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之后,中加也达成了有关双边协议,表明了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已经逾越,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 中国加入WTO,以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有哪些机遇?进而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环保将面临的挑战 中国加入WTO,从环境保护来讲,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保要求会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加入WTO,中国将得到WTO各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而为我…  相似文献   

2.
大大推进中国的市场经济步伐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其英文名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缩写,它是一个国际组织,是一个管国际经济贸易的组织。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它意味着历经15年的奋争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正式被WTO接纳为第143个成员。中国加入WTO以后,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将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最根本的一点将是大大推进中国的市场经济步伐,使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快。关税制度将有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要说我们的最大优势,那就是资源优势。 对四川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旅游,旅游产业是四川唯一能与国外相抗衡的产业。凡是到过四川旅游的人都有一种感概:四川的旅游资源是上天特别恩赐的,品味之高,数量之多,实在令人羡慕!但,四川旅游的开发状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环境分析与测试技术领域的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预先研究环境分析与测试技术领域的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加入WTO以后,环境分析与测试技术领域的基本管理原则、开放服务内容的范围与形式以及亟需配套的对策措施等方面,予以了探讨,希望能对进一步研讨我国“入世”后的环境分析与测试技术领域的管理对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提出我国“十五”经济的几个特征: — —我国将要加人W’FO,我国的GDP将因此增长1.5个百分点。各产业都将受到影响,但影响的性质大不相同。加人WTO,将为我国的改革引进新的动力。要关注互联网,以及经济伞球化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 —我国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人均收人已达800美元,新的消费热点如汽车、旅游、住房等热点出现。消费出现个性化特征。 — —一经济结构过剩进一步明显,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正在进人一个长期的产品过剩的时期。 — —一我国改革进人全面攻关阶段。为促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县级环保工作的特点,辩证地阐述了加入WTO后县级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仅表现为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同时还应该表现为区域布局上的特色经济。我们应当从战略的、现实的和长远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的重大意义。首先,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谋求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我国即将入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机遇,是因为在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下可以更好地将我们的特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程恩富 《绿叶》2010,(Z1):143-148
经济全球化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统一自觉配置,但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却要利用知识产权、金融、语言等霸权,来制造和扩大世界财富分配失衡和南北发展失衡。必须超越西方霸权,建立一种各国共同负责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公正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军事自卫化,最终用社会主义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此,中国要认清自己的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9.
程恩富 《绿叶》2010,(1):143-148
经济全球化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统一自觉配置,但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却要利用知识产权、金融、语言等霸权,来制造和扩大世界财富分配失衡和南北发展失衡。必须超越西方霸权,建立一种各国共同负责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公正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军事自卫化,最终用社会主义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此.中国要认清自己的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0.
ISO14000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稳步实施环境标志和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对于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提高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保产业》1999,(6):28-28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迎接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促进经济与国际接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合作,开展促进企业资信评估,培育信用保障体系的工作,为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保产业发展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环保产业首先是OECD的发达国家发展越来的,而且至今仍占据世界环境市场的90%以上,因此,通过透视世界环保产业-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为认识中国在世界环保产业中的位置,促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与世界环保市场接轨,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也在加速走向国际化,旅游国际化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国内外旅游国际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着重评述了当前研究的几大方面:现状与对策、影响因素、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对目的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1月10日,WTO向中国敞开了大门,至此,中国的资源类行业如农业、矿产、电力、旅游、生物、人力等,都将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深入研究“入世”可能给我国重要产业带来的影响,制订对策,趋利避害,利用“入世”所带来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旅游:我国有闻名于世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都江堰、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锦绣河山等旅游资源叹为观止。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创汇产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创汇额越来越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  相似文献   

15.
<正>@陈主编最近网上都在讨论TPP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有人说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有人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刚结束美国便对中国翻脸,更有人宣称中国经济国际化遭遇滑铁卢,中国享受的全球化红利将就此终结。是这样吗?另外,我最想知道的是,TPP与我们普通劳动者有什么关系?一读者@这位读者: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等12国部长签订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14,(6):2-2
向污染宣战——这个已响彻当今中国的口号,既表达了中国坚定的选择,也表达了中国迫不得已的选择。中国已拥有多个“大国“头衔,但在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下,都比不上“环境大国”令世界各国瞩目。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远远不止是中国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涌 《绿叶》2009,(10)
在经济金融化、信息全球化时代,通过一组概念设计,大量财富就能被他人卷走,其关键在于核心信息被他人掌握或窃取。三大评级机构控制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国内高端审计咨询业务、国际投行为国家战略企业周密服务——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透明的国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强国,也可以弱国,还可以亡国。构建一个完善的经济信息安全战略防范体系,对于中国的发展既重要又紧迫。  相似文献   

18.
世界水日     
《环境教育》2005,(5):73-75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到今年为止,“世界水日”已经走过12个春秋,2005年3月22日第13个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更是凸现了“水,是生命之源”这一永恒的真理。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与水之关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反映和展望了中国水环境及其危机。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清水同盟、自然之友等单位发起并主办的“中国——人与水”摄影大赛通过摄影镜头捕捉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反映人们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努力,从而提高公众对水与健康、水与环境及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本期“环保娱”选取了此次摄影大赛的部分作品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9.
BOT: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新方式柏强忠(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经济调研部)当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起飞时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长期性投资资本不足,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基础设施陈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起飞。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20.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