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舸 《绿叶》2006,(12)
由于绿色GDP仍然徘徊于“以政绩考核制约政绩冲动”的巢臼中,由上而下的考核路径很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上下级的心照不宣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GDP的数字形成干部的“政绩枷锁”,会让干部的工作剑走偏锋。因此,要树立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也是政绩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毕舸 《绿叶》2007,(12):35-35
中新网11月24日报道:从明年起,中国地方省级官员将开始向中央上交节能答卷,如果成绩单未能及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公众期待已久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日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有关部门实行。将地方官员最看重的政绩考核与环境治理硬性挂钩,看来中央是动了真格。不过,笔者在欣喜之余依旧以  相似文献   

4.
赵章元 《绿叶》2008,(3):75-80
在粗放式生产方式下,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不断加大,主要污染物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民众健康状况堪忧。改变之道,需打破传统的惟GDP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为此需改变现有政绩考核模式,加大环保责任制,并推动公众的环保参与。  相似文献   

5.
《绿叶》2004,(3)
4月上旬,全国各大媒体刊发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同志的《谈谈绿色GDP》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4月24日,潘岳在绿色中国第三届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近日,本刊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要求阅读全文。为此,本期特别刊登潘岳演讲的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包存宽 《绿叶》2014,(5):79-83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再到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看似简单的八条内容,是各地区各部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具体包括调整考核内容、清理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所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是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的顶层设计,属政绩考核的“元”政策。  相似文献   

7.
今年一年,环境保护,清风徐来。年底,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提出“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的问题”,唯GDP论英雄,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8.
徐州都市圈传统经济主要依赖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气污染严重。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主要有地方政府协作存在认知偏差、唯"GDP"论的观念影响、行政协调难度大和区域协作立法缺失等"碎片化"治理困境。通过深入剖析徐州都市圈大气污染治理的现实困境,以整体性治理理念为视角,提出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加强区域立法协调、行政协调、文化协调和完善考核补偿机制的联动协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魏文彪 《环境教育》2011,(12):56-56
唯有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并对环境保护不力政府与官员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将官员的命运前途与环保工作挂起钩来,才可能促使各地政府及其官员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1月2日晚,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微博中称,长江大学受违法钢厂污染,师生前往荆州市荆州区政府信访,有教授和学生向官员下跪。3日,长江大学一位教授向记  相似文献   

10.
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作为千年古镇的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面临着古镇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的抉择。结果,常常因GDP总量较小而在乡镇年度考核排名中落到末尾档次。从2005年起, 昆山市决定不再考核周庄镇的GDP。  相似文献   

11.
正下乡调研,闻听群众对该地一位离任多年的镇党委书记念念不忘,原因是在当年那位书记带领下整治的荒山和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已成为当地全面奔小康的引擎,群众把这些事情称为"看不见的政绩",并赞口不绝,觉得这样的政绩才是老百姓最欢迎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没有不追求政绩的,这是领导职务对其执政的内在要求。但是,如何追求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却大有不同。"看不见的政绩",不显山、不露水、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不  相似文献   

12.
在问责官员之后,必须将地方政府环境责任与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焊接起来,建立更为严格的责任链条和问责体制,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消除萦绕在百姓心头的污染之痛。  相似文献   

13.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若干法律,但发展循环经济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国家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一些条例、规定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GDP的增长看作是最重要的政绩指标,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04,(3)
"绿色中国"第三届论坛4月24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部门的官员,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环保NGO 代表,首都高校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以及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和友人聚集一堂,畅叙"绿色中国与科学发展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首先发表题为《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者共鸣。"环境政绩一定要与政府官员任免密切挂钩,尤其是各地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要成为环保考核的对象和环保责任的承担人",已经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学规律,建设生态文明,打造自然资本,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滕头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滕头”的实质就是“经济GDP、绿色GDP、人文GDP”的同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策保障方面,强化生态保护的发展规划、政策的落实;强化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完善激励政策;深化政府考核管理改革等。  相似文献   

16.
不看广告看疗效,GDP增速的"广告"做得再好,但在民生和环保上"毫无疗效"或"疗效甚微",这样的"广告"有什么价值?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30日介绍了他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搜集了中国283个中小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10年的政绩和升迁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绿色官员升迁难。"根据这项统计,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提高0.3%的话,升职概率将高于8%,如果任期内长期把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辽宁政绩考核将环保列为重点。据了解,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目前已制定了"5+2"考核指标体系。"5"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即人民幸福和改革发展。在细化考核的68项内容里,将重点考核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等指标。考核于4月开始,不仅细化分解各项指标,还采取每月一调度、一季度一考核及排名方式,年终公布排名结果。同时还首次引进公众评议和专家评估,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给政府绩效打分。据介绍,今年的考核指标将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代价,使考核由原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民经济处在“过热”边缘反映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指标主要有GDP增长率和CPI上涨率。那么GDP增长多高、CPI上涨多少才算是“过热”呢?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提供了可供参照的经验标准。1978~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7%,这可以看成是我国转型经济  相似文献   

19.
观点     
霍伟亚 《绿叶》2013,(3):121-122
当下生态治理的关键不在环境权入宪这样大而无物的修宪冲动,而是摒弃GDP中心主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实现从环境服务发展到发展服从环境的适时转型,在合理分税改革的前提下增加地方政府的健康税源,遏制有毒的经济增长,加大对排放大户的污染信息披露力度,让绿色GDP和法治GDP成为考核各级官员的绩效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修改作为环境基本法20年未变的《环境保护法》,鼓励扶持民间环保  相似文献   

20.
绿色GDP 才是真实的国民财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 GDP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与人文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赤字与社会赤字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用公式表示为:绿色 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