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交通噪声的主观反应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这种研究的目的是力求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寻求交通噪声与人的主观反应(如影响思考、谈话、睡眠以及烦恼等)的关系,以便为评价、管理、控制交通噪声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主观反应的实验室研究有许多具体困难,如受试人员的筛选、实验方法和实验参量的选择、交通噪声模拟信号的设计和实现等。本研究的焦点是为交通噪声的主观反应的实验室研究提供一组准确可用的道路交通噪声模拟信号。 一、道路交通噪声模拟信号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城市道路路网状况及实际噪声监测数据和历史实验数据,对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监测点位布设进行了研究,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精准高效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是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重要前提,然而噪声测量技术的发展脉络仍未被厘清。通过系统梳理200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282篇文献,发现当前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可分为静态多站点测量、自动监测网络、移动测量和参与式测量4种方法,并应向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提升数据时空分辨率、开发低成本且易集成的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公众参与式噪声测量规范与数据整合标准、制定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动态监测体系等方向发展。未来可采取自动监测网络为主,常规静态测量、参与式测量和移动测量等方法为辅的技术体系监测道路交通噪声。该研究可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革新及噪声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市典型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研究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噪声与车流量、车辆类型及车速密切相关;噪声随着与高架路距离的增大,地面各测点的噪声值呈递减趋势;高架复合道路平直段与下坡路段的噪声在临街建筑竖直立面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不同高度的影响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现状,分析现行评价道路交通噪声方法的弊端,提出改进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中最少监测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城市主干线为例,对长期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噪声实施噪声自动监测时应采用的小时最少监测时间、日昼夜最少监测小时、季最少监测天数和年最少监测天数。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中最少监测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城市主干线为例,对长期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噪声实施噪声自动监测时应采用的小时最少监测时间、日昼夜最少监测小时、季最少监测天数和年最少监测天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中33个道路交通站点的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实行黄标车禁行措施后道路交通噪声昼、夜间均值的总体变化趋势.在计算夜间噪声下降量的基础上归纳了噪声降幅大的道路等级,进一步分析了噪声改善最大的时间段,并在结论的基础上为决策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测点高度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4城市对132条道路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测点高度试验,系统分析了测点高度从手工监测的1.2 m向自动监测的4.5 m转化后,在不同道路情况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点高度提高后监测结果变化在±3 dB(A)以内。待测道路的车道数和测点与机动车道的距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两测点高度进行对比,4.5 m高度噪声值随水平距离增加衰减较小,测量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噪声的采样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交通噪声是种起伏变化的噪声,它随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们十分关心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的结果。某特定时段的道路交通噪声测量误差来源于仪器的质量和采样间隔的长短,本文不对上述误差进行讨论,仅探讨道路交通噪声的长期平均值和抽样日期,抽样时段的关系。 一、实验和数据处理方法 为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于1985年选择了中等车流街道某点进行了七昼夜连续监测。该街道白天(7:00—20:00)早晚(20:00—22:00,5:00—7:00),夜间(20:00—5:00)的平均车流量分别为456,116,28辆/小时。噪声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1.
浅析新疆城市声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疆近五年来的城市声环境变化趋势,并对城市噪声污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从区域环境噪声状况看,噪声值呈下降趋势;从声源强度看,对城市声环境冲击最大的是交通噪声源;从道路交通噪声状况看,近五年交通噪声污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全区各年度均有超标路段,全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仍存在污染.因此,整治城市噪声污染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利用科技、法律手段来改善城市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公交车已成为当前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束源之一,针对公交车声源模型缺乏而沿用大型车声源模型所致的噪声预测误差问题,在北京市选取了两类常见公交车进行了537辆车的单车通过噪声测试,在无效数据剔除和背景噪声修正后,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了北京市公交车声源模型,通过与现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大型车声源模型的比较,显示出建立北京市公交车噪声声源模型的必要性。基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提出了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全面地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评估,更精确地服务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工作,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交通干线,采用手工监测和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进行不同路段噪声污染程度及其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快速路段、高架路段以及衔接路段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夜间均超标;相邻区域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4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92 m;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17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172 m;敏感建筑物所受噪声影响随楼层高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噪声影响情况与道路两侧建筑物密度、道路车辆行驶速度有关。建议严格道路及噪声敏感建筑物规划控制,采取阻断传声路径、受声建筑物强化保护等措施控制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体系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介绍了日本环保部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道路交通噪声普查性监测工作及评价体系,分析了中日两国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异同和优缺点,提出在点位布设、评价方法、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推进中国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定量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海口市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噪声污染一直是海口市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城市纵深度太低,道路密度太高,交通布局不合理,1991年-200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值分别为59.0dB(A)和69.5dB(A)。利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预测方法和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对该市噪声进行预测,2001年-2005年该市的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57.6dB(A)-56.7dB(A)之间;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68.2dB(A)-68.3dB(A)之间。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天津、重庆等20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及城市区域噪声进行了对比抽测,结果表明地方监测站能够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开展噪声监测工作,地方站与总(省)站监测结果有非常好的可比性,监测数据97.5%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针对抽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交通噪声990 h监测数据,对英国CRTN模型中源强计算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之间平均仅相差0.57 dB(A),CRTN源强预测模型在中国可以可靠地预测道路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国和澳大利亚及新加坡道路交通噪声管理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在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管理与监测技术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其经验和特点,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用模糊相关分析法对环境交通噪声的研究李丽,张琦(辽宁铁岭市环境监测站,铁岭112000)该文用模糊相关分析法对选取的铁岭市城区环境交通噪声的例行监测点位(12个)的测试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出交通噪声各监测点位之间以及影响交通噪声各因素(主要是路宽与...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013—2017年采集的等效连续A声级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次干线、城市支路的代表性站点噪声排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不同等级的道路噪声排放具备一定的特征,排放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支路和城市次干线,道路噪声随时间变化存在较为一致的周期性排放特征,24 h变化特征比较明显。个别道路排放特征存在特异性,如城市主干线道路的一个代表监测站点噪声监测值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发现,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其噪声值的下降有一定贡献。采取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噪声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