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1988-1991年对东海近岸海域的长江口、杭州湾口、舟山海区及福建沿海等海域海水监测的结果可以表明:^238U平均值在23-44mBq/L之间,总β平均值在97-107mBq/L之间,1991年两者都呈下降趋势。^90Sr的平均值波动于1.3~5.3mBq/L之间,但长江入海口处含量偏高。其它沿岸站位呈缓慢下降趋势。^137Cs含量基本稳定在2.6~4.8mBq/L之间,处于河口区站位者含低  相似文献   

2.
1220Quantulus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器能区分α谱及β谱,在测量β计数率来计算环境样品中^90Sr的活度时,能消除^226Ra及其子体的α谱对测量的干扰;根据^226Ra及其子体的α计数率与β计数率的比值是恒定的,可以按其α计数率来扣除其β计数率的贡献。方法省略从样品中分离^226R的步骤,简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金鱼在铅暴露实验中的铅吸收过程及鱼鳃分泌物的自身保护作用,水相Pb^2+的鳃吸收机理以及分泌粘液对铅的络作用。结果表明,金鱼因铅暴露导致粘液分泌量增加。结合到鳃上的铅与水相Pb^2+活度关系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述。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1989-1991年不海市各类水体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水平。调查共设点15个,采集枯、丰水期水样45个,结果表明,上海市各类水体中^90Sr、^137Cs和总β放射性浓度均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限制标准,属正常本底水平。按调查结果估算的上海市居民从饮水中摄入的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137Cs、^3H,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3.8×10^-7SV,与全国均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水平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1989-1990年上海市土壤中及黄浦江水系底泥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调查共设32个点,结果表明,上海市土壤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90Sr、^137Cs、总β的比活度均值分别为2、41±0.78、3.14±1.47、717.0±135.9Bq/kg,属正常本底水平。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在全市范围内分布没有明显差别,波动范围不大。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比^90Sr高,这与土  相似文献   

6.
上海常用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方法,测定了上海常用建筑材料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结果表明,上海主要建材中^226Ra,^232Th,^238U,^40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38、50、356Bq/Kg,放射性核素水平略低于国外典型值,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材料放射卫生标准(GB6566-86)。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连续实验方法,研究了中温厌氧条件了硫酸盐的还原行为及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O4^2-在厌氧体系中被硫酸盐还原菌全部或部分还原为硫化物,其还原率与SO4^2-累积加入浓度有关,还原产物的形态与体系中pH值有关,较高的pH值(7.6-8.4)使体系中H3S含量下降。SO4^2-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与SO4^2-还原过程中SRB与产甲烷菌的底物竞争及还原产物的毒性相关。前者受COD/SO  相似文献   

8.
以青菜、大米、牛奶、羊肉和淡水鱼作为上海市部分生物的代表,调查了其中的人工放射性水平。结果表明,上述生物中的人工放射性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青菜和淡小鱼骨中的^90Cs水平的相对较高。经估算,上海成年男子从大米,青菜、牛奶、羊肉和淡水鱼中每年摄入的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和^137Cs所致的年有效剂量为7.3×10^-7Sv/a,这些剂量对上海居民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上海市大气中人工放射性本底水平,于1989年9月-1991年11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大气气溶胶采样后1天和采样后7天的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浓度分别为9.3×10^-2Bq/m^3和2.6×10^-3Bq/m^3,其中^90Sr浓度<1.8×10^-6Bq/m^3,^137Cs浓度<1.3×10^-5Bq/m^3;雨水沉降物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沉降率为0.78Bq/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南极     
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大陆。对许多人来说,南极是陌生而神秘的。由胡胜利同志翻译的这三篇文章撩开南极面纱,向我们介绍这个神奇的世界。关于世界上最大荒野的诸多事实最高,最冷,最干,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是地球上最干的大陆。极地高原的降水量可以与热带的沙漠相堪比。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1983年曾经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的东方站记录到的最低温度是零下89.6℃。南极是地球上风最大的大陆。在重力作用下,风沿着海岸坡吹。记录到的下降风的极端风速达320公里/小时。南极在地球上是最高的大陆,平均高度达2300米(…  相似文献   

