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灾是可怕的,对火灾的麻木不仁尤为可怕。 有一次,我与几位老板一起闲聊,谈及消防安全,我向他们讲述了几起从报刊看来的、新近才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原以为他们会很在意我的“讲述”,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些血淋淋的火灾事故却似乎很难打动这些开工厂、开商场、搞建筑、干歌舞厅老板们的“心”。其中有位商场经理说:  相似文献   

2.
创业从编织毛衣开始 上海松江城里曾经小有名气的“富婆”陈惠凤。今年39岁,个子不高,称不上漂亮,也看不出有钱——极普通的一个松江小地方的“农转非”。 1983年,陈惠凤在丝绸厂做原料检验员。1998年的一天,她通过一位好朋友认识了一个制衣有限公司的韩国老板。金老板  相似文献   

3.
非常办法     
奎走进厂长办公室。厂长连忙起身来迎:“奎,坐,坐。”又倒茶,又递烟。奎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淡淡地笑着问:“老板,找我有何贵干?” 厂长说:“咱哥儿们,别老是老板老板的。” 奎仍是淡淡地笑:“在厂里,我喊你老板。到你家,我不称你老板,还叫你老歪,行不?” 厂长怔了一下,尴尬地笑着说:“奎,你可别在我儿子跟前叫我老歪。” 厂长与奎都是六十年代末的下乡知青,在一个知青点,一个锅里盛饭吃。那时厂长可不象现在这人模人样。打架,窃狗,偷老乡青菜,样样来。奎给他起了个绰号叶“老歪”。 “奎,你还记得咱们在乡下的事么?”厂长问。 奎说:“记得…  相似文献   

4.
高温环境下,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尊严、体面的劳动保护与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是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当劳动者遭遇“高温待遇”纠纷时,法律法规为你送上一份清凉!高温补贴,企业可发可不发小林是一家小私企物流公司的搬运工。苦累不说,最难熬是流火的夏季顶着高温干活,却没有一分高温补贴。当得知在同域打工的同乡每年夏季都有700多元的高温补助费时,小林找到老板提了高温补助费的事。老板回答说:高温费发与不发是企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开过好几年出租牟,在丌出租车的生涯中,我曾经在出租车上拾到过12部手机,都一一地物归原主。为此,我开过的出租车还获得过“文明出租车”的光荣称号,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我的个人事迹被县报宣传报道过多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也难免有时候被乘客误会。  相似文献   

6.
没跳的槽     
连续6个长途电话 ,催我到上海参加同学聚会 ,去了———我震动了 :这次聚会专为了我 ,中心议题是“跳槽”。我掠去20多年的沧桑 ,轻松地调侃 :人说跳槽时是不是把自己比作千里马?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 ,第二天我被带到一美藉华人的办公室 ,他是老板。他用美式英语对我进行了苛刻的询问 ,然后转过身去 ,在他的背影上我看到一丝满意。为了掩饰 ,他礼节性地为我开门 ,轻轻地用上海话问了一句“你看这版厂哪能(你看这家厂怎样)?”这位帅老板上海话讲得这么纯正 ,却跟我说了半天洋文 ,我不由地升起一种莫明的疾愤 ,便脱口而出 :“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增收节支     
“老板,再给你送来一批,新的!”一小捆雪白的手套“”的一声砸在地上。在一阵讨价还价声中,生意成交,每副5角。老板瞅了一眼小秋儿,笔挺的西服,蓝黑色加厚毛涤,一看便知道是滨海市机械厂的厂服。几天后,老板又接待了一位买主,“价格是上边规定的,9角一副”。那买主也不争,掏出支票,用食指和中指按住,在柜上往前一推,“开票!”一捆捆手套装上汽车,其中有那小伙儿的一捆,连包装都没打开。老板笑咪咪地望着买主:笔挺的西服,蓝黑色的,加厚毛涤。听说,这件事上了工厂增收节支报:厂里节省了开支,工人增加了收入,老板多得了盈利。嗬,这些钱该不是从…  相似文献   

8.
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我曾经出过一个笑话——那是我在傍晚行车当中竟然连前灯都忘记开。经过二环路时,老远就看见执勤交警挥手示意让我停车,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警察拦车的情况。当时,我大为紧张,交警说:“你知道自己没有开前灯吗?”我被愣住了,总觉得自己是开着灯,于是,便脸红脖子粗地回答:“开了呀!”“那你自己下车看看。”交警说道。我下车一看,果然没开。这下,交警要了我的驾照。认真看  相似文献   

9.
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刘璇的眼眶湿润了。这不是六年前奥运会上那一幕。这一次,她是在电视机前为表现出色的小师妹们热泪盈眶。2006年10月19日凌晨,中国女队历史性地首次夺得体操世锦赛女团冠军。提起这件事,这名曾经的“平衡木皇后”对笔者说:“我激动得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10.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午7月22日那过去不久的一幕。上午9点30分,我正和两个工友(其中1人是公司生产科长)在一个空油罐里进行切割作业。突然“轰”地一声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是这“轰”地一声猛响,把车间的门窗、玻璃全震烂了,一个油罐也飞出了老远。我们3人都受了重伤。  相似文献   

