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体外实验方法评估稻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米中镉(Cd)的生物可给性与稻米理化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稻米摄入而导致的Cd健康风险,从湖南某些地区采集了16个稻米样品,利用in vitro方法研究了这些稻米中Cd的生物可给性及其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6个样品中,有13个样品的Cd含量超过稻米中Cd的限量标准(0.2 mg·kg-1)。稻米中Cd的溶解态含量及其生物可给性变化较大,胃阶段和肠阶段Cd的溶解态含量范围分别为0.102~1.70 mg·kg-1和0.015~0.249 mg·kg-1,平均值分别为0.698 mg·kg-1和0.103 mg·kg-1,胃阶段和肠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的范围分别为56.8%~82.0%和6.62%~15.9%,平均值分别为70.9%和11.1%。模拟肠液中Cd的溶解态含量与稻米的纤维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如果不考虑稻米中Cd的生物可给性,所采集的所有稻米样品的摄入都将导致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如果我们考虑了稻米中的生物可给性,只有31%的稻米样品会对成人产生健康风险,将有50%的稻米样品会对儿童产生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沿海盐渍田中耐盐水稻的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中国粮食总产量。探究湛江沿海盐渍田土壤-稻米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对评估湛江沿海盐渍田环境、农产品安全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以湛江5个区域沿海盐渍田种植耐盐水稻海红11的土壤-稻米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样品及相应稻米,测定了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等3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和稻米中Cd、Cr、Cu、Pb、Zn等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指数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对土壤、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了生物富集系数与简单相关性分析,并对土壤重金属与酶活性进行了一元线性及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5个研究区域土壤及其稻米的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但与1996年雷州半岛砖红壤背景值比较,研究区域盐渍田土壤存在着重金属富集的趋势,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那么其为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研究区稻米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的顺序为ZnCdCuCr=Pb。土壤与稻米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紧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稻米重金属含量。通过土壤重金属与酶活性的回归分析统计发现,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Cu、Zn含量达到显著性负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Cu含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也均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因此,在湛江沿海盐渍田中,将过氧化氢酶作为评估Cu、Zn污染程度,脲酶作为评估Cu污染程度的生化指标是可行的。这些结果可为沿海盐渍田的修复、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联用,结合优化的碱性法消解前处理技术,建立了碱性法消解-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PT-GC-AF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烷基汞含量的方法,能够在一次分析中同时获得样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含量.本文分别用酸性法和碱性法处理了沉积物标准样品ERM-CC580、沉积物实际样品和土壤实际样品,重点比较了本方法提出的碱性法消解和使用率较高的酸性法消解两种前处理方式.采用本方法处理实际样品进行了色谱分离研究,对低浓度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检出限实验,用3种不同浓度的沉积物和3种不同浓度的土壤样品验证了精密度,对沉积物标准参考物质ERM-CC580进行了测定,并用两种实际土壤样品和两种实际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实验表明,碱性法消解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酸性法消解,且步骤少、耗时短,使用的试剂种类少、毒性小,方法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分析测试实验室大量土壤/沉积物样品的烷基汞测定.采用碱性法消解土壤/沉积物样品,目标物实现完全分离,甲基汞、乙基汞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1.000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kg~(-1)、0.10μg·kg~(-1)(取样量为0.50 g),样品分析甲基汞、乙基汞的RSD范围分别为1.0%—4.7%、2.5%—6.0%,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1%—109%、90.3%—96.3%.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萃取色层-纸色层分离,然后用低本底流气式正比计数器测量食品中钷-147的新方法。首次用该方法成功地分析了我国14个省区十大类食品样品中钷-147含量,平均化学回收率81.4%,标准差4.9%,分析测定的最低检测限约6.7×10~(-3)Bq/g灰。方法具有简便、可靠、干扰少等优点,能直接用于各种食品及其它环境样品中钷—147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简便、高效、同时测定水稻中嘧菌酯和戊唑醇两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检测方法,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提取溶剂和不同的提取方法之间的回收率和净化效果,选择了分散固相萃取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GC-MS-SIM方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为水稻中嘧菌酯和戊唑醇的分离测定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相对于当前较多使用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节省了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表明,嘧菌酯在0.002—2.5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为0.002 ng,在稻米、稻壳和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8、0.016、0.016 mg·kg-1;戊唑醇在0.001—2.5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为0.001ng,在稻米、稻壳和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4、0.008、0.008 mg·kg-1.在稻米、稻壳、植株中分别进行了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戊唑醇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8.9%—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1.4%—6.0%;嘧菌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6.9%—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5%—7.5%.  相似文献   

6.
