间填充2种方式赋存于过滤器内部,这表明纤维束过滤器除尘机理为静电作用和机械拦截作用的联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经钒暴露后鲤鱼血清胆固醇含量变化和钒在鱼体组织内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经钒暴露后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血清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用药剂量范围内,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加甚。并与药物暴露的时间呈平行关系。钒在鲤鱼体内的分布和积累,按组织含量的多少依次为:肝脏>骨骼>肌肉。钒在肝脏中的积累有随药物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尤应指出的是肝脏中钒的积累量增加与血清胆固醇降低的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Pulpzyme HC木聚糖酶对蔗渣纸浆进行酶促漂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的最佳纸浆浓度为5%,处理时间为60min.酶用量为1.0IU/g。酶处理后纸浆的得率下降不多.强度略有升高,但纸浆白度增加。试验结果还表明,酶处理对纸浆纤维不具有破坏性。对酶处理后纸浆的扫描电镜观察说明,随酶处理时间和酶用量的增加,蔗渣中木聚糖的溶出量加大。酶处理使木聚糖降解溶出,使木质素充分暴露出来,有利于后续漂白剂与之反应.同时可减少后续化学漂白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有毒氯化有机污染物的产生。随处理时间增长和酶用量增加,处理液中CODcr,和BOD5呈上升趋势。酶用量超过1.5IU/g后.BOD5增长较缓慢,表明酶的作用对纤维表面生物可降解成分的溶出较彻底。  相似文献   

7.
前言 碘标记胆固醇是医用肾上腺扫描剂,它由胆固醇汞化后,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标记而成.产品中汞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以防止用者引起汞中毒. 在微量汞的各种测定方法中,冷原子吸收法是最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方法,但碘共存产生严重干扰.在碘标记胆固醇中,碘的含量约占25%,因此解决碘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银负载对活性炭纤维汞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氨溶液浸渍活性炭纤维制得载银量14.07%的载银活性炭纤维.以筒状吸附体吸附气态Hg0的方式研究活性炭纤维银载前后的汞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载银后活性炭纤维汞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实验还发现:随吸附温度升高,活性炭纤维的汞吸附效率随先增加后降低,而载银活性炭纤维的汞吸附效率随吸附温度升高而一直降低;延长停留时间和添加H2O(g)对两者汞吸附均有利.采用片状吸附体对2种吸附剂的汞饱和吸附量进行了测定,实验得出:70℃下活性炭纤维汞饱和吸附量为29.4 mg/g,载银活性炭纤维汞饱和吸附量为192.3 mg/g,即活性炭纤维载银后汞饱和吸附量提高到原来的6.54倍.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活性炭纤维上物理吸附汞占绝大多数,化学吸附汞很少;负载银后汞只吸附在活性炭纤维的含银活性点上,银粒子与汞结合生成银汞齐后形状趋于规则,且主要分布于活性炭纤维微晶的晶棱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不同改性时间下的活性炭纤维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对不同极性苯系物的吸附。通过BET比表面积、Boehm滴定分析、FTIR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功率150 W,改性时间为30、60和90 min时,活性炭纤维烧失率随着改性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达到16.5%、27.8%、45.5%。改性过程中,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显著增加,有助于改善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下,改性活性炭纤维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吸附性能有所提高,其中,改性90 min活性炭纤维对其吸附量分别增加了0.58、0.55和0.44 mg·mg-1。酸性含氧基团由原来的0.973 mmol·g-1增加到1.675 mmol·g-1,改性后酸性含氧官能团的增加使活性炭纤维表面极性增大,有利于对极性有机物邻、间二甲苯吸附量增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Boyd液膜扩散公式和范山鹰等提出的扩散模型,考察了碱性溶液中铜、锌氰配合物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扩散行为;通过分析吸附前后纤维上官能团的位置变化以及解吸前后纤维上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铜、锌氰配合物在纤维上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铜、锌配合物的吸附在反应初期,以液膜扩散为主控制步骤,反应后期,以空隙扩散为主控制步骤。并运用离子交换纤维在水溶液中具有类似胶体型物质的双电层结构解释了不同控制阶段吸附速率不同的原因,虽然各阶段吸附速率有所不同,但纤维对铜、锌氰配合物的吸附均为离子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CF)、粘胶活性炭纤维(R-ACF)和颗粒活性炭(GAC)对5种红色染料的吸附能力,通过简单的模型,算出5种染料在两种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尽管吸附能力随染料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略低于颗粒活性炭,而粘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则远远优于前两种,对染料有着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纤维的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保干器法测定了活性炭纤维对乙醇、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研究了酸氧化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确定了活性炭纤维氧化前后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3种吸附质