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安全管理的风险意识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的形成和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是有规律的、可以认识的。作为一门科学要探索它的规律、认识它的本质,控制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损失,这与安全科学完全一致,仅是所述对象扩大到自然灾害和社会污染。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外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对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各种模式来分析事故发生机理(例: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风险率等),找到危险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链,控制危险因素向事故方向发展或控制危险因素“会合点”的形成来防止事故发生。从而使安全管理由传统的被动…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中,各种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触目惊心的。 汽车的发明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有汽车以来,因汽车造成的各类事故已使3000万人死亡,1亿多人伤残。现在的情况更为严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伤的人数已达300万人,全世界因生产事故或其它方面的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数。因此,一门有关事故预防的科学──安全科学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安全科学是人们在总结了无数惨痛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并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安全科学是人类战胜各种事故的最有力武器。 1990年9月,在德国…  相似文献   

3.
工作场所所发生的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在许多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被遗漏,在生产中发生的事件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就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并酿成不幸。在本文中,为了避免在"事件"这个词概念上引起的混淆,把事件限定为以下几类:①各种明火;②来逐事故;③检查到职工不安全行为;④发现的不安全生产环境;⑤检查出的物品、设备和产品的损坏。事故发生后,厂方通常对外称只是发生了生产上的意外。虽然许多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工厂的财产损失。本文中所指的每一类事件都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很难想象在当今工业社会中完全不…  相似文献   

4.
急救箱事件     
<正>开栏语:在生产生活中,会发生各种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伤害事件或事故,为预防此类伤害发生,需要对这些事件事故加以总结,同时还要让更多的人知晓,记住这些教训,掌握预防的方法,避免重蹈覆辙。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积极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并建立了安全经验分享管理系统。他们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防范事故,将生产中各类事件事故的经验教训分门别类集结成册,发放员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同时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真正成为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发生发展是否有自身的规律性?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有哪些?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们往往对事故发生的原理了解不透,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真正落  相似文献   

6.
1.引言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安全》2005,26(3):13-13
该项目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各种设施和各种场所的事故隐患及其产生的重大灾害事故和环境风险事件急剧增加,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本项目以北京地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和辨识地铁系统主要火灾安全危险和危害因素,包括设备、电器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等不同领域,并对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对我国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速度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由此而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也呈易发多发之势。其中,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进而避免由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安全化作业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二是制订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和各种办法,  相似文献   

10.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小概率事件,安全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危害程度,保障人身免受意外伤害,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可应用"三识六制"工作模式,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王德学 《劳动保护》2006,(12):10-12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事故伤亡总量大、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  相似文献   

12.
系统本质安全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基本含义大都雷同。一般认为,即使操作者或设备本身发生了误操作或故障,但整个系统和人身应能保证安全.如1992年3月22日,我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的通讯卫星,由于火箭一级发动机助推系统局部出现故障,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紧急“关机”,使整个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和设备事故,这就是一项本质安全设计。一、矿山系统本质安全的概念矿山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冶炼、加工企业。矿山企业的特点是边生产,边建设,设计、施工、试验、生产、建设经常交织在一起。因此,矿山系统本质安全应  相似文献   

13.
人们安全生产意识的增强和现实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呼唤着安全评价全面推进。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对特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一、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安全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是评价一项工程、一个系统、一个设施或设备、一个单元或是它们中的一个部件的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以承受范围内的全过程。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安全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找出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判断危…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工作由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四个部分构成.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时,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应急救援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行为和社会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设,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合理划分安全评价单元,正确选择评价方法,熟悉不同评价方法对应的危险度等级含义和准确性,并根据不同的危险度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温冷冻制取高纯度(≥99.999%)氮气和液氮的生产工艺及装置,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类,并作出危险和有害程度评价;明确物料泄漏、设备缺陷、人为因素等事故致因,特别对氮窒息事故进行案例剖析。同时,应用目的树分析方法,从工艺技术和安全管理角度,提出消除或减少生产性危险及职业性危害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结果表明:在低温制高纯氮生产过程中,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对策与措施,能有效预防火灾、爆炸、氮中毒等事故发生,避免低温冻伤等职业危害,从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下基本概念问题: 1、安全的主要经济功能是保障社会经济的增值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经济损失。本文试图构造增值函数I(S)和损失函数L(S)来描述其功能。 2、安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安全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的经济利益规律,使其有效地调整和协调安全与经济的关系,指导安全经济决策。 3、本文试提出发展安全经济学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理。 4、为综合揭示安全经济规律,本文还探讨了安全经济的功能函数F(S)、成本函数C(S)、负担函数B(S)和效益函数E(S)。 5、针对实际应用,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安全投资的评价方法及其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给我国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些腐败现象是发生各类事故的一种社会根源,所以有必要研究其对安全工作的危害和防范对策。1社会腐败现象对安全工作的危害1.1建设工程审批工作和劳动保护监察工作中腐败现象的危害在建设工程的项目审批工作上存在着没有把好关,不实行或不认真实行"三同时"的现象。有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于不顾,为各种违法行为大开绿灯,特别是职业病发病率高、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和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工程项目,把不好审批这一道关口,其结果给安全工作带来无穷后患。在劳动…  相似文献   

19.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行为和社会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设,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合理划分安全评价单元,正确选择评价方法,熟悉不同评价方法对应的危险度等级含义和准确性,并根据不同的危险度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作业条件下操作。因此,作业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全。要控制事故的发生,除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辩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而这正是安全评价的目的。因此,我们着手进行了岗位作业条件的安全评价。一、方法我们采用R·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设计的“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的3个因子是: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E);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岗位危险度(S)=L×E×C、L、E、C及S的取值分别见表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