11.
漫画之页     
缪印堂评析: 酗酒酿祸的画见了不少,此画能让酿祸者之一——酿酒老板也倒一次霉就较为新鲜用“欢迎再来”增添了幽默感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第1期《劳动保护》杂志刊登了《否定“安全为了生产”》一文。该文作者对时下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径深恶痛绝,很想为安全管理争得一席重要的地位。我作为一名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颇感欣慰。但我认为,仅凭“安全为了生产”一句话,怎么能看出安全是屈居生产之后,是某些人搞生产第一,不顾安全的口号呢?我想作者是生“为了”这两个字的气!世界工业由手工业到大机器时代,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飞速增长,事故率也在直线上升。在一次次遭遇事故、造成多次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由此带来社会动荡、企业停产之后,人们才渐…  相似文献   

13.
小文是本市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前台点餐员,时薪只有4.5元.一天干满8小时才30几块钱.而且这份工作既无挑战性又很繁琐劳累,更谈不上乐趣了。但是,小文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谈起她的工作、她的老板和公司来却是十分的热情。她这样向人们解释:”其实我喜欢的是,老板对我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他经常在大家面前赞扬我。在上半年,我已经两次被评选为“月度工作明星”了。只要到我们餐厅去就餐,都可以看到墙上贴着我戴奖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员工对作业场所有知情权和建议权【案情】一名打工妹到一家制鞋厂打工,感到车间里的气味很难闻,就问老板:“这气味有没有毒?”老板回答说:“没有毒。”打工妹又问:“能不能装个排风扇去去味?”老板不耐烦地说:“这个不该你管,以后少说话多干活。”一年后,该打工妹出现身体不适,经确诊为苯中毒。试问此案中老板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的哪条规定?【回答】《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打工妹对工作场所的不适…  相似文献   

15.
我与《劳动保护》结缘已将近10年。1993年3月,我妻子的堂弟李荣兵去山西盂县打工,与老板签订了一份极度不平等的“生死合同”,规定:一切工伤事故,老板方概不负责。同年12月7日,李荣兵在施工中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压缩性骨折致高位截瘫。老板以“工伤事故,概不负责”为由,拒绝治疗,并叫李荣兵的哥哥去山西把人弄走。  相似文献   

16.
另类执勤     
曾读过一篇《女外教与我》我文章,知道芗城交警帮助一位迷路的女外教的故事,但未曾想到,在自己执勤的“家门口”——沈海高速公路龙海收费站入口,竟然也遭遇了两位外国人。那天上午,我正在有序地指挥进站客车时,两位衣着奇特、身负沉重旅行包、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子突然出现在离收费站入口不远处,高举着双手,向过往的车辆挥舞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 ,我的朋友老板回家探亲 ,他把这场火灾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我们。我们夫妻俩望着朋友比过去瘦削的脸 ,望着朋友流下悔恨的眼泪 ,还能责怪他什么呢 ?我拍着朋友的肩膀说 :“烧也烧了 ,从头来过吧。”我说 :“任何企业都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并不折不扣地按章执行。尤其是个体企业 ,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把你的一辈子努力化为乌有。”这场大火把朋友烧醒了。春节期间 ,朋友每天都打长途电话到公司 ,要求值班人员认真注意防火安全。元宵节是我朋友的生日 ,本想全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可是朋友提前两天乘飞机赶回公司了。在机场的…  相似文献   

18.
陪练     
从小患有“交通恐惧症”的我,骑车也是奉行慢行礼让之原则,以至于一次骑车遭遇抢劫,家人众口一词:冲你骑车的慢劲儿也要抢你。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安守于学车、开车大军之外。然而,汽车市场却日益火爆,私家车价一降再降,加上贴身好司机——老公又要派驻香港,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终于跨进驾校的大门。接踵而来的桩考、路考却出奇的顺利,  相似文献   

19.
祝福如春     
那年 ,我上倒班。每次上班 ,3岁的儿子送我到门口 ,嘴里说着我早已背熟的话 :“爸爸再见。”我漫不经意地答应着 ,“爸爸祝你平安”。儿子又加了一句 ,此时 ,我会不由自主地对儿子说了声“谢谢”。我在车间的岗位是炉前工 ,这是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种。单身汉时 ,母亲是我的“安全哨”。每次上班前 ,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干活要当心啊 !”说的多了 ,我便当耳旁风。直到有一次出了一点小事故 ,受到安全员的批评 ,回家准备挨一顿训 ,母亲却什么话也没说。但那份无言的责备让我真正明白 ,我的安全是挂在母亲心头上的一串风铃。结婚后 ,…  相似文献   

20.
谭晃 《中国安防》2007,(4):12-16
在业内,不知道“亚安“的似乎很少,因为亚安曾经被冠以“云台、球罩专家“的称号;没有听说过叶晨的似乎也很少,因为这个老板年轻得几乎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都说创业的人容易“未老先衰“,可叶晨却给出了另外一种印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