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参加2011年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教育部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专家和代表有七八十位,说明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中国的核电发展事业仍然很有吸引力,大家非常关心整个中国核电发展的方向和应对举措;也说明这些年核学科在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我认为,此时此地召开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讨会和核专业教指委第六次会议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大家在一起来交流情况,探讨问题,统一思想,谋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严重事故得到更多的重视,严重事故的研究重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严重事故的基本概念、一般进程、主要现象之后。列举了相关核电厂严重事故的研究重点。并对各研究重点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沈百鑫 《绿叶》2011,(10):75-85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德国核能退出政策。德国现在所面临的,是需要加快对可更新能源的支持由此弥补由退出核能所导致电力不足。除了保障能源供应外,还要采取节能、对能源经济的引导与调控、电网改造、促进可更新能源及气候保护资金源的保障,这一揽子的法律修订法案最近在联邦议会通过法律予以确认。德国退出核能的风险、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1,(12):70-70
德国推广可再生能源代替核能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德国便宣布将从2015年到2022年陆续关闭境内所有18座核电站,现已有8座核电站处于停机状态。目前核电占德国发电总量的约28%。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已经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提高项目提供总值1373亿美元的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将成为德国新时代能源政策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5.
核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公开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先凤 《绿叶》2011,(4):70-76
日本核事故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核电技术安全性的热议。为了有效防范核电安全风险,除了技术上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核电安全的风险管理、促进核电信息公开和建立核电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健生 《绿叶》2022,(9):78-80
<正>“邻避效应”是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产生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作为清洁能源,核电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切尔诺贝利、福岛等重大核电事故又引发民众的担忧,核电项目一直是发生“邻避效应”的重要领域。宣传科普一直被认为是破解“邻避效应”的利器。中国核电将做好核电科普工作作为促进公司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善用核能力量、赋能美好生活;持续擦亮“魅力之光”等核科普品牌;联合各相关方,积极打造科普宣传共享平台和科普宣传统一战线,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缓解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及其所伴随的大气污染问题,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核电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选择。但是,由于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发生重大核事故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发展核电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阻力。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以保障我国的核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对国内外核电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核电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了我国未来构建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核事故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核电厂面临的积存的低中放固体废物超出暂存库设计容量和时间的困境,分析核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和放射性风险,深入探讨了我国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废物处置责任划分不明确、核电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职能存在割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出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选址规划、建立独立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公司、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基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3月11同,日本发生9级强震诱发海啸,直接导致福岛核电站多个发电机组发生严重核事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透露:福岛核电厂1号机组和3号机组,恐已发生"核心熔毁",电站附近21万居民已被紧急疏散. 自从物理学家发明了核技术,人类安全就命悬一线了.超级大国发起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各国纷纷制造核武自卫.目前,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掌握的高温气冷堆是最新的核电技术,其"固有安全"性开启了世界核历史上的第二核纪元。落实强化自主创新的国策,加大对高温气冷堆技术方向的投入,巩固我国在核电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积极促进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产业化,必将引领我国核电产业朝着自主、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和掌握了四川省部分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水平,分析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核素对四川省主要环境介质的影响和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富集情况,了解此次事故对部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对气溶胶、沉降物、土壤、植物、动物、人类食物这一链条样品中的238U、232Th、226Ra、40K、137Cs、131I 6种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检测结果均属于环境正常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1I低于仪器检出限。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环境背景值相当,日本福岛核事故在短时间内,未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辐射环境连续自动监测与空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相比,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了辐射环境质量的管理力度,在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建立了多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家环境保护部开始定期向社会发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用数据说话,从根本上解除民众忧虑,辐射环境连续自动监测站的重要性由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我国辐射连续自动站的产生开始,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其发展过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提高核应急响应水平有助于降低核事故的影响,通过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部分经验教训,分析广西核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应急准备和响应期间应发挥预案引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应急能力建设、科学规划核应急工作等6点建议,以期形成更完善的核应急组织体系,更系统的核应急工作思路,从而提升核事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13,(5):95-95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简称"国核锆业"),成立于2007年,公司归口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管理,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属核心企业。国核锆业的成立旨在整合国内现有锆材生产资源,建成包括核级海绵锆、锆合金熔炼、锆材加工等在内的我国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填补国内空白,保障我国核能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核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不得不面对发展核电和利用核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分析青海省辐射环境安全形势入手,探讨了提升省级环保系统辐射事故应急素养的意义,提出了提升应急素养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徐大堡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连续建设。总投资1 100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5年。该项目是当地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核电厂全面建成后,能有效缓解辽宁省能源供应紧张的现状,对葫芦岛乃至整个辽宁省经济发展、投资环境优化、环保、税收、推进"五点一线"环渤海经济带建设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地质条件最好的核电厂址,正以其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滨海旅游的区域优势吸引着人们普遍关注的目光。公司秉承  相似文献   

17.
标准动态     
正中科院金属所牵头编制核电材料试验标准填补国际空白由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牵头编制的4项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材料试验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标准空白,对我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填补国际空白的4项核电材料试验标准,即《核电厂金属材料高温高压水中划伤再钝化试验方法》《核电厂金属材料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试验方法》《核电厂金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全世界高度关注核污染,14C作为影响人体健康8个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随流出物大量排入周围的环境中,因此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样及测定水中14C的分析方法,并确定出了该方法对水中碳取样效率、NaOH溶液对CO2捕集效率、CaCO3沉淀制备效率、液闪对Ca14CO3的探测效率等的最优化条件。实际测得探测下限为0.12 mBq/L。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形势严峻,发展核电事业势在必行。当新的一轮电力短缺出现时,人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核电。据悉,我国将启动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核电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即核电的装机将从目前的建成和在建870万千瓦基础上,新增2730万千瓦。这个规划意味着从2004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批准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意味着今后十多年每年都要建设一座"大亚湾核电站"。核电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安全清洁的替代能源。但是,1986年4月在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炸及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后,加大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担忧。我国将启动核电发展计划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关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李干杰司长。  相似文献   

20.
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活动为代表,结合当地的天然水体分布和辐射本底情况,对放射性流出物辐射控制及周边天然水体辐射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充分证明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运行安全,未对天然水体辐射水平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