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铬是水质监测项目之一。对人体而言,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而三价铬对鱼的毒性却比六价铬大得多。因此,分别测定水中两种价态铬的含量,在环境分析中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铬的方法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中,有的需经分离,手续麻烦,且灵敏度低。化学发光法采用鲁米诺—过氧化氧  相似文献   

2.
不同价态铬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大麦根系毒性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化学性质不同,对植物的毒性也不同,但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中铬的限值未区分三价和六价.因此,选取8种土壤,基于土壤溶液中铬的变化趋势,通过模型计算,分析8种土壤中土壤性质对大麦根部Cr(Ⅲ)和Cr(Ⅵ)毒性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态铬和土壤性质对大麦根长的影响均显著.同一土壤条件下,Cr(Ⅲ)的10%抑制浓度的毒性阈值(EC_(10))、半抑制浓度(EC_(50))和无观察效应浓度(no-observed-effect concentrations,NOEC)显著高于Cr(Ⅵ), Cr(Ⅲ)的EC_(50)比Cr(Ⅵ)高2.8~101.7倍.添加Cr(Ⅲ)时,EC_(50)的变化范围为298.8~2 014.1 mg·kg~(-1), 8种土壤间相差6.7倍;添加Cr(Ⅵ)时,EC_(50)的变化范围为8.0~126.6 mg·kg~(-1), 8种土壤间相差15.8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铬对大麦根部毒害的主要因子,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黏粒含量对铬的毒性无显著影响.当Cr(Ⅲ)添加量低于1 280 mg·kg~(-1)时,其土壤溶液中铬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检测限;而在Cr(Ⅵ)添加量高于40 mg·kg~(-1)时土壤溶液中能检测到铬的存在.因此,土壤固定Cr(Ⅲ)的能力显著强于Cr(Ⅵ),土壤中Cr(Ⅵ)的生物毒性显著高于Cr(Ⅲ),土壤理化性质对铬的生物毒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六价铬C(rⅥ)具有较强溶解性、迁移能力、生物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可被人体吸收,且毒性很大。铬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土壤中分离的抗铬细菌可以用于去除受污染环境中的六价铬。自重庆市秀山县某矿厂铬渣堆放场周围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5株抗铬菌株,其中菌株C-10对C(rⅥ)有较高抗性和去除率,C(rⅥ)对菌株C-10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 800 mg/L;在C(rⅥ)浓度为200 mg/L时,C-10对六价铬的去除率达到70.4%。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C-10被鉴定为一株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研究pH和温度在铬环境下对抗铬菌株C-10生长的影响,发现在C(rⅥ)浓度为200mg/L时,C-10菌株在pH 8.0、温度30℃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C-10菌株为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六价铬的测定,对清洁水样普遍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但对于有颜色的水样,特别是深色水样,该法就不适用了。若以化学氧化去色能满足脱色要求,且若不先分离不同价态的铬,就采用氧化除色、则三价铬便转为六价铬、故测定结果为总铬。铬溶液中,六价铬主要为 CrO_4~=、CrO_7~=阴离子、三价铬是以Cr~(+3)阳离子出现,可先  相似文献   

5.
通过铬(Ⅵ)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土著微生物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还原实验结果,对还原前后土壤中有效铬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还原后土壤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暴露,检测了土样中六价铬浸出毒性,结果表明,经过土著微生物还原后的土壤中,水溶性态铬与可交换态铬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而且土壤浸出液中的六价铬也在不断地降低,说明微生物对六价铬的还原不仅能显著降低其毒性,而且还原产物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总结国内外的海水水质重金属的监测分析方法,调查国内海水重金属分析方法,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得到以下结论:海水中汞、砷、硒的主要分析方法为原子荧光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铜、铅、锌、镉、镍的主要分析方法为原子吸收法,此方法比极谱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总铬和六价铬的分析方法主要为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税国洪西南材料研究所,成都,610007关键词铬,光度分析,环境中,综述铬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影响也较大,尤六价铬更易被人体吸收和积蓄,毒性也最大,是环境监测中必测项目之一。铬在我国地面水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l...  相似文献   

8.
米糠在微波条件下解毒铬渣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为探讨米糠解毒铬渣的可行性,以米糠作为解毒铬渣的材料,在微波条件下对铬渣中的六价铬进行解毒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对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铬渣中六价铬去除的最佳条件,并对解毒后的含铬米糠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米糠与铬渣质量比为2.5:1,微波作用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900W时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率最大,为72.2%,且解毒后米糠中六价铬的浸出较小,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的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以重要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为主,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本文根据土壤中铬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铬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法、化学淋洗法、电动力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铬和铬的化合物均为有毒物。三价铬和六价铬最为常见。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因此,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规定了水体中六价铬的最大允许浓度。目前,国内外水中铬的标准物质均为总铬标准物质。三价铬和六价铬共存,且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