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产业调整的加快,污染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规制视角对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环境规制是促进污染型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源动力,但极易造成产业生产成本提升、技术创新受限、进入状况不佳等方面问题。文章逐一分析生产成本提升、技术创新受限、进入状况不佳情况,对污染型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根据每一项条件,带来的具体影响情况,分别展开讨论,通过总结讨论结果的方式,得出环境规制给污染型产业发展带来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污染型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治理财政税收政策调节面窄、力度弱,导致整体自然环境治理面临经济约束问题。对此引入动态博弈理论,针对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约束,提出以调节污染企业税收和提高环境补偿为目的的环境财税调节模型,打破经济约束。首先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然环境污染对需求函数的影响,证明环境质量改善会提高社会经济福利;设定特定的自然环境市场容量,利用企业成本函数、污染排放函数以及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函数等研究函数,研究税率政策对污染治理经济约束的影响。通过动态博弈理论,建立动态博弈过程,通过第一第二阶段博弈,确定环境保护最优税率和环境治理补偿机制,打破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约束。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矿山企业和公民的有效参与。与国外发达国家完备的矿山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相比,我国建立完备的矿山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拟从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梳理发达国家建立矿山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注重发挥经济手段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管理体制,从而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以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改革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引领环境保护的整体思路。本文构建了政府与企业有限理性动态博弈模型,模拟了党的十八大后环境税收、环保垂改和加强公众监督、环保激励三类政策的改革对企业绿色发展行为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类政策均可大幅提高环境保护约束能力,且政策联合应用取得了激励相容的效果,协同促进了企业绿色发展行为。为了更好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本文建议我国后续环境政策改革应增大污染处罚力度引导全程减量减害,健全长效防控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拓展环保激励手段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加强环保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反映了中国环保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执行和遵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措施不够完善,针对此类问题,分析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背后暴露出的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具体落实情况欠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首先对中国污染防治法律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检验环境污染事件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相关性,针对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严格落实的措施进行研究,严格执行法律,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关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相关举措、责任、惩治等内容重点关注,积极落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监管的趋严,企业的污染治理投入日益增大,环保产业需求不断增加,使其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绿色经济新亮点.然而企业环境治理的目的只是满足环保监管要求,并不追求技术先进和运营稳定的环保产品,被动消费的特征十分明显,环保产业的内生发展机制和市场化制度建设有待优化.本文提出完善环保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包括改革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企业违法排污的强约束机制、建立激励企业自主治污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以期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业施工在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同时,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此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环境质量,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分析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的作用。将工程管理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分成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及垃圾污染三类;在保持两项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某一项因素,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作用。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从工程管理角度,提升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工程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约束手段,对提高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水平,起到极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绿色采购有助于带动上游企业产品的绿色生产,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目前政府绿色采购虽然设定了清单并提出了环境标准要求,但是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即仅对最终产品制定了采购的环保标准,尚未到达政府绿色采购的绿色供应链层面。本文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可以推动绿色供应链更好发展,剖析了现有绿色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基础、评价机制、指标体系、奖励和监督机制以及第三方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政府采购促进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污染减排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十二五"污染减排必须基于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确定减排基数。根据2009年珠海高新区动态更新调查结果,从企业规模和行业规模的角度对珠海高新区工业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特点进行分析,为明确减排基数奠定基础。并从加强前期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对珠海高新区污染减排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污染减排工作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范丹  梁佩凤  刘斌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6):2741-2750
