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根据全国中毒控制中心的资料,近来出现多起施工涂料中毒事件,如天津一建筑工地,5位工人在用防水涂料处理地基时发生中毒,两人死亡,诊断为急性本系物中毒。广州某建筑工地在给地基进行防水处理时发生3名工人中毒,2人死亡,诊断为急性苯中毒。北京某化粪池工地两名防水处理工及三名救助者中4入中毒,两人死亡,也是以苯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前不久,北京一个工地楼基发生防水涂料作业中毒事故,井19人中毒,2人在送医院抢救前已死亡,其余经医院救治迅速好转。这个事故较为典型,因在大楼基槽内施工,槽深16米以上,虽为露天,槽底通风…  相似文献   

2.
1999年北京、天津、广东的建筑工程中因在深槽涂刷防水涂料导致4起急性苯中毒30人 ,其中死亡8人后 ,2000年3月7日上海光复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又发生一起相同的中毒事故 ,伤2人 ,死1人。上海光复机电安装工程公司系街道企业 ,承接了静安寺广场香港创兴管理公司的一项隔油池的施工工程 ,该池作油水分离用 ,为三隔串联式水泥池 ,每隔池高2 7m、宽1 5m、长4 7m ,池顶密封 ,仅有一个50cm2的出入孔口。该池已完成土建 ,因有渗水 ,该项目负责人安排长期雇用的4名民工对池内壁涂复防水涂料。3月7日上午先由1名民工…  相似文献   

3.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具有情况紧急、发生突然、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救护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复杂、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主要有有机磷中毒、氨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铅吸收中毒、羰基镍中毒、汞中毒、TNT中毒、氯化氰中毒、氯气中毒等种类。  相似文献   

4.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5.
职业病名单     
《劳动保护》2002,(1):49-49
一、职业中毒(51种)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砷化氢中毒;氯气  相似文献   

6.
隐匿式化学物中毒是指中毒患者在工作或生活中从未意识到自己接触毒物,自吸收毒物到发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谓之隐匿式中毒。它是一种特殊的中毒方式。随着化学物质品种的不断增加与广泛应用,人们接触化学品的机会大为增多。这种方式所发生的中毒病例数也随之上升。由于此种中毒方式隐蔽,毒物剂量、中毒途径及时间不明,影响的脏器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因此了解隐匿式中毒的预防方法将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采取有效的处理,以控制中毒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类职业病。预防正己烷中毒事故,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正确了解正己烷的理化性质与毒性、职业接触、正己烷的吸收和中毒表现,正己烷中毒事件一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预防正己烷中毒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6月23日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召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情况通报会 ,通报了近期我国各种职业中毒危害事故情况。通报指出 ,目前 ,我国各种职业中毒、放射事故以及工业污染带来的居民健康危害事故呈上升趋势。一、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根据国家职业病报告不完全统计 ,1999年卫生部收到急性职业中毒报告218起 ,中毒人数759例 ,与1998年相比事件发生起数增加15 3% ,中毒人数增加47% ,死亡人数增加67 7% ,病死率增加1 7%。特别是今年以来 ,重大、恶性急性职业中毒不断 ,有些中毒事故如硫化氢中毒一再发生 ,造成了…  相似文献   

9.
施倚 《劳动保护》2012,(11):117-117
编辑同志:工业上使用的化学物质有些会引起中毒。请问:职业中毒是如何分类的?南通庄欣全庄欣全先生:毒物引起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由工业上使用的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3种类型。急性中毒。是指一次短时间的,如几秒乃至数小时经皮肤吸收或呼吸道的吸入,如经口时,则指一次的摄入量或一次服用剂量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地吸入、经皮肤侵入或经口摄入数月或数年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 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周军 《安全与健康》2011,(13):34-35
201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为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今年主题是"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日前,卫生部针对宣传周编写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职业病的预防办法、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04,(12S):46-46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类:1、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钒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10)砷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13.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卫生部2000-2009年公布的职业病统计数据,分析总结我国职业中毒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8%-18%,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4%-39.6%,慢性职业中毒占60.4%-77.6%。职业中毒总人数变化从2000年到2005年较平稳,从2006年起,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其增幅远小于职业病总数和尘肺病新发病例人数的增幅。其中,急性职业中毒总人数略有下降趋势,慢性职业中毒总人数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中小企业职业中毒发生率高。建议各级职能部门重点加强相关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的监管;履行指导的职责,加强有效果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职业监控监护。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硫化氢的主要存在场所,对近年来硫化氢职业中毒行业事故进行汇总并分析了易发事故行业中毒原因,介绍了当前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及我国管理政策。指出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与国家的监管力度、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硫化氢职业中毒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时应加大力度开发防治硫化氢中毒及应急处理的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15.
2月12日,卫生部公布2 0 0 3年我国重大职业中毒情况。2 0 0 3年卫生部共收到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4 6起,涉及人数6 39人,死亡6 1人。卫生部表示,2 0 0 3年发生的职业中毒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中毒物质多为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4 6起职业中毒事件中有2 0起为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中毒,中毒人数178人,死亡34人;二是氯气中毒事故波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去年发生的4起氯气中毒事故,涉及人数达2 6 0人。2003年全国职业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硫化氢职业中毒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我国硫化氢职业中毒的发病原因,为有效预防其中毒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对从中国知网以及相关书籍上所检索的1989至2003年的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我国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属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较为高发的事故之一;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的死亡人数一直占职业中毒死亡人数的较高比例.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与国家监管力度、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硫化氢职业中毒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长期锰暴露使体内锰蓄积过量导致中毒,新型毒品甲卡西酮(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合成)的泛滥,锰中毒病例逐步增多,锰中毒治疗的药物研究颇受关注。本文复习了锰中毒治疗药物(多巴类药物、依地酸钙钠、对氨基水杨酸钠及其他药物等),以期为今后锰中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生产岗位上有时发现有些中毒病人在自己从未意识到接触到化学毒物.白化学毒物吸收到人体而引发中毒均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种方式所致中毒,医学上称谓“隐匿式中毒”。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全面总结CO中毒事故的致因,构建中毒事故解释结构模型,最后把CO中毒事故致因分为3个等级:直接原因,中间原因和根原因,通过对根原因的分析,提出CO中毒事故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护》2000,(5):34-35
一氧化碳中毒1999年5月7日 ,四川沪州长江铸钢有限公司铸钢车间发生1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中毒22人 ,死亡5人。5月6日深夜至7日凌晨该厂砂型车间在浇铸大型工件时使用了“70”型砂 ,在高湿条件下 ,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弥漫至提升机坑道内(离地面3米 ,约50平方米)。上班后1名工人下坑道内清扫提升机 ,刚到底部立即晕倒 ,先后下去10人救助相继中毒 ,之后又有10人中毒。硫化氢中毒1999年5月1日 ,上海闵行区诸翟自来水管理站地面水厂 ,系乡镇企业 ,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 ,中毒8人 ,死亡3人。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