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介绍了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和开发,探讨了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的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标准物质管理和质控管理,介绍了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系统的特点,主要是环境监测的信息收集和利用、智能化预警机制、方便的信息查询,提出了环境监测平台实施中的探讨,如环境监测的前期设计和沟通、数据初始化和数据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传统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遥感监测特征以及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优越性的认识,介绍了大气遥感监测、水遥感监测和生态遥感监测的最新动态,并从遥感技术发展、与环境监测结合、不同环境要素遥感监测3个层面,指出了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S技术及其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全球范围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演变模拟和在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动态监控、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3S的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基于3S技术建立的农业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动态监测,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宏观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了一款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监测点层级、区域层级和云平台层级的三层级架构。同时,为了实现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本文提供了基于知识库和基于数据驱动两种路径,并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构建高效可靠的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在大尺度、动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具有宏观、快速和动态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基本原理、分类方法和不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用途,并据此阐述了遥感技术在不同的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状况.本文还简要的概括说明了遥感技术在中国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对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包括: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权重分析;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动态跟踪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进展情况,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一款定制性应用型软件系统,录入湖北省100多个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仪器、站房面积、经费预算、标准方法、标准样品、培训、人员监测能力、计量认证、质控数据等质量信息,用于质量控制和能力考核,实现对全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动态收集、集中存放、规范管理、实时查询、定量分析、快速上报和响应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新的尝试。"系统"在对环境监测电子化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和优势,而且结合Excel程序对"系统"数据导入、导出和处理,提高了信息输入的效率和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深度。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内容、功能、优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问题,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系统介绍了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监测技术,并展望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张书海  阮端斌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358-237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资源基础条件、指导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承载力评价中动态承载机制不够清晰、资源要素动态性评价不够充分等问题,从开放系统角度反思承载力的时空动态性,探索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子系统间的关联耦合机制,讨论资源流动对资源流入地和流出地承载规模及承载质量的影响,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武清区。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静态评价,该框架下的动态承载力评价结果更贴近于地方资源环境支撑的真实情况,对于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决策和区域层面的资源空间优化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对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众多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形成了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对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有效预测.结果证明,2010年以后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将呈下降趋势,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分析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框架的基础上,从业务组织体系、监测方案综合协调机制、数据库和软件模块4个方面构建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并探讨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结果在海洋空间区域/规划、海洋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湾长制"等海洋管理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追责、海洋与环保督察等具体海洋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方向,为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探索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可再生能源GIS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使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能源建设发展方向。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特殊自然属性,建立了包括:资源监测指标、设备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的一套稳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并依照此体系开发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eomediaProfessional平台,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GIS,它实现了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中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四种能源资源的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动态监测。同时,利用GIS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源开发评估模型,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董越  徐琳瑜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71-3179
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对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各种承载的需求同步增长,单一承载力逐渐无法满足对城市发展可持续状态的综合全面评估.城市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作用和协调程度的具体表征.综合承载力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带来的压力之间存在动态互动关系,只有承载力和压力维持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双向复合动态可持续评估方法,量化负向城市压力(UP)和正向城市综合承载力(UCCC)及其二者之间的复合动态关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从经济、资源、社会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相互作用,实现逐个单点时间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率分布模拟,进而通过复合动态关系判断模型实现单个区域单点时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判断.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2004—2016年,广州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压力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城市发展整体呈可持续状态.但2012年以来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水资源承载力和大气环境承载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调节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熵值-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大庆市地质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肇州、肇源是当前大庆市地质环境承载状况较差的区域,需重点保护;据80年代和现状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承载状况呈转好趋势,但环境子系统却变差,因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对立度和同一度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运用耦合DPSR模型和时差分析方法构建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构建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控制图法确定了监测预警指标阈值,解决了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最终实现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效评价和预警。结果表明:1)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在2012-2015年处于较弱承载状态,在2016,2017年处于中等承载状态,现状评价等级由Ⅳ级(橙色警灯)转变为Ⅲ级(黄色警灯);2)在现状发展趋势下,2018-2035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自2026年以后流域水环境整体呈恶化状态,水环境承载力逐渐从中等承载(黄色警灯)向较弱承载(橙色警灯)和弱承载状态(红色警灯)转变;3)未来区域人口的增长和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会给白洋淀流域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可加大区域水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基于空间单元的精细化环境管控方案,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良性发展,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承载力是当前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详细阐述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国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比较了目前生态承载力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分析总结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加强的领域和方向。从方法上来看,目前所用方法主要有:(1)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2)产品周期综合评价法;(3)结合不同学科和不同方法的综合评价法。目前生态承载力的研究缺乏科学完整的研究体系,尚未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演化趋势与模拟预测研究不足,格局分异研究较少,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加强生态承载力模型集成研究。由于生态承载力问题十分复杂,涉及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因此需要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不同模型集成和综合研究;(2)应从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动与被动因子,动态与静态因子出发,构建综合性和普适性较强的评价体系;(3)加强生态承载力的动态模拟研究,实现对生态承载力潜力的估算和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测;(4)研究不同尺度下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并对比分析各模型对不同尺度的精度要求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