11.
普里兹湾是南极科学考察和海洋环境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对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及其周边海域获取的3 个短柱样品进行了粒度、210Pb、常量和微量地球化学元素等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及周边海域沉积物沉积速率为0.05~0.18 cm/a,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等垂向变化不明显,研究海域近百年来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无大变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与多种物源指标的相关性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南极大陆陆源物质的输入。样品粒度分布显示了其具有典型的冰筏沉积的特征。研究结果是普里兹湾环境基线的重要组成,为我国南极海洋科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南大洋的生物泵,利用2009~2010年和2014~2015年中国第26、3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于普里兹湾冰间湖布放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获取了夏季沉降颗粒物通量并分析了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2009~2010年和2014~2015年南极夏季普里兹湾颗粒有机碳平均通量分别为4088.13,508.99μmol/(m2·d),生物硅则分别为7358.91,2034.63μmol/(m2·d),其中生物蛋白石占夏季颗粒物通量均超过70%,表明硅藻是普里兹湾夏季的优势种和沉降通量的主要贡献者.2014~2015年有机碳沉降通量仅为2009~2010年12.5%,主要是由于缺少压舱物无法使上层有机质发生快速沉降,造成异养微生物对上层水柱中有机质降解程度更高,进一步影响有机碳的沉降效率.与非硅藻优势种的海域相比,夏季普里兹湾具有非常高的沉降通量和沉降效率,利用Martin曲线估算夏季普里兹湾的100m深度沉降通量平均为净初级生产力的8.67%,主要归因于硅藻的高沉降效率.为了预测南极海域生物泵的变化,需要重点关注南大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We evaluate the available palaeont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roxy data from bivalves, bryozoans, silicoflagellates, diatoms and cetaceans fo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gimes around the nearshore Antarctic coast during the late Neogene. These fossils can be found in a number of shallow marine sedimentary settings from three regions of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the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the Prydz Bay region and the western Ross Sea. Many of the proxies suggest maximum spring–summer SSTs that are warmer than present by up to 5 °C, which would result in reduced seasonal sea ice.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ummers on the Antarctic shelf during the late Neogene experienced most of the warming, while winter SSTs were little changed from present. Feedbacks from changes in summer sea ice cover may have driven much of the late Neogene ocean warming seen in stratigraphic records. Synthesized late Neogene and earliest Quaternary Antarctic shelf proxy data are compared to the multi-model SST estimates of the Pliocen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lioMIP) Experiment 2. Despite the fragmentary geographical and temporal context for the SST data,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ST warming in each of the three regions represented in the marine palaeontological record of the Antarctic shelf and the PlioMIP climate simulations show a good concordance.  相似文献   

