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存在梯度变化不规律、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等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窗口移动法的新型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通过确定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以边缘斑块密度、梯度、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为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确立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环境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格局优化方法可改善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不规律问题;在特定空间分布状态下,还可避免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混凝土排桩深度优化及其隔振效果问题,以弹性半空间理论为基础,采用无限元边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将振动波波长作为参考量,建立振动波波长与混凝土排桩深度的关系,在多种变量下对混凝土排桩深度进行优化,并分析不同变量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混凝土排桩深度达到0.8λ~0.9λ时,排桩屏障的隔振效果最佳;②排桩间距、排桩截面尺寸和排桩相对于路基边坡的设置位置对混凝土排桩较优排桩深度的影响较小,其中空心排桩与实心排桩相比,其较优排桩深度有所增加;③增大排桩距离路基边坡坡脚的距离会明显降低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排桩间距的变化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增大排桩截面尺寸可以提高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实心排桩的隔振效果优于空心排桩,圆形截面排桩的隔振效果优于方形截面排桩。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建筑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本文从绿色建筑体系入手,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与形式。从建筑与环境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必定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视觉下,传统的复杂建筑物测量方法,由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大,并且带有一定的复杂因素,无法进行准确尺度的测量,提出一种在环境视觉下的复杂建筑GPS测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环境与建筑间关系后,以此为基础们进行GPS测量控制分析.使用GPS技术能够从空中的角度进行作业测量,避免了地面测量过程中数据累加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GPS自带的激光影像技术已经能够进行虚拟演化,保证测量过程中的精准度,GPS测绘过程中能够调动多个卫星进行多视角的测量,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为了验证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设计了模拟仿真实验,利用实验过程产生的数据,有效的证明了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双排桩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测试获取了悬臂双排桩和带锚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为进一步了解连梁刚度和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效果,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向变形,通过锚索能够进一步减小双排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提高桩顶连梁的高度可以减小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但当连梁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桩身水平位移的限制作用不再明显增加;双排桩之间排距的变化直接影响桩体水平位移,且存在位移控制效果最优的排距。  相似文献   

6.
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保证桩基础在建筑荷载下安全稳定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建筑荷载下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桩在建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弹簧单元以及表面效应单元模拟土层对桩的作用力,建立了完整的桩-土作用模型,并得到了在建筑荷载和土层作用力下桩的位移量及其轴向应力分布。该研究可为建筑基础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意识在智能建筑中体现不明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环境节能减排下,建筑智能集成系统.首先,分析建筑智能化环境节能减排技术,以此为基础,应用ISO手段完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BAS和OAS构建集成模式,在BMS平台上完成集成系统的实现,实现建筑智能化对环境节能减排影响的分析.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集成系统在智能建筑中更能体现节能减排意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可有效分析建筑智能化对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低碳经济成为必然趋势。而环境保护成为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建筑节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社会各阶层的最真切需求。本文主要针对低碳经济的特点,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并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将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分析融入节能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对其中的架构环保节能设计、节能环保材料的选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太阳能利用以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过程。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总设计,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构造的优化设计以及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高质量设计。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环境保护的智能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嵌入式ARM的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分为环境地理信息采集层、信息管理控制层和信息输出层,采用多线程的套接字技术进行环境信息过滤,采用TCP/IP以太网技术构建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在云计算环境中进行地理信息的在线查询和资源调度.以嵌入式ARM9TDMI为内核微处理器,实现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用ARM片上控制器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读写和数据访问操作.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地理信息存储和调度的吞吐性能较好,数据输出的误码较低,信息系统具有很好的人工智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解决深基坑降水问题,本文分析了基坑降水的主要作用,介绍了常见的基坑降水方法与适用范围,并以武汉市瑞安街永清片区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在结合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明确降水设计要点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降水方案进行了深基坑降水的优化设计,同时探讨了深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爆破动态效应的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襄阳汉江鱼梁州沉管隧道对接端深基坑止水墙水下爆破对邻近建(构)筑物和周围水域的不利影响.结果 表明:爆源附近方圆50 rn范围内属于爆破振动近场区、方圆50~150 m范围内属于爆破振动过渡区、方圆150 m范围外属于爆破振动远场区;爆破振动近场区内薄壁支护结构爆破振动速度呈现高峰...  相似文献   

13.
基坑放坡安全开挖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坡开挖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开挖深度不深,以及施工现场有足够放坡场所的工程。本文讨论了软土基坑施工中,当开挖不深(3~5m)、基坑开挖对周边工程环境要求不高或有可靠措施时采用放坡开挖的技术参数,列举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某航空电子设备的HALT方案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针对某民用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HALT方案与实施,以此提高该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方法基于环境应力和失效的统计分布关系,结合某民用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HALT方案,并实施HALT实验。结果发现多个设计缺陷,并完成整改,极大地提高了该民用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结论通过设计针对性HALT方案与实施,发现设计缺陷,并进行设计改进,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在2002年4月19日发布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HSE管理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建设进行了规划,并开展了基础平台的建设。2005年下半年,广州分公司开发了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综合集成管理系统,环保监测系统为其中一模块。  相似文献   

16.
17.
深基坑拉锚式支护结构由于其经济可靠而且施工快速简便.已经在许多深基坑工程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工程场地周边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经方案比较后,采用拉锚式支护方案,着重阐述了拉锚式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且经济的,对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的大面积深基坑工程,拉锚式支护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处理是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当桥基下方存在溶洞时,传统方案一般采取充填溶洞、改变桥墩跨度、桩基穿越溶洞、绕避等措施,但当桥址位置不能变更且不可避免要经过大型溶洞时,传统方案从经济、施工难度上考虑都不甚合理,而拱形结构跨越溶洞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坳背湾大桥为例,重点探讨了在...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河南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的总体方案,经过充分的调查和专家反复论证,确定了水站、设备、通信网络以及软件的建设方案;重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本信息查询和维护、水环境评价、水质报表输出等功能,实现了地表水水质监测日常事务处理和专业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铁建设不断加快,在地铁隧道上方施工已成常态。为研究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评价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效果,以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琴台变电站地下电缆通道工程为例,采用两阶段法计算了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4种工况下下卧隧道的隆起变形值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初步预测基坑开挖引起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该理论计算方法可靠、实用;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使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和横断面收敛变形值分别减小至2.3 mm和0.35 mm,控制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