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六氟丁酸酐直接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绿麦隆农药残留量.粮食样品用甲醇-水提取.滤液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石油醚混合溶剂萃取,经硅镁吸附剂净化.以丙酮-石油醚为洗脱剂,洗脱液浓缩后用七氟丁酸酐直接衍生化,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μg·ml~(-1).对5g粮食样品,方法检出限为0.01mg·kg~(-1).对于小麦、玉米和大豆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4—91.2%,相对标准偏差为4.1—10.3%.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和有关单位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方法适合于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城市工业区周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H市工业区土壤-稻米-谷壳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累积特征不同,Cd易于从土壤中向稻谷籽实迁移,而Cu,Zn,Cr,Ni,As和Hg等迁移能力则较弱.水稻籽实中不同重金属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规律不同.营养元素Cu和Zn有向稻米迁移累积的趋势,而有毒有害重金属Pb,Cd,Cr,Ni和As则主要累积于谷壳中,Cr和Nj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较均衡.重金属在稻米中的累积能力为:Cd>Zn>Ni>Cu>Pb>Cr>Hg>As,而在谷壳中则为:Cd>Pb>Ni>Zn>Cr>Cu>As>Hg.  相似文献   

8.
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砷的条件,提出了快速、灵敏的准确的分析方法,并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检出限为1.6ng/ml,用含砷量为0.81μg/g的发样进行六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锑(Sb)的富集能力,本文采用福建部分区域13个籼稻品种的稻米和对应的表层土壤样品(138对),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Sb的富集能力和累积特征,并评估了稻米Sb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Sb全量介于0.12—1.02 mg·kg~(-1),其中39.5%的土壤Sb全量高于福建土壤Sb的背景值;水稻不同部位Sb含量依次为:根叶茎糙米;不同水稻品种糙米中Sb含量介于2.2μg·kg~(-1)(宜优673)和14.6μg·kg~(-1)(Ⅱ优673)之间;水稻对土壤有效Sb的平均富集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常规稻(东联5号)和两系杂交稻(培杂泰丰、扬两优6号)的富集系数均处于中-低水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未遭受Sb污染的农田上生产的籼稻稻米中的Sb不至于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安捷伦7890B_5977B GC-MS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本文中所涉及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仪器分析方法完全参考环境标准《土壤和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环境报批稿以及土壤样品前处理标准HJ783-2016规定的样品前处理要求和仪器分析条件.采用加压快速溶剂萃取的提取方法,结合弗罗里硅土净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建立了详细的前处理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分析流程.此方法成功应用于土壤中26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达到了73.0%—116.2%(标准要求40%—150%),仪器最低检出限为0.07—0.39μg·kg~(-1)(标准0.02—0.09 mg·kg~(-1)),方法检出限为0.01—0.08μg·kg~(-1)(标准0.08—0.36 mg·kg~(-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国产分离柱同时测定Mg~(2+)和Ca~(2+)的离子色谱方法,采用0.8mM乙二胺-2.4mM HNO_3作为淋洗液,用纤维抑制注以降低本底电导提高信噪比,其再生液为4mM KOH。 使用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对Mg~(2+)和Ca~(2+)分别为5.05×10~(-11)g和8.33×10~(-11)g。浓度与峰高的相关系数对Mg~(2+)(浓度范围为0.1—10μg/ml)和Ca~(2+)(0.20—20μg/ml)均在0.999(n=13)以上。 应用本方法分析了广州地区部分酸雨样品和胜利油田地下水样品中的Mg~(2+)和Ca~(2+)的含量,并与原子吸收法相对照,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线固相萃取(SPE)对水体样品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了富集浓缩,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UHPLC-MS)对样品进行了准确定性与快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52.1x-5.97,相关系数r=0.995,线性范围为0.05—50μg·m L~(-1),方法定量限为0.05μg·m L~(-1).采用该方法对浦东某区域水体3份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为未检出—0.011μg·m L~(-1)之间,样品基质加标回收率为67.0%—105.0%,RSD值为5.8%.