14.
北极考察沿线气溶胶中金属元素质量浓度随纬度变化,其分别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粉尘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北美地区工业排放气溶胶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日本海和白令海等海域元素的富集因子很接近. Fe,Co,Ni,As,Sb,W,Mo ,Mn和Ca与地表的风化关系密切,为地壳源元素;Ca,Mg总体为海洋源元素,主要来自海洋;Pb,Zn,Cd,V 和Cr相对地壳和海洋均为富集元素,主要可能来自矿产冶炼、工业排放、燃煤和燃油等人为污染源.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及我国中山站邻近海域海洋气溶胶中的微量重金属质量浓度均值对比表明,西太平洋气溶胶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总体上看,北半球气溶胶受陆源性物质和人为污染源影响比南半球严重,其中楚科奇海较日本海和白令海严重,南半球气溶胶质量浓度则依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气溶胶月总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大小排序为:西太平洋>楚科奇海>白令海和日本海>东印度洋>南大洋>中山站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15.
以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对应指示的硅藻、甲藻、颗石藻等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和种群结构的历史变化,结合2001—2011年实测和遥感水体ρ(Chla)(Chla为叶绿素a)及SST(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探讨了该湾浮游植物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过去100多年间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总生产量(212.04~759.10 ng/g)〔以w(菜子甾醇)+w(甲藻甾醇)+w(长链烯酮)计〕和w(硅藻)所占比例(62.28%~87.13%)〔以w(菜子甾醇)所占比例计〕均呈上升趋势,而w(甲藻)所占比例(10.09%~27.98%)〔以w(甲藻甾醇)所占比例计〕和w(颗石藻)所占比例(1.97%~9.74%)〔以w(长链烯酮)所占比例计〕则呈下降趋势. 全球变暖背景下浮游植物种群变动通过改变南大洋对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 水体ρ(Chla)与沉积生物标志物指示的浮游植物总生产量均具有湾内高、湾外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湾内ρ(Chla)与SST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二者以2002—2003年和2009—2010年相对较高,SST分别为-0.30和0.01 ℃,ρ(Chla)分别为1.69和2.31 mg/m3;以2001—2002年和2010—2011年相对较低,SST分别为-1.19和-0.95 ℃,ρ(Chla)分别为1.08和0.79 mg/m3,表明该湾SST变化可较明显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同期的外海潮位与S-1监测井电导率监测数据,对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海水入侵岸段的外海潮位对海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海潮位的变化可以对海水严重入侵区域的S-1监测井附近产生显著的影响,高潮位时会导致该地区海水入侵程度加重。基于实测的过渡区地下水位与Cl-含量数据,得出季节变化的地下水位与季节变化的地下水Cl-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2以上。利用该相关关系,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海水入侵过渡区(250 mg/L)对应的地下水位值为-2.22 m~0.25 m,可以为确立该地区海水入侵过渡断面的位置提供间接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粤东柘林湾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丰水期间对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附近海域七星礁和虎屿2个拟建人工鱼礁区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WQI法、富营养化评价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法对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重金属Pb,平均浓度分别为0.075 mg/...  相似文献   

18.
The radionuclide migration from a certain Chinese repository with low-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solid waste is studied. The migration in groundwater is analyzed and computed in detail. Under presumption of normal releasing, or the bottom of the repository has been marinated for one month with precipitation reaching 600 mm once and a 6 m aerated zone exists, a prediction for 7 radionuclides is conducted. It shows that the aerated zone is the primary barrier for migration. The migration for radionuclides 60Co, 137Cs, 90Sr, 63Ni, etc. will be retarded in it within 500 years. The concentration of 239Pu will be decreased by amount of 6 order. Only 3H and 14C can migrate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The radionuclides that go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and enter the aquifer will exist in spring, stream and sea. Based on this, the intake dose by resi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 resulting from drinking contaminated spring water, eating seafood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repository to the key resident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limit in national repository regulation standard. This complies with the repository management target.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锦州湾海域围填海的空间开发及利用程度,选取了1995~2015年间的5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对该区域围填海的空间利用结构、利用水平、动态度及质心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锦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类型多样,但结构规模不均衡,总围填海面积由1995年的2756.93 hm2增加到2015年的7234.70 hm2,以中部海域港口用海增加面积最大,南部海域围填未开发用海次之。(2)在空间利用水平方面,中部海域人工岸线比例最高,北部海域变化不大,南部海域在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用海类型多样性指数方面,中部海域在2005年前较高,用海类型较合理,2010年及以后不断下降,北部海域波动较小,南部海域呈缓慢上升趋势。(3)围填海利用的动态度方面,北部海域港口用海动态度最高,达到5%;中部海域,围填养殖用海动态度变化最大,为7.54%;南部海域围填未开发利用动态度为5.94%。(4)围填海的空间质心转移方面,1995~2015年间围填海质心不断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锦州湾海域的围填海开发逐渐向东南迁移。  相似文献   

20.
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 605 hm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 796 hm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 hm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 hm2。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