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贵屿这个因环境污染而饱受争议的小镇,有望打开新的发展篇章,向着“生态之城、矿产之都”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多方面的认识,本文从当然和必然、整体和局部、发展与限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分析表明,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2种.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向实践的快速转化,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设想,并认为它可能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规划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重点评价内容之一,在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调发展,防控环境风险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选取位于苏南长江流域某产业园区作为典型案例,总结历次规划环评对空间布局的优化成效,为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布局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旨在从源头预防或控制产业园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相互协调。本文以峨眉山市其亚绿色铝业产业园为例,探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以此寻求工作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生态安全战略,以江苏某国家级开发区为实例,探索产业园区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在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和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底线以及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该项试点工作为产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环境精细化管...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分析规划环评的有效性,以26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基于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和不足。结果显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落实总量控制和绩效要求、落实产业准入限制、保护和避让环境敏感区域等方面实质性成效显著,但在推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协调人居环境安全风险、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平提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不同园区级别上,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成效优于省级及以下园区;不同规划环评审查时期上,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指导和推动改革取得成效,“十三五”以来通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取得实质性成效优于“十三五”之前。不同地区上,东部地区更加重视规划环评源头预防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规划环评意见执行力较中西部地区强。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加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加强规划环评跟踪监管以及推动多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环评编制和落实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静脉产业是解决环境、资源、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而静脉产业园区是静脉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为了提高静脉产业园区的稳定性,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影响静脉产业园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抓手,规划环评制度给出了源头控制污染的最优解,但也面临执行率低的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其刚性约束作用。通过对全国586个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成果进行调研,系统总结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制度在健全环境管理体系、优化园区规模和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全面梳理规划环评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入分析规划环评审查主体混乱、缺乏动态有效管理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审查主体、分类推进规划环评落实、利用数控平台强化有效监管等对策建议,切实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效力。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梳理了现行法律法规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分析了法律地位不明确给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开展、审查和监管带来的主要制约,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研究中明确园区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审查主体和责任要求。同时,从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体系的定位、园区管理责任主体三方面解析了园区规划环评入法存在的困难。建议深化产业园区规划和环评体系研究,为园区规划环评入法及完善配套政策提供支持;理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机制体制,为明确园区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加强规划环评监管提供支持;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法律责任研究,为推动园区规划环评“落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环评目标和产业园区特点,探讨了“两高”(高耗能、高排放)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以某“两高”园区为例,在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规划实施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核查表法、专家咨询、ArcGIS矢量叠加、情景分析、压力-状态-响应分析等技术方法,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排放、风险防控、碳排放、集中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两高”园区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的确定,从生态环境角度对规划的产业定位、规模、布局及污染防治措施等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指导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其他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州工业园率先在江西省进行了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试点。文章介绍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从5个核心系统和三大循环系统阐述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加工产业、造纸化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4个主导产业的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同时提出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近期建设的补链项目,预测分析吉州生态工业园近期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开展了较多传统行业的生态工业园规划研究与实践,但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工业园规划研究还相对薄弱。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上海市闵行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关联的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案例,对其生态工业园的构建方案进行初步规划探讨。研究认为,构建循环经济虚拟产业园是高科技研发型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主要形式,而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主导行业的出口加工区则可以通过构建主导产业绿色供应链保障其生态工业园建设目标的实施。文章还尝试提出高新技术开发区构建生态工业园的环境管理对策,以期为未来国内高新技术开发区构建生态工业园的相关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作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由产业、人口、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子系统组成。它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结构合理、功能完整以及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控制。文章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方法优点,提出了应用于生态工业园规划的整合模型研究思路。从生态工业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模拟优化出发,建立生态工业系统动力学(SD)模型,通过模型的原始运行和灵敏度分析,寻找出对工业园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点及与之相应的参变量,以此为核心建立多目标规划(MOP)模型,求解MOP模型获取关键点最优解集。再根据模型的解,针对具体情况设计模拟运行方案,与决策者进行交互,取得系统发展的优化规划方案。该整合模型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和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可为工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火电厂)所具备的构筑生态工业园的基本要素;构筑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方案:以“正在运行的火电厂”和“新建火电厂”为核心企业,建立铝-电、煤-电-气、林-电-纸、石化-电力及“以合成气园为基础”等生态工业园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虚拟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列出了虚拟园区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重点介绍了由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基础地图和基础属性数据子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应用模型子系统、环境信息管理子系统、行政管理信息子系统七个部分组成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工业建设理论方法研究上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首先从产品代谢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包头(铝业)生态工业园规划前后的产业链组织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规划后的工业共生机制和生态工业网络,并对包头(铝业)生态工业园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生态工业园概念、内涵和特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园区规划的原则,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规划的角度和方法,将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方法划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解决园区建设中水网、交通道路网、景观生态网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能量和水集成,主产品和废物代谢,污染控制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包头铝电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围绕生态园区建设需求,为有效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提出园区生态化改造的有效对策,主要包括生态补链、提标改造、一体化管理等。进一步展望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前景,并开展了风险评估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包钢(包头钢铁集团公司)为例,对包钢及周边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园区系统结构、生态工业模式、生态产业链的设计以及行业网络耦合方面构建了包钢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框架,以体现"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化"的物质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了运用清洁生产管理手段加快包钢以及整个园区的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