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3,(16):79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隆发电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公司之一,同时也是京津唐电网的重要电源基地。京隆发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执着、奋进、创新、突破"的企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企业为己任,群策群力推进节能环保工作。公司通过在内网开设合理化建议征集平台,开展"金点  相似文献   

2.
准东煤电基地部署10座燃煤电厂,电厂的开发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周围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准东煤电基地固体废物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0个电源项目年产生粉煤灰194.76万t、炉渣24.95万t、石子煤16.15万t、脱硫石膏86.04万t.工业固体废物在灰场堆存占用大面积土地,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提高准东煤电基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结合准东地区现有企业对此类固体废物的利用情况,从循环经济、固废管理等角度提出准东煤电基地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煤电一体化是解决我国煤电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我国实施煤电一体化动力充分,但实施过程的问题也不少。国家需要从政府调控、加强监管、发展洁净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煤电一体化,促进我国火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勇 《环境保护》2012,(15):58-60
淮南作为国家首个建成投产的亿吨级煤电基地、安徽现代煤化工基地、皖电东送的主战场,产业的特殊性、转型的紧迫性、发展的持续性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淮南正按照"五彩"淮南的形象定位、"两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是中国新型能源基地、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型"城市建设,着力实施"四煤"发展战略,强力启动国家  相似文献   

5.
刘玉  冯健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545-552
目前,我国跨区资源调配工程双方的区域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区域利益矛盾存在并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西电东送南通道双方在价格水平与增长趋势、送电曲线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当前的资源交易与区域利益分配模式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西电东送的特殊性需要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承担协调区域利益关系的任务,市场化是西电东送的必然取向,但政府应在体现西电东送综合效益、潜在效益和隐性效益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由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府谷能源开发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属煤电一体化项目,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境内,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点送出工程,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集公司")是以煤炭采选为主、煤电并举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新集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延伸产业链,确立了"立足煤炭、发展电力、延伸煤制气"的战略发展规划。公司依托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建成板集煤矿、杨村煤矿、刘庄电厂、板集电厂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形成"煤电基地、煤气基地、智能矿山基地、绿色矿山基地",逐步改善企业发展结构,努力形成华东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2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拟选名单,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等6个园区入选。据悉,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目标,国家发改委委托咨询机构对各地推荐的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备选园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现场核查,确定了初步名单。为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拟选名单做了公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频发,给消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消防部队的发展建设必须要适应这一变化。通过对当前国内跨区救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区域性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以下简称为"国家陆搜基地")建设的构想,阐述了国家陆搜基地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国家陆搜基地与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阐明了国家陆搜基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创立了跨区域重大灾害救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F0002-F0002
<正>"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对国家能源布局进行优化。"十三五"能源规划将构建现代能源战略体系,提出提高国内能源产量、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七大战略任务。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十三五"能源生产布局方面,将从"十二五"规划的"五基一带"能源开发布局升级为"五基二带"布局,其中近海油气开发带是"十三五"规划新增内容。在能源输送方面,将形成"四横三纵"输送格局,内外衔接,海陆并举。到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达30亿吨,成品油输送能力达2.5亿吨,天然气输送能力达4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干道里程达12万千米,西电东送总规模力争达到3亿千瓦。  相似文献   

11.
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污染集中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及工程防治措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将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降至最小,从而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2.
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矿区规划环评)与矿区内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煤矿项目环评)的衔接问题,一直是煤炭开发环境管理和环评机构关注的问题。将矿区规划环评与煤矿项目环评衔接起来,一方面可使矿区规划环评集中考虑战略层次的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煤矿项目环评的过程,降低煤矿项目环评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矿区规划环评与煤矿项目环评可以从评价时间、评价内容以及决策三个途径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与总结各类具有空间性质的规划中提及的管控空间类型,分析了各类空间性规划在制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即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以及保护边界和开发边界的对象进行了初步划分,并且对"三个空间"和"两个边界"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储量与生产能力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决定了煤炭基地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路径,如何识别煤炭基地的发展阶段和资源枯竭水平,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论文设计了煤炭基地发展阶段的识别模型,阐述济宁煤炭基地发展的时间路径,以资源剩余储量比重为核心,以产能规模、服务年限等指标为辅,定量识别济宁煤炭基地的生命周期,刻画各阶段的关键指标与主要特征,重点识别资源枯竭的时间点;基于空间视角,从煤矿井、煤炭产能与产量、资源枯竭程度等角度分析煤炭基地的内部空间分异;从时间-空间视角,综合分析济宁煤炭基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包括过去、目前与未来的各种情景。研究发现,济宁煤炭基地形成了明显的生命周期,1958—1995年为起始阶段,1996—2010年为成长阶段,2011—2020年为成熟阶段,2020年进入枯竭阶段,目前进入煤炭开采高峰期,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80年代济宁煤炭开采呈现从两个核心区(兖州煤田和滕南煤田)向四周进行持续扩张并随后逐步萎缩枯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山西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矿井水中50%为高硬度、高矿化度水,42%为中性淡水,8%为酸性水,其污染特征为SS占第一位,依次为COD、硫化物、BOD_5、As等.文章还对山西矿井水的涌水量、利用现状与利用潜力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山西矿井水应主要回用煤矿本身,实行清污分流和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16.
浅论煤矿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矿区水资源贫乏及水资源种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评价,归纳共性,打破常规水资源规划范围与内容,重点规划利用好矿区有限的清水与污水及其资源化,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技术,提出合理开发、有效治理、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节水和保护水资源并举的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问题出现的方面及原因。从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在课程内容安排、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及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水大多就近排放,利用率低.同时,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生态用水紧缺,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用水紧缺的矛盾局面.为缓解这一矛盾,提出地面人工湿地及生态储水的设想,构建两种基于生态用水的地面处理储存矿井水的模式,该模式下矿井水通过下渗补给潜水含水层,进而供给地表植被;另一方面,利用干旱区蒸发量大的特点借助低空大气环流输送水份,增加局部降水量,从而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环境耦合规划较单一的能源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很大的不同。该文较详尽地论述了城市燃煤与大气环境耦合规划研究的技术路线、所使用的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凤嘴江水污染控制规划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翟俊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29-32,3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将它应用于水污染控制规划(WPCP)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信息源,也是系统发展的瓶颈技术之一,有必要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由于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数据比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得杂得多,本研究以GeoMediaProfessional3.0为基础平台,对系统数据库建库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特点,数据结果与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库功能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了GIS技术的凤嘴江水污染控制规划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GIS应用的要求,为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