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预冷冻浓缩系统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建立了测定空气中1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苏玛(SUMMA)罐采集空气样品,经过零下160℃冷冻浓缩后解析进样,用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空气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很高,重复性好.SUMMA罐捕集的空气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样品无污染,可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样品采集,还可以与多种仪器串联检测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预浓缩-气相色谱法测定30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标准样品,根据不同条件下各组分响应值和相对响应值的变化对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各级冷阱冷冻温度、解析时间和解析流速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级冷阱冷冻温度为-185℃,解析流速为20 m L·min~(-1),解析时间120 s;二级冷阱冷冻温度为-50℃,解析时间1 s;三级冷阱冷冻温度为-185℃条件下样品的测定结果最优,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对样品重复分析6次,各组分RSD在1.1%—2.4%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可为研究环境监测用多组分混合的低浓度VOCs类气体标准样品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应用(口白)啶溴试剂比浊测定雨水中SO_4~(2-)的分析条件。本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方法的灵期度高,SO_4~(2-)浓度在0.2—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测低限比BaSO_4比浊法降低了10倍;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回收率为93—106%;分析速度快,一般样品在十分钟之内可以测量完毕;样品分析前的pH值控制在5—7为最好;为了保证浊度有好的稳定性,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沉淀条件(沉淀器皿、沉淀剂加入方式和搅拌速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应用库仑法来测定植物叶片含氯量的方法。采用浸提-库仑法测叶片吸氯量及燃烧-库仑法测叶片总含氯量,并分别做了二方法的精度试验和回收试验,测定精度及其准确度均能符合污染分析的要求,且具有自动、快速、简便、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用相同样品,采用浸提-库仑法与经典的浸提-Volhard法测定并比较之,其结果一致。因此,该法可把植物叶片含氯量的常规容量分析推广到半微量的仪器分析。 燃烧-库仑法的特点是燃烧样品在充满氧气的瓶中并被电解液所吸收,然后直接用库仑法测定,因此它能测得叶片中总含氯量。实验结果表明,燃烧-库仑法与浸提-库仑法所测叶片含氯量一致。我们认为,在氯气污染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主要以吸收形式积累氯,并无生理过程转换成有机氯。  相似文献   

17.
用全差示分光光度法对人发中锌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 《环境化学》1989,8(1):58-62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全差示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发中锌含量的方法。称取0.01—0.1g人发样品,用1%的洗涤剂浸泡0.5h,经洗净烘干,用氮酸,过氯酸(4:1)消解,并在pH7的醋酸-醋酸纳缓冲溶液中,以5-Br-PADAP-吐温-80进行显色,在全差示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QuEChERS,对水产样品进行提取、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紫外检测器串联检测,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C18小柱净化,Waters PAH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16种多环芳烃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为0.1—3.6μg·kg-1.采用该方法在鲤鱼、对虾和牡蛎中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75.0%—118.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13.7%.应用本方法对环渤海湾的水产样品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部分样品中含有PAHs,含量为2.11—147μg·kg-1,为下一步开展相关风险评估工作打下了良好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悬汞电极微分脉冲极谱溶出法对河流沉积物、土壤、桃叶中铜、铅、镉、锌的分析进行了研究。试验了样品的消解方法和微分脉冲极谱溶出法测定的各种条件,样品经硝酸 盐酸消解后,过滤,滤液蒸近干,将滤液蒸干的残渣溶解于盐酸溶液,加入盐酸羟胺将三价铁还原至二价铁,直接同时测定4个元素,铜E_p=-0.13V、铅E_p=-0.42V、镉E_p=-0.63V、锌E_p=-1.03V(对Ag/AgCl电极),用标准加入法定证,所得的分析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光谱法测定Co、Sn、Cr、Mn、Fe、Pb、Al、Zn、Si、Da、Cu、Ca、Sr、Ti等14个元素.样品溶解(1)在聚四氟乙烯焖罐中,用硝酸加高氯酸溶解.(2)450℃灼烧灰化后,红黑油漆用盐酸溶解.白绿油漆用硝酸加氢氟酸溶解.溶解后样品配成每毫升5、1、0.2、0.05、0.01毫克溶液,直接滴入石墨炉中测定.光谱用硝酸锂溶液干渣法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干扰少.石墨炉法特征量为7×10~(-13)-8×10~(-1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