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方式、三废排放量、次生地质灾害和土地的占用与破坏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分析研究,运用加权指数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在Mapgis平台上对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及...  相似文献   

2.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3.
刘腾飞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5):16-18,23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富且条件复杂,历年开采引发或加剧众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煤炭资源开发各环节活动及开采形式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煤矿建设和生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问题类型及特征,并给出了不同开采形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关系,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几点建议,对我国发展绿色、高效矿山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矿山实例为背景,介绍了淮南市小型煤矿山王煤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该矿山实际环境问题的特征,并制定了具体的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阐述了该矿山采取的针对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通过治理措施的实施消除了矿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治理区生态植被,改善了治理区环境现状;分析了治理恢复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小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高原地区输变电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其影响因子选取还不全面,且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为了丰富中国特定地形地貌区域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相关环境评估系统,并根据国际国内机构研究以及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可信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各种方式,提炼出了环境影响评估的通用指标体系;根据中国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环境评估特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最终的中国高原地区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指标,并开展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先分区-再评估法和基于GIS的图层叠加法3种定量-半定量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并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实例运用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均能客观地反映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对矿山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合理开采,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案可行性指标影响因素较多,设计范围广,较为复杂,尤其是各个指标模糊性强,不能在复杂指标中找到有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评判。本文以金属矿山为例,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价模型。将各个指标分三层处理,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各个因素的权重,得到影响方案可行性的各个因素比重,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一种新型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识别与层次划分是规划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原则上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但需按照规划所处的层位和规划决策需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层次划分。文章以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说明在运用传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方案的决策因子,筛选线网规划阶段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层次划分的过程。实例研究表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将规划的决策因子(例如规模、布局、结构等)与所识别的主要环境议题联系起来,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划分(界定)的方法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矿山的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就山、水、林、田、湖、草6类自然要素的生态内涵、内在作用及联系进行了阐述。研究了矿山开发对生态的影响,一方面,按开采区、非采矿区与间接影响区分别探讨了矿山开发给自然要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山地自然要素分析了矿山开发引发的链式生态损害。综合各自然要素的生态修复要点,明确了严抓源头、因地制宜、生态持续的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原则,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视角的生态修复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要素层、指标层及因子层三级指标,并在对山地矿山生态损害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模式,构建了山地矿区生态修复评价的详细指标体系,旨在推动绿色矿山发展规划与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以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为例,剖析超高露天矿逆层边坡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边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壤营养元素检测;进行南帮逆层边坡治理的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生态环境治理分区,提出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建立了完整的大型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为类似矿山环境治理设计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开阳磷矿洋水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624-626
由于开磷矿区地处山区,矿区自然地质条件较差,地表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加之建矿几十年的矿山开采, 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个别乡镇企业对矿山掠夺性开采,矿区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山体崩塌,水土大量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对开阳磷矿洋水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主要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防止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合理地利用环境资源,加快对人为破坏活动的治理,稳步恢复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生态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GMS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软件在分析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点,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工作区地质勘探资料及对充水因素的分析,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对涌水量作出预测,提出平衡状态时排水井的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根据矿坑的地形特点分别在南北两侧安置5口深度为100 m,长度为100 m,排水量为10~20 m3/d的水平井,并且在模拟区矿坑最低处按照100 m的间距安置4口深70~100 m,排水量为20 m3/d的竖井时,矿坑中不会有水溢出。  相似文献   

13.
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件,把各单元的评价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绘制出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分区图。该研究成果可为合山市闭坑煤矿山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焦作煤矿区矿坑排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作矿区随着煤矿资源的开发,矿坑排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矿区水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焦作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就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长江下游铜陵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特征,其中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和水土污染较为严重;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保护治理政策及成效,分析预测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河套灌区土壤耕作层处于脱盐状态,盐碱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该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但由于灌区内曾长期处于积盐状态,故仍然存在潜在的次生盐渍化威胁.   相似文献   

17.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的问题。综合考虑矿区地质背景和采矿条件,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具体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相似文献   

19.
郭维祥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9-284
通过对右坝肩边坡区基本地质条件、边坡结构及自然边坡变形破坏形式等勘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右坝肩边坡进行分区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分区工程边坡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治理设计,为引子渡水电站的顺利建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人为和自然多种因素影响,矿业活动引起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制约了西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文章在论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基础上,分析了矿山环境保护现状,指出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总体很低,需加大治理力度,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