以2006~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为样本,结合空间扩散效应深入探究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并对已出台治霾政策的治理效果和传导机制进行识别.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雾霾污染具有一定时滞性、空间相关性和时空“警示作用”;以往环境规制由于诱发污染产业地区间就近转移对减霾贡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大气十条”的治霾效果明显,到2016年该政策的实施使重点关注的三大经济带PM2.5显著降低约7.1%,其中,中部和东部区域政策实施城市治理效果最为显著;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区环保部门通过对重污染企业的限产整治取得了降霾的短期治理效果,但对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激励传导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未来雾霾治理政策更需注重如何通过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建立根治雾霾污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包括私法责任和公法义务.德国立法上私法层面要以《环境责任法》为中心,以私权益的救济为首要价值取向,以第三方的实际人身和财产损失为主要赔偿范畴;公法层面以《环境损害和预防法》为核心,强调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的预防义务,注重环境修复和风险预防,赔偿范围主要包括预防措施费用和环境的恢复费用.德国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不强调对污染企业的苛责,旨在通过合理的赔偿金额设置,让企业能够改善生产模式,保证私权益得到及时救济.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破了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上海已在七大领域对第三方治理进行试点,在对金山区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环境治理现状,从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等角度对上海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探讨,分析发现了污染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环保企业生存压力大等问题,并从政府,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为推动排污许可制与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融合及各项法规制度的协同执法指明了作战的方向。本文在剖析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协同作战机制、建立核算复核机制、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衔接耦合机制,使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叠加在协同作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给企事业单位明确稳定的污染排放管控要求和预期、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体制保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认为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环境立法欠缺执行细则,基层环保执法队伍综合实力落后,环境执法体制名义不顺,地方保护主义,企业环境意识不高等问题。提出必须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理顺环境执法体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等多方面齐发力,共谋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不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不明显,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较低,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环境产业的组织管理机构起到全面组织和引导环境保护推行的作用;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国民其它行业和部门的发展。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很好的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创新环境的公共管理。通过《环保法》对环境治理做出了一系列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的力量,促使环保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Cd(镉)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土壤Cd污染来源复杂,明确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探索重点污染企业影响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方法,对土壤Cd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5-9月,以湘江流域头山、大河滩两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布点法,借助2 km×2 km的网格在研究区内均匀布点共计2 638个,分析重点污染企业对土壤Cd污染的影响及w(Cd)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借助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方法(bivariate local Moran's I)、广义加性模型(GAM)量化土壤中w(Cd)与企业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及不同行业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w(Cd)为0.032~14.01 mg/kg,平均值(0.63 mg/kg)较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低值区位于研究区东部.②研究区重点污染企业总体聚集程度不高(Moran's I=0.45),而分行业企业呈显著的高聚集分布(0.88 ≤ Moran's I ≤ 0.97)特征,尤其是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的集聚性最为明显.③土壤中w(Cd)与不同行业的空间相关聚类分析发现,存在较大区域的H-H[土壤w(Cd)高值与企业高密度]聚类分布,说明土壤中w(Cd)受企业分布的影响较大,在企业集聚区存在较多的土壤w(Cd)高值区.④在企业影响区内,土壤w(Cd)分布受行业影响排序依次为采选业>化学品制造业>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他行业,其方差解释率分别为51.2%、48.0%、46.2%、19.3%.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中w(Cd)分布受企业的影响明显,在污染源识别中采选业对土壤Cd污染影响最突出,研究结果可为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企业污染源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one of three flexible mechanisms of the Kyoto Protocol, has received noticeable attention in 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in past the utilization ratios of waste heat generated in cement industry are at low level in China and at present it is at high level and how the CDM contributes to upgrade cement industry structure. Making fully use of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an help ce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recover the waste heat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cement production. Implem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rojects in cement industry field, mainly focusing on waste heat for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s, can not only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bring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It is in favor of promoting the upgrade of ce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will contribute to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effect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以重工业城市唐山为例,在收集已有排放源数据的同时,结合唐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污染企业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浓度参数建立网格模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及区位商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分析,形成准确完善的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2020年大气污染物区域消减计划打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新兴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丈中阐述了环保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系统,详细介绍了以在线监测、视频和工况监测三种手段联合监控的感知端技术,信息传输网络技术,以及环保物联网智慧监控平台,描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污染企业综合监控管理、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管理、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环保物联网应在技术规范、技术保障、感知设备研发、感知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个全覆盖、全运转、全应用、可持续的环保物联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