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康 《环境科学》1992,(3):36-36
根据1991年10月4日在马德里签署的一项条约,南极成为受保护的大陆。按照该条约,至少在2041年以前禁止开采石油和矿物,即便到2041年,可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气象厅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已达到南极大陆面积的1.8倍。据卫星观测,臭氧空洞面积2490km~2,创历史最大记录。据日本的南极昭和基地观测,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比70年代末发现臭氧空洞时减少了45%~75%。据气象厅推算,1996年减少的臭氧量为7950万吨。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2015年6月25日由于不适合生存的自然条件,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偏低。但事实上并没有确切信息来支持这一结论,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的多样化程度要比人们预期的大得多。虽然大型动物和开花植物很少,但也有相当大程度的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微生物群中。科学家们对这种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极洲怎样才能实现保护目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明确指出,限制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水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它的贮量是国家的一项自然资源。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会污染水体,影响农业灌溉,妨碍航运交通,破坏水产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废水,防止污染,保护水源,是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物监测特点、生物监测应用以及生物监测发展趋势3个方面对生物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要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标准、建立生态预警体系、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民  周辉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24(2):113-113,103
  相似文献   

8.
全球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EP  闫静 《世界环境》1995,(2):33-37
  相似文献   

9.
利用东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0年的CO浓度在线观测和相关资料,分析了大气中CO浓度的本底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风向和风速条件下CO浓度变化很小,表明风向和风速对CO监测结果的影响很小,也表明观测的CO浓度受局地污染源排放影响很小,可以代表南极中山站的本底浓度.中山站与其它南极站相似,CO浓度具有非对称的季节变化,月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9—10月),最低值在夏末秋初(2—3月),月平均CO浓度在30~65 ppb之间.南极各站的年平均CO浓度的年际变化范围差异不大,均为2~3 ppb.  相似文献   

10.
水污染的生物自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监测是指有规则地或连续地评价一个或多个参数,而且可以用来测定有害状态。通过对生物监测领域发展状况的描述,建议水污染质量控制系统要把生物和化学-物理信息结合起来,并根据生物监测的数据进行修正,利用水生生物来及早地警报水体中存在有毒物质,并与电子计算机设备相结合,形成早期警报毒性监测系统,提出了发展生物自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指出它在水污染控制中将成为必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刘难白 《环境》1997,(11):42-43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十分精确地预报天气。大自然仍旧对人们隐藏着许多秘密。可是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气压计,活温度计,活湿度计以及其它许多有生命的气象测量器。这些活仪器,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利用。可是人类至今还不能充分了解这些活气象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13.
陈小勇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6):29-31,34
介绍了大气污染生物主动监测中监测植物的选择原则:适宜的监测方法;合适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植物的标准化问题。讨论了监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放样点距地在及排放点的合适距离。在监测中植物的朋肥供应等,并介绍了自掣是简易植物计。  相似文献   

14.
一、生物监测的特点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监测具有如下特点。 1.能反映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当今世界上已知的各类物质达数百万种之多,其中仅人工合成的物质就达数十万种。这些物质中的绝大部分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环境污染物的成份极为复杂,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化检测技术和手段,要对如此繁多的污染物全部进行监测分析,无论是在技术上或经济上都不可能的。加之环境因子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枝术研究的基础,微型生物监测则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水处理中如何应用微型生物(原生动物和藻类)的监测技术,达到有效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则是多年来学者们长期研究的课题。1990年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科院水生所沈韫芬研究员等撰写的《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这本专著,是积两代作者数十年来的科研成果,精心编辑而成的。微型生物的生态学原理以及如阿在废水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面积相当于15个澳洲,光是一个冰棚就等于法国,南极的冰帽更含纳了地表70%的淡水。它又是一个野性肆意挥洒的空间,庞大而奇特的极地生物体系顽强而充满生机,在冰雪的覆盖下,同时也冷藏着许多地球演化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世纪合成化学品的种类和产量与日俱增,就年产量而言,由30年代的百万吨发展到现在的2.5亿吨,就种类而言,1983年美国化学学会记录了第600万个化合物的诞生,在1986年,作者又见到美国化学文摘社登记的化学品已超过700万种的报道,可见合成化学品发展之迅速。在这些化学品中,常用的就有5万种。它们将通过生产、使用,废弃等不同环节进入生活环境,扩大了接触人群。随着接触化学物质的人数增加,人们对接触者的健康水平日加关注,从而不仅重视对化学物质污染的环境进行监测,而且重视研究污染与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炼汞废水排放江河和灌溉稻田所造成的汞污染,在污染江段和稻田,采集水样和生物样品作含汞量测定。结果表明:鱼的富集系数为1297倍,鸭为1566倍,形成了较典型的水生食物链,可作为环境汞污染生物监测的指示生物,田螺,鳝鱼,青蛙之间虽不形成食物链,但其富集系数分别为98,96.5倍,它们对汞有一定富集能力,亦可作为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9.
污染与生态系统人和生物都有它的生活环境和各自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环境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和水、土、空气、光、热等非生物因素所组成。通常所说生态系统即指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全部环境因素。在自然界中人和生物与所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  相似文献   

20.
蒋美珍 《环境工程》1989,7(1):46-47
本文选用紫露草和矮慈姑对电镀污水进行了生物监测试验,发现低浓度含铬污水使细胞分裂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致使植物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为电镀含铬污水的监测提供了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