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九寨沟是一个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及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称号。近年来九寨沟的旅游资源极大地开发,游客逐年增加,使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针对九寨沟风景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其状况优劣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生态环境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保护旅游环境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武当山景区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原住民和游客之间的关系对旅游环境(包含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强调在保护武当山景区的旅游环境中,各利益相关者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高速发展下的丽江旅游产业与水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贯穿全城的清澈灵动的水系给丽江带来了别有的韵味,也是所有到过丽江的国内外游客对这个旅游城市至为深刻的印象之一。水资源环境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及生态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丽江的水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进行了辨证分析。通过强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综合治理和水环境教育等手段,以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保护丽江的水资源环境,促进旅游事业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为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青岛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生物多样性、旅游资源丰富度等共27个因子,构建区域旅游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AHP法对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建立生态因数模型对青岛市所辖12个区市的旅游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所辖区市可划分为四级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类型区;在诸多评价因子中,以区域经济环境对旅游生态环境的贡献值最大,其次为生态环境各项因子。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会造成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一般是指人们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不利于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与后果。主要表现在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如在风景区中大兴土木,改变和破坏自然景观,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和气候的变异),以及旅游开发导入的大量游客活动和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游客增多带来的废气散逸、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堆积、噪声污染等使大气、水、土、生物等环境介质质量改变和人类卫生健康水准的下降。广义的旅游环境问题还包括旅…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到目前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我们逐渐对旅游业环境保护关注,人民渐渐意识到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游客旅游过后的旅游景点几乎都面临着各种污染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并且竭尽所能的想保护生态环境,所以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逐渐施行开来。本文主要对旅游环境的相关研究,对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有利与有害的影响,简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要点与主要内容,并论证了它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及旅游业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庐山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山风景秀美、人文历史丰富,伴随着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庐山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关于庐山旅游景区环境的看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水、空气、固体垃圾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改善庐山旅游环境质量的举措,将为庐山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如何测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研究方法中的难点.探讨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并以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244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90.52%;其次是餐饮,为6.51%,其生态占用率为0.54.旅游发展基本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基本在旅游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也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采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分别对开封市2004年的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判,其结果分别为0.641和0.6496,二者均表明开封市旅游处于一种较为安全状态下,这说明研究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调查及环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素养是关于环境知识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行为的综合,对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的调查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素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旅游者具有较好的环境意识和态度,具备锻炼成长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潜质,对旅游环境和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整体环境素养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也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意识的现象。应结合高校各学科教学与环境道德教育工作,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开展旅游环保实践活动,创建绿色校园,营造提升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新时期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历程、展望发展方向,对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社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先,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开拓期(1972—1990年),初步建成环境总量容量的科技体系;发展期(1991—2011年),创新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新时期(2012年至今),打造精准治污、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其次,系统梳理总结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在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管控及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环境标准基准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创新能力7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的有力支撑.最后,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的治污理念及发展对策:①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生态环境科研基础;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集智攻关;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②协同三个系统.一是自然系统,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守住自然系统生态安全边界;二是生产系统,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生产系统的绿色循环,形成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动能;三是生活系统,开展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研究创新,推动绿色生活转型.③实现“五个创新”.在绿色发展模式、环境治理理念、环境科研方法、多技术融合以及体制机制上实现多元创新,打造新时期下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   相似文献   

13.
环境意识水平的提升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旅游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内在自觉地规范旅游环境行为和实践活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旅游者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态度和倾向,对旅游环境和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其整体环境意识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也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情感、意志的现象。应重视高校环境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大学生旅游者的环境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潜在的生态旅游者群体,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倾向对于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了解环境心理与行为特征,并与国内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旅游者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态度和倾向,行为意愿上显示出"绿色"的特征,同时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实践经历能够增强环境认知和情感,对旅游环境与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整体环境意识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大学生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多来源于理论,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情感、意志。应将旅游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培养环境责任和环保能力的旅游实践活动,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大学生旅游环境意识及管理旅游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5.
自然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旅游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很大。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旅游资源是以永续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旅游地生态建设和管理是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旅游特色,兼顾多样性和创造性开发、挖掘旅游潜力、增加吸收力和竞争力是旅游地发展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论述了国内外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以济南市为例,对高校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学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现状、师生对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出中国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高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足、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并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的经验,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依靠地震遗址水库小南海水库供给,小南海水库特殊的历史缘故,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水库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根据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有所上升,水环境质量由Ⅱ类下降为Ⅲ类,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升温,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库限制性开展水库的科普教育,做好水库的饮用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区生态旅游是将社区发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以保证社区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探讨川东北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及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川东北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和措施,对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待发展的地区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awareness and demands in sustainable tourism require firms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olicies (SCM). Tour operators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due to their central distribution role and capability to direct tourists to destinations and suppliers. Despite the emerging role of SCM and sustainability, the applicability of SCM practices in tourism is not studied yet. This paper adapts and illustrates the value of using SCM concepts within tour operators' business for 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into tourism supply chains.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in SC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on, a model for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SCM is proposed and its applicability is shown by analysing the case of TUI.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and the case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