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饱和吸附量及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氧化处理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变化,对乙醇的吸附量增加18%,而对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种使用方便的绳状中空纤维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的过程,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铜离子初始浓度和竞争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该纤维吸附剂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9.66mg/g;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的铜离子吸附去除率可达99.9%,说明该纤维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铜离子。中空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纤维表面分布的大量羧基是其吸附铜离子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山粉尘净化一直是深井空气环境治理的技术难题,为解决单层纤维栅并列插板结构体积大、孔隙率高等问题,在毛细管润湿效应产生水膜的净化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湿式密集纤维栅净化机制的物理模型,利用等效假设推出了湿式密集纤维栅的过滤净化效率式。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密集纤维栅净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分级净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对理论效率公式进行了量纲一的修正,应用湿式密集栅纤维层过滤实验系统进行粉尘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湿式密集纤维栅在实验最优组合情况下对粒径小于5μm的呼吸性粉尘净化效率可达92.36%,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聚乙烯醇(PVA)复合纤维膜,并对复合纤维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进行了研究。红外(FT-IR)测试显示,磷钼酸在复合纤维膜中仍保持Keggin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磷钼酸的质量分数为29.4%时,复合纤维的直径最小。紫外测试表明,将磷钼酸固载于PVA复合纤维上比直接使用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磷钼酸质量分数为25.0%,甲基橙溶液p H=2时,甲基橙的脱色率最高。复合纤维膜热处理后在水中稳定性较好,易于回收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10次,甲基橙的脱色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单纤维过滤介质表面尘粒捕集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控制面概念和粒子运动轨迹计算,建立单纤维过滤介质表面尘粒捕集的三维随机计算模型,采用Ku-wabara流场表征单纤维表面的气流绕流特征。计算分析了St数、无量纲粒径及单纤维过滤模型填充密度对沉积物形态结构和积尘状态下单纤维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指出,St数对沉积物形态结构具有显著作用,随St数减小,沉积物由紧密的堆积结构演变为分叉显著的树枝状结构。模拟结果还发现,无论过滤条件如何变化,无量纲单纤维捕集效率随捕集粒子数呈近似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麻纤维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2种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采用磷酸制备的活性炭,由于表面含有羧基和含磷官能团等酸性基团,能够促进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黄麻纤维活性炭对2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初始吸附速率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件下,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大于甲基橙;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用于低浓度SO2常温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纤维(ACF)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炭材料.应用粘胶基活性炭纤维(cellulose-ACF)对低浓度SO2(571mg/m3)进行吸附氧化实验,通过改变活性炭纤维量、SO2浓度、氧浓度,观察cellulose-ACF脱除低浓度SO2能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纤维量、氧浓度的增加,cellulose-ACF对低浓度SO2的脱除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展望活性炭纤维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活性炭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通过与以颗粒活性炭为代表的传统碳材料在结构、性能方面的对比,概述了活性炭纤维优良的吸附、催化氧化等特性。然后全面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在气体处理、水处理、劳动防护、环境监测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活性炭纤维的研究开发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活性炭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通过与以颗粒活性炭为代表的传统碳材料在结构、性能方面的对比 ,概述了活性炭纤维优良的吸附、催化氧化等特性。然后全面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在气体处理、水处理、劳动防护、环境监测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活性炭纤维的研究开发现状 ,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