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仲裁在国际上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执法手段,早已实行并日臻完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普遍采用。在国内虽然尚无这方面的立法,但部分地区已有试行环境仲裁的实例,效果都较好。我国《仲裁法》已于1994年8月31d颁布并将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对我国仲裁制度的规范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作为仲裁基本法,也将为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环境仲裁规范了发展的方向。本义拟就实行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其与《仲裁法》的关系做一简要论述。以便为我国早日实行环境仲裁制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蒋莉  马飞 《环境技术》2005,24(6):37-39
目前,我国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分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环境仲裁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一种良好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以上几种方式存在的一些缺陷,同这几种方式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文章介绍了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的意义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应具备的特点,力图为建立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因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产生的环境纠纷,是目前大量存在的一种社会纠纷。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法规的陆续制定与实施,人民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的提高,环境纠纷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解决这些环境纠纷可以采用仲裁方式,其理由如下: 一、大部分环境纠纷具有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性质目前,对于环境纠纷除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一部分外,大部分按其性质及其危害程度,分别由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门依照刑法、民法、环保法或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在用民事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解决的环境纠纷中,许多纠纷具有如下特征:第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技术现状及组织体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的法律支撑体系严重不足,亟需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赔偿法》,从法律层面对整个健康损害的赔偿保障体系进行明确指导。针对现有健康损害赔偿的技术支撑体系严重缺乏、认定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等现状,本文提出应加大相关组织队伍建设,以提高环境损害的技术支撑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更高级别的专业的环境健康污染损害、赔偿与协调机构。该机构应是由国家多部门(环境保护部、保监会、财政部、卫生部、司法部等)共同认可的第三方仲裁机构,且具备独立的性质,负责污染导致的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仲裁工作。  相似文献   

5.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各地环境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身以及财产的损失,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运而生,但我国环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迫在眉睫.运用实证主义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目前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出建议.通过完善法律...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现代环境保护的内在逻辑入手,指出我国环境法治正处于从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并认同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环境许可制度应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核心制度。接着对环境许可制度进行基本的理论分析和简单框架梳理,认为环境许可制度是以法治完善和科技发展为支撑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内容细化和体系构建,并强调在风险预防原则下,环境许可不应局限于排污许可制度。然后分析了欧盟与德国在环境许可一体化上的趋势与不同,进而提出我国环境许可制度的趋势。探讨了与环境许可制度紧密相关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度,认为基于技术的环境标准面临内生性、系统化和动态完善的要求,环境许可制度需要面向环境质量达标体系转型。本文还分析了德国环境治理理念的转型变革与许可制度衔接的经验。最后,小结对我国环境许可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环境司法正处在创立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体系。鉴于从人民法院收案和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和环境犯罪案件情况看,当前我国环境司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一)尽快建立环境保护的仲裁机构。我国过去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主要通过行政途径,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有些纠纷即使通过双方协商解决,也还得通过当地党、政府部门批准同意。这种调处办法存在着弊病:不符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民主权利。我国已经将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环保手段不能有效控制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以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手段逐步推动我国环保制度的市场化,建立并推广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我国的排污收费和环境税收制度,建立我国的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等制度,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这些经济政策手段来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1,(7):4-4
我国将推出环境技术验证制 我国环境技术验证(ETV)制度框架已完成初步设计,将选择若干项环保新技术进行验证试点,通过试点完善制度设计,在适当时间推出我国的ETV体系。环境技术验证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技术评价制度,主要用于环境创新技术评价,我国环境技术验证领域将包括水处理与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与补救、从可再生能源中生产热能和电能等能源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年版)中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进样方法、“甲醛仲裁检测”的提法及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值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阐述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The lofty goals of the 1992 Earth Summit regar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not be achieved without major improv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erious nature of water-related conflict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ociated with degradation of marine ecosystems, coastal zones, and shared surface/groundwater systems. Traditional approach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watercourse agreements with basin organizations, and arbitration have generally fallen short of their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 middle ground centered on multicountr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joint fact finding, evalu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may be a more productive approach over the short term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mmission (Canada and U.S.) is described as a way of providing a neutral ground for building trust among nations, for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among small and large countries, and for providing mechanisms for countries to work jointly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shared resources without relinquishing their sovereignty.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is playing a catalytic role in assisting countries to address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issues. The paper describes GEF's Operational Strategy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joi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waters focal area. Given that the environmental security of many nations rests on improved transboundary cooperation, the GEF provides a pragmatic opportunity for countries to cooperatively address these press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Hydrogen-f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has to overcome high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cost before being adopted as a distributed power candidate. Cogeneration of power and heat is a good approach to increase hydrogen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A PEMFC-based power and heat cogener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and establish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system’s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al feasibility. This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CHP) system composes of a 2.5-kW fuel cell stack, hydrogen supply system, air supply system, water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and heat recovery system. The control strategies to automate the system operation are realized by a 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 (PAC) system. Detailed measurement of the system is also constructed along with a web-bas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 platform to facilitate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 Preliminary testing of the CHP system shows good performance of heat and power outputs. System’s electrica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HP system are measured at 38% and 35%, respectively. System combined efficiency therefore reached about 73%.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旅游系统是多等级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与配合来实现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功能.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是吸引旅游客流量的基础,影响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政策环境.以鄂东南地区对武汉市旅游市场吸引力预测为例,说明了该模型运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察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是指从开始确立项目需求到最终的系统投入运行,直至系统维护升级,在这个时间间隔内,围绕项目本身开展的相关活动,其目标是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政府项目管理的特点,就环境监察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日常管理和升级等项目过程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气质量许可证制度是美国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框架和丰富的内涵,可为我国在建构和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过程中作一借鉴。美国的空气质量许可证制度有周密细致的法律法规和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在理论上其性质定位为一种事先的全面的许可,在实践上许可证的执行强调企业的责任和技术的更新,并引入排污削减指标的交易政策把环保事业推向市场,这些都是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所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和实践中,一方面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指数构建方法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刻意追求统一的指标体系而忽视了不同行政层级间的差异性,对层级间指标衔接等问题缺乏考虑。依照生态文明内涵以及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考核指标要求,提出各行政层级构建“橄榄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该指标体系强调国家的顶层宏观引导作用,并以市县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为基础,向上构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向下构建乡镇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体现“国家—省—市县—乡镇”之间的整体性、衔接性、协调性,真正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是“自上而下引导力”和“自下而上推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和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由制度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咨询,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别对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梳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省级层面实际情况,本文将广义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为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损害赔偿与激励体系、追责考评制度体系和污染治理制度体系四大板块,并针对国家与省级重点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资源保护制度链与污染防治制度链。同时,对制度地位、制度衔接、相互关系及其优化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进生态文明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