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潘洁  艾碧英 《青海环境》2003,13(4):169-171
文章阐述了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结合欠发达山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以开发培育绿色、有机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山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以15%~20%的速度增长,年产值达2400亿~3000亿元,环境保护产业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就此论述了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现状、前景及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绿色增长的重点:传统产业绿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仔 《绿叶》2010,(3):34-37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继续处在大开发阶段.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展望“十二五”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应放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上.而不是抛开传统产业。低碳经济是产业绿色化的方向.在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应努力抢占制高点,构建创新链,做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纳溪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泸州化工园区、纳溪浙江产业园、纳溪临港产业园三个产业园组成(即"一区三园")。泸州化工园区是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0.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化工、硫磷钛产业和化工新材料。目前,正全力打造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循环型绿色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事故多发,园区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化工园区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本文以国内典型的精细化工园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该园区建设以来在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污染整治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成效,凝练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管理与规划特点,以期为其他精细化工园区提供借鉴。实践显示,发展较成熟的化工园区向非化工园区转型难度大且代价高,而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是趋势所在,科学地实施规划管理,是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首要。化工园区推进绿色发展,宜在充分摸清园区"家底"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即:以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以大企业为核心,构建产品间、企业间协作的动-静脉耦合产业链接和共生网络;建设清洁化、多功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组团;构建全过程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准入控制。2006-2015年,上虞园区整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相对脱钩,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环境效益。其绿色发展实践对其他化工园区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绿色制造是一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先进制造模式,把绿色理念和绿色工艺技术贯穿于制造业全产业链,追求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绿色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未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和路径,新时期应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把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提升绿色制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不断深化绿色制造国际共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最后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期间邢台市经济与环境现状“九五”期间,我们邢台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69.8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2006亿元,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l亿元,比1995年增长162.8%。可喜的是,这期间,我市的环境污染并没有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步增长。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由1990年的326吨下降到1996年的93吨,废水处理率由引.8%提高到8入9%,废气处理率由89.l%提高到926%。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1995年用于防治工业污染的直接投资达3752.01万元;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35个,…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析绿色产业的概念及科学内涵,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特点及进展,详细描述了威海市以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农村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总结了威海市利用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将发展绿色产业与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等活动相结合,把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加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速绿色产业工业园创建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振兴地区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2)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3)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4)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这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我国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及资源大规模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回顾了环保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分析影响环保产业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其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以“十五”纲要环保目标为指导,论述了重点解决水、空气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的目标任务及其绿色经济的市场发展前景。对部分省(市)、区域市场需求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从中国整体绿色发展转型进程和状态看,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较快较好,社会维度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社会生活和消费领域推动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国合会2018年主题是“创新引领绿色新时代”,本项目作为“创新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课题下的专题研究,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如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十五”以来,火电厂脱硫、电除尘、布袋除尘、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均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产业年均增长幅度长期保持在15%以上(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3.5万余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年产值约7900亿元。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预计,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期将超过1.1万亿元。其中,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洁净技术产品产值25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福建省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35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环保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转化平台。福建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67亿元攀升到2015年的1659亿元,目前已有龙净环保等11家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和产业趋势,以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为基础,积极整合可利用土地资源,按照高起点规划、集约化建设、循环式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积极打造新经济增长点。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位于河南省北部、晋冀鲁豫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是经国  相似文献   

17.
唐元 《绿叶》2010,(12):31-34
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继续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绿色发展战略是重要途径。环境资源约束、应对气侯变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求是决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三重原因。12条措施建议,旨在促进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一、现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10多年来,上海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99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44倍。1979~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91%,而在1992年以后,年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4,(11):67-67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集团”)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控股的专门从事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企业集团,注册资本7亿元,业务涉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技术研发,核心配套设备的供应,以及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韩晶  陈超凡 《绿叶》2013,(6):91-96
巴西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不仅使得工业发展转型,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使得绿色生活在巴西成为主流,从而真正起到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核心作用。依靠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来推动经济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是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巴西的绿色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对环保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